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22潘荔 著中国电力减排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与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长期合作的项目。《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周年回顾: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22》是该系列连续出版的第16本年度报告。
-
大渡河河口再自然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黄道明,王文君,方艳红,陈锋本书通过调查大渡河河口水生生物、河流生境,构建河流流场模型,在系列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水生生物在不同微生境中的分布规律,以及水生生物与微生境的耦合关系,提出河流微生境重建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工程布置与河网受损情况,开展主要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试验,提出尽量保持原有河网结构的修复思路,同时选择有效的、适宜的过鱼措施类型,对工程建设后的河流连通性进行恢复;探讨大渡河河口段生境、流场分布特点及工程前后的变化,以此提出鱼类重要栖息地的修复技术;分析河段水文情势特点,结合鱼类繁殖期对生态水文指标的响应,进行仿自然水文过程的模拟,即对水电站的运行调度提出生态流量、水文节律、洪水脉冲等约束条件,指导水电站的生态调度措施;在以上修护措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大渡河河口段的景观生态特点,对安谷水电站工程建设、水库淹没、弃渣堆放、移民造地、移民迁建等,提出河口河段的景观设计和整体生态规划。
-
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研究张全发等本书是为科学评估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效应而进行的初次探索。本书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野外调查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工程的固碳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且在大量野外观测、实验的基础之上,对固碳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梳理、总结,提出了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再制造张伟,时小军,于鹤龙 等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本书从循环经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战略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经验与问题,梳理了我国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重点介绍了再制造设计、拆解、清洗、损伤评估、损伤修复等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再制造产品发展及技术水平。结合实践数据,以案例形式分析测算了再制造产品碳减排贡献。围绕再制造产业现状,从关键因素出发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高铝粉煤灰温和活化与高值化利用李会泉,张建波,李少鹏,朱干宇本书以高铝粉煤灰铝硅锂镓资源的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为特色,系统地介绍了高铝粉煤灰复杂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创新进展,内容包括高铝粉煤灰的基础物性、高铝粉煤灰温和活化与矿相深度分离、脱硅粉煤灰制备莫来石基矿物复合材料、高铝粉煤灰铝锂镓元素协同提取、高碱含硅溶液制备硅酸钙和分子筛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高温化学吸附捕集烟气CO2秦昌雷,何东霖,冉景煜本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代号召,针对电力、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的脱碳需求,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出发,全面介绍了钙循环过程基础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共分为5章,主要以高效钙基CO2吸附粉体材料的合成(第2章)、耐磨损吸附颗粒的成型方法与性能评价(第3章)、钙循环过程气/固杂质的影响与机理分析(第4章)和钙-铜联合循环的体系优化与过程模拟(第5章)四方面为重点,提出了高效钙基CO2吸附粉体材料的合成方法,优化了耐磨损吸附颗粒的成型工艺,阐明了煤灰、水蒸气、SO2等关键杂质组分对钙循环过程的影响特性与机制,分析了钙-铜联合循环的耦合性。
-
农业非点源污染输移过程实验及机理研究陈星,许钦,俞晓亮 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输移与水文过程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厘清流域的水文响应机理是研究这种密切互动关系的前提。本书通过野外观测实验,深入研究流域水文响应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的互动机制。本书以分布式水文模拟结果为驱动,以简化的氮磷迁移转化动力学机制为前提,构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获得了流域氮磷关键输出区域的分布特点,为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泥石流灾害时空过程模拟与可视化分析朱军,李维炼,尹灵芝,付林泥石流是一种在山区频发的典型环境地质问题,往往由暴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具有宽级配、高浓度、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冲击力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因此,开展泥石流灾害的时空过程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可以及时得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程度、受灾范围以及生命损失等灾情信息,对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对国内外时泥石流灾害数值模拟、风险评估、三维场景建模和灾害信息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明确了本书的研究特色与创新性。然后提出了基于精细化格网的泥石流灾害快速风险评估的方法、基于多格网尺度的泥石流灾害时空过程模拟模型、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和时空过程模拟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构建泥石流灾害模拟虚拟地理环境的建模方法与可视化方法,并就灾害过程可视化、动态增强表达进行了研究。最后,本书介绍了原型系统的研发过程及实际应用案例,表明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实际意义。
-
中国有机茶三十年席运官,杨育文,韩笑 著暂缺简介...
-
长江水环境监测网络运行体系构建与实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