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基于质控数据的环境监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著本书作者基于以上国内外标准、导则并结合生态环境监测实践经验编制了本手册,以指导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正确、便捷地利用日常监测工作中产生的大量质控数据评定相关监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书中尽量说免了各种较为复杂的统计学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部分案例中的数据参考了 ISO 11352、TR 537 ed 3.1 中的相关数据。各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建议可及时联系作者(shiyl@cnemc.cn)进行修改、完善。
-
环境公共治理与环境传播李異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党和政府总揽全局,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环境保护纲领进行战略调整,为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发展之路提要钩玄;大众媒介作为环境公共治理的一支社会力量,通过揭示环境污染事件背后的生态价值冲突,凸显产业资本逻辑与生态伦理思想、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想之间的价值背离现状,从而开启了广阔的环境公共治理“话语实践场域”,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机制、解决自然资源过度耗竭等问题提供公共治理方略;同时,民间环保组织、社会教育机构在传播公民环境权、公共利益、多元参与等环境公共治理理念的基础上,从实践的维度演绎“环境公共治理”的协商模式和话语体系,促进了全体社会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政策的价值认同与遵从意愿。总体而言,我国环境公共治理与环境传播是一场根除困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环境冲突问题、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历程。
-
Best Practices of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肖能文暂缺简介...
-
绿色矿业技术及管理国际进展与趋势张彦,周来,路平,刘满芝,杨永均 著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在政策研究、国际公约履约、区域及双(多)边合作、产业技术交流及能力建设等领域为生态环境部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支持与服务,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心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区域环保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政策及科学研究,相关研究建议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高度重视。研究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绿色矿业技术及管理涉及的具体研究面较广,《绿色矿业技术及管理国际进展与趋势:矿山生态治理和绿色矿产供应链》着重对矿山生态治理和绿色矿产供应链进行了研究,但作者团队清楚地认识到,在矿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后续更加充分和深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
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彭羽 著《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结合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发展,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核心理论主要包括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基本原理,光谱变异性假说的来源、发展与完善,光谱物种的概念等。在技术方法中主要介绍了光谱指数及其组合、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系统综合方法等。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遥感,并系统地总结了植物多样性遥感的关键问题。《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生态学、生物学、地学、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等专业及相关应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时空趋同机制及减排策略研究徐如浓本书以制造业碳生产率的趋同机制为切入点,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下,测度了中国省域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碳生产率,并对其时空效应下的趋同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共七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了制造业碳生产率趋同的理论基础,第3章讨论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第4章分析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变,第5章和第6章分别研究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β趋同机制和空间条件β趋同机制,第7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
高氨氮低碳氮比干清粪养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李建政,孟佳,王立《高氨氮低碳氮比干清粪养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针对我国养猪场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生物脱氮的难题,以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干清粪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研发历程为主线,系统总结了笔者课题组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养猪场废水碳氮磷同步高效去除为目标,分析了生物滴滤池、微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A/O与Anammox耦合工艺等技术的优势及将其用于干清粪养猪场废水处理的可行性,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土壤-木片生物滤池、枯木填料床和PVC填料床A/O系统、升流式微氧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好氧-微氧两级SBR系统等技术的研发成果,并提供了养猪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案例。
-
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研究张全发等本书是为科学评估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效应而进行的初次探索。本书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野外调查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工程的固碳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且在大量野外观测、实验的基础之上,对固碳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梳理、总结,提出了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手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开展的重大国情调查。《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结合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的具体需求,阐述了普查对象的范围和内容,明确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作用和职责,说明了入户调查工作步骤、方法和报表填报要求,指导开展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审核工作;同时汇编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规定,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二阶段入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工作与实践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数据质量是污染源普查的生命线。为确保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将质量管理贯穿在了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持续推进了普查数据质量提升。本书归纳总结了国家层面上在前期准备、清查、数据采集、数据核算、数据汇总等阶段进行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了部分省份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后续同类普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