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我国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结果分析与展望高健等著《我国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结果分析与展望》分8章对我国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的开展、成果、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第1章对我国开展源解析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概述;第2章对我国第一阶段开展源解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第3章介绍了各城市开展源解析的技术方法;第4章对源谱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第5章对细颗粒物受体组分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第6章对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分年度、分季节、分区域等进行了讨论;第7章对重污染过程的分析方法和主要结果进行了总结;第8章是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的主要结论、主要启示、存在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我国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结果分析与展望》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气环境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生态环境部门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编为规范和指导肥料制造工业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生态环境部先后于2018年7月、2020年1月颁布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肥工业一氮肥》《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为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行为,提高自行监测质量,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编写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肥料制造》。《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肥料制造》共分13章。第1章从我国污染源监测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的框架出发,引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在当前污染源监测管理中的定位及一些管理规定,并理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与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关系。第2章主要介绍了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从监测方案、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的要求、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记录和保存五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第3章在分析目前肥料制造工业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肥料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肥料制造工业采用的一些常用污染治理技术。第4章对肥料制造工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自行监测方案中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要求等如何设定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排污单位制定规范的自行监测方案提供了指导,在附录中给出了参考模板。第5章简要介绍了开展监测时,排污口、监测平台、自动监测设施等监测设施的设置和维护要求。第6章和第8章针对肥料制造工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中废水、废气所涉及的监测指标如何采样、监测分析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一介绍。第7章和第9章对废水、废气自动监测系统从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管理及质量保证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10章简要介绍了根据肥料制造工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开展厂界环境噪声、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第11章从实验室体系管理角度出发,从人-机-料-法-环等环节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第12章是关于自行监测信息记录、报告和信息公开方面的相关要求,并就肥料制造工业排污单位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过程中的记录信息进行了梳理。第13章简要介绍了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报送提供了方便。
-
践悟迹李春元 编《践悟迹》是作者本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践的一线战场上,历时10年,始终参战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具体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所思、所悟、所得,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实际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践悟迹》收录了作者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刊登在《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的大部分环保评论文章,形成了这本环保评论文章集锦,语言文字趣味性强,内容紧跟环保热点,不仅对眼前的环保实际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也为作者这段一线环保工作留存下历史的足迹。同时为了佐证这些评论的诞生过程和背景,本书后还附上了当时媒体刊发的十几篇,发生在廊坊大气污染防治战场上的新闻作品,供读者朋友们参阅。
-
十三五时期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本书主要针对“十三五”时期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这个特殊阶段,介绍为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考核及排名工作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技术要求。内容涵盖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技术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要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技术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要求和地表水环境本底判定技术要求,以及报告编写实例。为水环境质量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成效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科技小院助推边疆地区乡村振兴胡凤益、黄光福 主编多年生稻技术是一项轻简化的稻作生产技术,多年生稻的秧苗是从上一年(季)稻桩地下茎的芽上生长出来,自第二年(季)起,基于越冬和免耕技术,稻谷生产不再需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栽秧等生产环节,实现了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投入与减轻农田水土流失等多维效益协调发展。本书由长期驻扎科技小院的33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同编写完成,记录了他们在科技小院期间开展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的内心历程变化与感悟,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向农户、企业、政府部门展现了新时代农科研究生的风采。本书适合有志于深入基层实践的在校青年大学生了解“三农”,也适用于高等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了解新形势下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
岩溶地区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分布特征解析及其污染防控策略研究曾鸿鹄,梁丽营,梁延鹏 著全球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水质的恶化,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而我国水资源的短缺特征呈现为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很多河流、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近十年来,我国持续强化了点源污染治理力度,点源污染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而近年来发现流域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是非点源(NPS)污染的持续增加,特别是由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 NPS 污染。众多研究表明,氮磷含量是湖泊、水库和流域富营养化的主导者,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农业NPS污染是造成河流、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发达国家早发现农业NPS 污染给水体污染带来了的污染“贡献”。因此,农业耕作引发的农业NPS污染导致流域水质下降以及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
能源开发利用生态效应综合测评刘引鸽,张永刚,杨益宣 著.
-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全链式产业化模式创新与实践谢显传等《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全链式产业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水专项淮河项目案例研究》较为全面地介绍水专项淮河项目创新提出并实践的基于“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联盟集成—平台推广—机制保障”的全链式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模式。第1~3章分析水专项成果产业化背景、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现状、特征和难点;第4章详细分析水专项淮河项目在任务设置、市场风险和模式机制上的重要创新;第5~9章重点介绍淮河项目成果在产业化二次研发、成果孵化、模式创新、产业化平台推广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产业化基金建设五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典型案例;第10章是水专项淮河项目全链式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模式的整体效果总结,系统评估水专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第11章提出促进水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建议。
-
典型生态退化区生态技术应用甄霖针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生态退化形势及其对生态承载力带来的严重威胁,有关国家和组织研发和应用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形成了众多治理案例。《典型生态退化区生态技术应用》围绕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等典型生态退化问题,选取国内外203个生态退化区,基于大量实地调研和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建立了生态系统及其治理技术评价方法,分析了技术需求,推介了适用的生态技术,形成了方便用户参考和使用的“一区一表”。
-
多重环境压力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徐军 等《多重环境压力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武汉市近62年气温、降水、风速及日照时数的气象观测数据,证明武汉市存在气候变暖的趋势,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武汉市受到影响的程度。其次,选取高度富营养化湖泊——南湖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光照培养箱,设置18℃和22.5℃两个温度处理组,模拟21世纪末武汉市春季变暖的情景,研究升温对沉积物营养盐释放的影响。最后,选取不同营养水平湖泊(高度富营养化的南湖与中度营养水平的梁子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外原位温控围隔模拟长江中下游流域百年后气候变暖的情景,设置两个温度梯度(自然水温、自然水温 4.5℃),总计4个处理,逐月观测不同处理组沉积物系统功能变量(如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碱度、无机营养盐通量以及沉积物营养物质含量等)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暖和不同营养水平对湖泊沉积物系统的影响。《多重环境压力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是基于科技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项目编号:2018YFD0900900)研究成果汇编而成的一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