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张霞 等 编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等作出重要部署,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业迅速发展。为了及时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推进更高层次技术开发应用,我们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有关经验、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成果,充分总结凝练并编辑出版,旨在见教于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同仁和专家学者,并供从事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参考。
-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自出版以来,在全国环境监测人员的学习、培训和人员能力考核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时期,将应用范围从环境监测系统扩展到愿意为环境监测提供服务的所有人员和监测/检测机构,深化了编者规范、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初心。及时跟进新监测技术发展,提高该书的适用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是该书多次再版的宗旨。为此,编者又一次组织技术人员,补充了新发布的标准方法,并对废止和替代方法进行了更新。据不完全统计,对第四版下册中近百个监测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
台州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实践王夏晖,刘瑞平,宋志晓,张红振,孟玲珑 等 著《台州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实践》系统总结了台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成效。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先行区建设总体部署,包括第1章~第3章;第二篇先行区建设成效,包括第4章~第8章;第三篇先行区建设典型模式与经验,包括第9章和第10章。其中,第1章先行区建设背景及意义,提出国家、浙江省和台州市关于先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第2章区域概况,分析台州市基本情况、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污染治理等状况;第3章先行区建设总体部署,提出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第4章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控;第5章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第6章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第7章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创新;第8章土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第10章先行区建设经验及展望。
-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梁佳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期盼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写作与沟通易陈谊《写作与沟通:清洁能源》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检索,文章选题,文章结构,说理论证,文章图表,学术论文的表达和风格,文章修改,非文字表达与沟通,代表性写作案例。
-
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调控苏美蓉 等著城市群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主体。面对城市化及城市间竞合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统筹调控以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仍是亟待探索的研究命题。《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调控》选取产业和人口高度聚集、自然-社会-经济要素高度耦合,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重量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介绍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调控系列研究成果。《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调控》主要包括健康诊断、调控管理、典型案例三部分。健康诊断部分重点从多层级空间解析、关键要素代谢视角开展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调控管理部分从生态系统及水环境、大气、能-水耦合等关键要素角度展开论述,典型案例部分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典型城市的实践。《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调控》对丰富深化城市群及区域生态模拟、评价与管理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等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1樊阳程,吴明红,张连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1》以综合、量化、动态的视角,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状况到绿色生产领域和绿色生活领域建设状况的评价,从全国层面到各省域层面的分析,立足国内和放眼国际的比较,进一步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学术研究。本书发布了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指数(ECPI 2021)、绿色生产发展指数(GPPI 2021)、绿色生活发展指数(GLPI 2021)。评价报告显示,与自身相较,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速度放缓,生态文明建设仍需负重前行;与OECD和其他金砖国家相较,中国发展速度较快,正在奋起直追。全国绿色生产发展加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绿色生活建设稳步推进,减少排放、节约资源方面还有待加强。
-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集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编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改善生态环境离不开全民参与。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是促进公众参与、消除公众偏见、争取公众信任与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之一。到2020年年底,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符合条件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已定期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参观,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现在,全国已有2100多家企业(单位)打开环保设施开放大门,将公众请进来,让更多市民“零距离”接触身边的环保设施,并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我们也看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学生、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人士均参与到开放活动中来,公众参与面、参与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我们每天产生那么多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到哪里去了?垃圾焚烧厂真的像企业宣传的那样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吗?”……此类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现场寻找答案了。6年以来,在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积极推动和探索下,我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机制逐步健全,开放内容和方式丰富多样,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并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选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集》的优秀案例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案例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增强公众参与感和获得感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的还打造成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品牌。希望这些案例中好的做法对生态环境部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及相关组织有所启发,提供借鉴。
-
矿物的采集与收藏檀国平暂缺简介...
-
环境污染物内暴露检测技术朱英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内暴露检测为研究人体内环境污染物的总暴露量与生物效应的关系提供了机会,是人体内环境污染物暴露评估的“金标准”,是环境与健康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环。本书主要介绍内暴露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形成系统化、标准化、定量化的内暴露检测体系提供参考。全书共11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五章为总述,纵向梳理了内暴露检测技术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生物样品采集、运输和储存,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检测技术,质量保证要求;第六至十一章分类介绍了不同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来源、暴露途径、健康风险,以及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并提供应用实例,兼具系统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