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国家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孙启宏,杨占红,高如泰水专项按照“控源减排”、“减负修复”和“综合调控”三步走战略实施,支撑了国家“水十条”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本书是水专项总集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基于水专项实施以来在主要领域的技术和政策研究成果,深入剖析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与特征,面向国家中长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需求,梳理未来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治理的分阶段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研究成果服务于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
-
面向生态管理和不确定性的水资源评价李宗敏,赵四维在水资源演化机理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加之对水资源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水资源评价方法需要不断发展来适应变化的环境。本书以生态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多类型不确定信息的处理为切入点,针对水资源复杂巨系统评价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区域水资源协调、多目标水资源调配、水资源开发项目可持续性风险、水资源突发事件生态系统可恢复性评价和水资源开发项目场地布置动态多目标评价,探索多类型不确定信息的处理方法、新的赋权方法和信息集结方法,为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学支撑,为缓解水资源生态危机提供有益参考和思路。
-
碳核算理论与实践马翠梅 等著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对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45%,并要求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2015 年我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2030 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60%~65%。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10 月,中央层面出台了顶层设计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紧随其后,国务院发布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也陆续发布。
-
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程杨丽、廖传华、许辉 主编本书分别对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设备与仪器的选用、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能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程序及其重要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与仪器、有机固废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脱除技术。本书针对能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能源化利用问题设计了32 个实验,其中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3 个实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0 个实验,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与污染物脱除包括9 个实验。本书可作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环境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从事化验与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二氧化硫植物学仪慧兰著本书内容是作者有关二氧化硫植物效应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二氧化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环境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响应,以及二氧化硫保鲜果实的生物学机理。主要内容包括: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遗传毒性试验,氧化胁迫和氧化应激,气孔运动调节,小分子信号的作用,全基因组转录分析,基因组重编程,次生代谢、硫同化作用的改变。研究特色:阐明了毒理学作用,也揭示了植物逆境适应和果实保鲜的生物学机制,发现二氧化硫可以诱导植物获得交叉抗性,并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书中数据丰富,系统阐述了植物与二氧化硫的相互作用。可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和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
油气甲烷100问秦虎大气中的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作为一种短寿命的温室气体,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化石能源排放的甲烷在20年尺度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二氧化碳的82.5倍,化石能源排放的甲烷在100年尺度下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 29.8 倍。因此,减少甲烷排放是一种快速、有效且经济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式,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被认为是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于 21 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 ℃以下的必要条件。同时甲烷还是对流层臭氧的前体物,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外,与二氧化碳不同的是,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被回收后可以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同时也是制造合成气和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重视甲烷排放控制问题,具有气候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健康效益产品认证。等多重效益。
-
面向大数据的环境预测与决策研究蒋洪强 等 著暂缺简介...
-
水体达标与保护方案编制的方法与成都实践贾滨洋 著暂缺简介...
-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暂缺简介...
-
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系列研究.拉美地区及太平洋小岛屿篇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