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研究沈满洪 等著本书主要从长三角陆海统筹环境治理一体化研究、淳安深绿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与空间布局研究、象山县海洋绿色发展模式研究三个方面开展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以污染环境评价以及污染成因出发,探讨长三角地区减排责任的分担以及相关制度的保障;选择淳安深绿产业以发展重点、路径选择、空间布局、指标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和空间布局相关问题;以象山县海洋绿色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SWOT分析,分析其优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策略,探究其实践模式、突出问题和模式创新。
-
药物合成实验汉英双语教程康淑荷,陆丽娜 编《药物合成实验汉英双语教程》描述了药物合成、提取及其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药物合成实验基本常识、基本操作与实验技术、药物合成综合型实验、药物设计型实验,其中,既有经典的药物合成综合型实验和**药物的开放性设计项目,又在电子参考资料中提供了工程设计项目,内容全面,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避免了课程教材之间不必要的交叉与重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合成和天然药物提取及设计实验教材。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或选择相关实验或选择双语教学。本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
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杜文鹏,闫慧敏,杨艳昭 著《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愿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国际贸易背景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方法体系,开展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与综合分区工作并提出了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类型区针对性的适应性策略。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必要性、目标和意义;第2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研究进展;第3章主要介绍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方法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算法流程;第4章主要介绍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空间范围与区域概况;第5章主要介绍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的三大基本要素——生态资源供给能力、开发强度与需求水平;第6章主要介绍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三维评估结果并划分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第7章主要介绍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适应性策略;第8章是对该书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展望。
-
环境管理陈志刚 主编.
-
太湖流域生态引领区张磊,高爽,陈婷,张姗姗 等 著该书根据太湖流域生态yin领区绿色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发现环保优先的政策导向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基于自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机制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精细化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是造成宜兴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的深层次原因。结合yin领区建设需求和水环境改善目标,研究构建了涵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经济政策、水生态环境管理、环境保护考核与责任追究4个方面,包括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13项具体政策的宜兴市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体系。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体系主要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转移支付、生态保护补偿3个方面进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主要通过对转移支付、环境税、损害赔偿、绿色信贷、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优化与创新促进宜兴市绿色发展;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主要从水生态监测网络优化、河长制创新管理、环境保护督查等制度方面进行细化,环境保护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主要研究绩效评价考核、损害责任赔偿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通过构建差别化的考核实施方案促进宜兴市绿色发展。该书研究成果将有效支撑宜兴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环境管理水平和政府决策管理水平,为宜兴市实现精准治太提供政策支撑,保障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开拓一条绿色发展新道路。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果的示范工程和制度集成成果,通过在宜兴市对相关政策的综合示范和应用,为将宜兴市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制度创新先行区提供科技与政策支撑,为太湖流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示范,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 6”的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实践示范和技术支撑。
-
中国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制度进展报告.2020于雷 等 著本书系统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发展历程,从单一要素环境分区管控、综合要素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三线一单”等方面,对现行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进行详细阐述,梳理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在基础理论、重点领域技术方法、综合管控体系集成、成果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
污染源普查数据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评估张战胜,张斌在全国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了解评估普查工作和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了解普查的成效,本研究设计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估调查问卷,以反映污染源普查的实施过程、效果和影响。针对影响普查成效的四类对象,即普查对象、普查(办)管理人员、普查员和公众,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识别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省级普查数据影响因素。开展调查问卷和分析评估,有利于了解普查的开展成效和影响因素及背后蕴含的潜在原因。本研究是污染源普查历史上首次在普查主体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展的独立大规模问卷调查和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的结果既有利于客观评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又对下一次污染源普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城市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实践王凯军、李天增、常风民、刘秋琳 著本书旨在介绍并推广先进的污泥干化焚烧技术,通过展示国内外成功运行的项目情况,介绍了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一些创新发展,包括污泥喷雾干化焚烧、后混式污泥干化焚烧、鼓泡床污泥焚烧、污泥热解炭化等。本书以案例介绍的方式,旨在解开行业对污泥干化焚烧高耗能、高碳排放、产生大量二英等误解,促进专业人员正确认识污泥焚烧技术,以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清洁化和高效发展。本书可供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各层级环保部门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类、市政类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型与应用姚志宏等本书从区域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出发,利用地面调查、野外试验、遥感观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及其环境因子调查和分析,构建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数学模型。以ArcGIS Engine组件为基础,在微软的.NET Framework 4.0下,用C#语言设计与开发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型系统,完成大中尺度流域(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与分析,并在典型流域进行应用,分析大中尺度流域水土流失过程中径流泥沙变化规律和径流泥沙对降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大中尺度流域次暴雨条件下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过程模型与模拟进行探索。
-
极地海冰热动力学参数辨识和形态统计优化谭冰 著《极地海冰热动力学参数辨识和形态统计优化》以海冰热力学过程及冰脊形态和动力学特征为背景,有机结合现场观测、数学建模、优化辨识、数值模拟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海冰热力学参数、冰脊形态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根据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观测的大气、海冰、海水温度数据,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分片光滑分布参数系统的主要性质和参数辨识问题;根据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在南极威德尔海西北部地区冬季海冰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海冰表面和底面起伏数据,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约束的统计优化问题,以及聚类算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问题,并对冰.气拖曳系数和脊帆形拖曳力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创新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