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单忠德 刘丰 孙启利 编著本书是“绿色制造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完成。本书针对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中的部分理论方法、工艺技术、系统装备以及典型绿色制造案例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了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制造与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贡献力量。全书共5章,分别为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发展、绿色铸造工艺与装备、绿色塑性成形制造工艺与装备、绿色焊接工艺与装备、绿色切削加工工艺与装备。本书可作为绿色制造相关管理决策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核算研究牟雪洁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核算是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已成为国际趋势,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仍未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投资的统计范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部承担“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职责。科学核算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情况,明确当前支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未来生态保护修复的支出规模、方向与空间布局,对推动建立生态保护修复支出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核算研究(1953-2017)》基于已构建的生态保护修复支出账户框架,系统收集整理了1953-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数据,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支出类型维度等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支出变化情况,包括全国及各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地区差异分析,以及分类型的支出总量和地区差异分析;同时与欧盟、加拿大、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核算工作层面和提高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与施工管理郭天鹏,樊婷婷,冯峰,张鹏飞 著城市发展需要尊重自然,人、水、城三者应和谐共生。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域”和“系统化”的思想,着眼于流域区域的整体谋划,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同时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的融合。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问题。从认识上看,一方面,还持有“海绵城市无用论”的偏见,认为海绵城市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另一方面,也存在“海绵城市论”的错误论调。从工程实践上看,设计、施工和运维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2022年4月,住建部办公厅及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进一步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并对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建设运维和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清晰的要求,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指明了改进方向。
-
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与研究实例赵龙 著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工作,《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与研究实例》以地质学研究中“将今论古”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具体实例总结了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综述,介绍了世界铀资源的现状,概述了砂岩型铀矿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U(Ⅵ)的还原性富集和非还原性富集机理,归纳出地质条件下微生物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下篇是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实例,以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为例,综合含矿砂岩的矿物组合特征,铀矿物的类型、分布、元素组成特征和年龄,成矿流体的特征和类型,以上篇中的理论为依据论证了该铀矿中存在的微生物成矿作用,阐明了其成因机理,建立了成矿模式。最后对比了中国北方典型砂岩型铀矿的特征,探讨微生物铀矿化作用的普遍潜在性,以期为指导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研究和勘探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
水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与应用实例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著暂缺简介...
-
2016—2020年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著《2016-2020年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共分为六篇。首篇为监测概况及评价方法,主要内容是介绍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第二篇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内容是分析海南省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海洋、声环境、生态、辐射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和原因;第三篇为生态环境质量关联分析,主要内容是运用统计方法与模型分析近十年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农业、林业等指标的关联性;第四篇为生态环境质量预测与形势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模型预测“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研判风险,分析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生态环境形势;第五篇为总结,主要内容是凝练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找出变化原因和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第六篇为专题,主要内容是展示生态环境监测新领域与地方特色监测工作成果。
-
中国城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综合评估研究伍鹏程 等 著本书得到了“基于排放情景-空气质量模型的中国城市'双达评估方法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74154)和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中国典型城市温室气体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综合效果分析”项目(2019-1-009)的支持,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多次组织专家研讨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方法学层面厘清省级或城市层面开展“双达”研究的方法。由于作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现代水污染控制工程鲍建国,李义连 编为了满足国家新时期对水体污染控制的新要求,顺应学科发展前沿,编者集以往教材、文献、工程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之长,重新构建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体系与框架,在继承理论知识基础上补充了实践环节内容。《现代水污染控制工程》以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科研院所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为目标读者,以现代水污染控制理论为基础,阐述相关污染控制新技术的发展历史、新进展、技术原理、工艺应用和优缺点。同时以实用性、新颖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为思路,提高读者对现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认识,帮助读者在未来的环保领域工作中实现“真环保”。
-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贾汉忠 等著.
-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万军,杨桂山,程翠云,葛察忠,董战峰 等著为了便于有关机构、部门和专家学者能更好了解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思路与要求,技术组将研究成果进行集成整理,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全书分为13章,包括区域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总体思路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共同保护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的水环境共同保护研究、区域船舶污染控制研究、区域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研究、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生态体系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区域固体废物协同共治研究、区域环境风险联合防控研究、重点地区生态环境跨界协调机制与政策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等,基本涵盖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