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养羊生产
作者:贾志海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5-01
ISBN:9787810028936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养羊业有了长足发展,绵羊、山羊存栏数量和羊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山羊绒产量和绒纤维品质在世界上更是独占鳌头。养羊生产开始由传统的粗放饲养向现代化的养羊业转化,生产方向转向以羊肉生产为主,毛、绒、皮、奶兼用多方面发展。在牧区养羊业稳步发展提高的同时,农区养羊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养羊业生产还处于初级生产阶段,经营粗放,商品率低,与养羊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从片面追求数量的发展转向重点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上来,普及现代科学养羊技术是关键。在这种形式下,我们编写了《现代养羊生产》一书。本书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共同完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使本书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特色”。根据国外现代科学养羊经验,结合我国农牧区养羊生产实践,对养羊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以求对我国养羊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养羊方面的书刊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养羊概述,对现代养羊概念和现代养羊特征进行了阐述;在羊的品种这一章,对国内外最优良的肉用绵、山羊品种进行了重点介绍;在山羊绒一章,从组织结构和化学结构方面,阐述了山羊绒与绵羊“绒毛”的不同之处,从理论上得到了澄清,并对山羊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论述;在羊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这一章节中,突出了羊的营养需要特点;农区和牧区养羊有不同特点,农区养羊以生产羊肉为主,提出了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在饲草方面,主要是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因此增加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影响秸秆利用率的因素和秸秆加工调制的方法等有关内容,牧区养羊则重点在草地的合理利用;现代养羊生产离不开疫病防治,最后一章则对羊的主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常见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本书集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因此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师生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畜牧科技工作者的生产指导用书。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养羊生产》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养羊概述
第一节 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养羊业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改善人民膳食结构
三 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四 提供出口物资
五 提供有机肥料
第二节 现代养羊生产概念
一 现代养羊概念
二 现代养羊特征
三 现代养羊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 世界养羊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世界养羊业发展现状
二 世界养羊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养羊业现状
一 养羊数量迅速增加,羊产品结构显著变化
二 品种改良及育种工作成绩显著
三 积极开展养羊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
四 控制羊的恶性传染病
五 积极探索我国肉羊业发展途径
第五节 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 进一步改变靠天养羊的观念
二 牧区存在着日益尖锐的草畜矛盾
三 资源产出率低
四 缺乏严格的良种制度
第六节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趋势
一 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 肉 毛 奶 皮全面发展转化
二 山羊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 农区养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羊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
第一节 生活习性
一 绵羊的生活习性
二 山羊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体表各部名称
第三节 身体结构
一 骨骼
二 消化器官
三 皮肤系统
第四节 生态适应性
一 气温
二 湿度
三 光照
四 风
五 海拔
六 地形与土壤
七 季节
第三章 羊的品种
第一节 品种的分类
一 根据生产类型分类
二 根据产毛类型分类
第二节 绵 山羊品种
一 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
二 国内优良品种
第三节 不同生产类型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一 细毛羊
二 长毛型羊
三 绒山羊
四 奶山羊
五 肉用山羊
六 羔 裘皮羊
第四章 羊毛
第一节 羊毛结构
一 化学组成及结构
二 形态结构
三 组织结构
四 毛纤维周围组织结构
第二节 毛囊的发生与毛纤维的生长
第三节 羊毛纤维类型和分类
一 羊毛纤维类型
二 羊毛分类
第四节 羊毛物理性质
一 羊毛细度
二 羊毛弯曲
三 羊毛长度
四 影响羊毛细度和长度因素
五 羊毛强度、伸度和弹性
六 羊毛缩绒性
七 羊毛光泽
八 羊毛的吸湿性
第五节 物理化学因素对羊毛的影响
一 热对羊毛的影响
二 光对羊毛的影响
三 风蚀对羊毛的影响
四 酸对羊毛的影响
五 碱对羊毛的影响
第六节 羊毛的油汗和净毛率
一 羊毛的油汗
二 净毛和净毛率
第七节 羊毛分等分级
一 绵羊毛分级
二 山羊绒分级
三 马海毛分级
第八节 我国羊毛生产与销售
一 羊毛生产
二 羊毛销售
第五章 羊 肉
第一节 世界肉羊业概况
一 美国
二 英国
三 新西兰
四 澳大利亚
五 法国
第二节 肉用羊的特点
一 体型和外貌特征
二 早熟性
三 体重大、生长速度快 胴体品质好
四 繁殖力高
五 生物学经济效益高
第三节 屠宰及产肉力测定
一 屠宰前的准备
二 屠宰的工艺过程
三 产肉力的测定
四 胴体的分级(等)和切块
第四节 羊肉的组织结构 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
一 肉的形态结构
二 羊肉的物理性状及评定
三 羊肉的营养成分
四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
第六章 山羊绒
第一节 山羊绒结构
一 组织结构
二 化学结构
三 物理性能
第二节 山羊绒生长机制
一 山羊绒季节性生长规律
二 光周期与绒纤维生长
第三节 国内外山羊绒生产概况
一 中国山羊绒生产概况
二 国外山羊绒生产概况
第四节 提高山羊绒生产途径
一 绒山羊选育
二 绒山羊杂交改良
三 改善绒山羊营养状况
四 褪黑激素(Melat0nin)与山羊绒生长
第五节 我国绒山羊发展对策
一 正确认识发展数量与商品率间的关系
二 加强科学研究
三 建立山羊绒生产协会
四 保持中国绒山羊品种纯洁性
第七章 羊 皮
第一节 羔皮
一 羔皮生产概况
二 羔皮主要性状
三 羔皮分级
四 羔皮的初步加工和贮存
第二节 裘 皮
一 裘皮生产概况
二 裘皮的主要特点
三 裘皮的分级
第三节 板 皮
一 板皮分路
二 影响板皮质量因素
第四节 羊皮的贮藏和加工
第八章 羊的育种
第一节 质量性状的遗传和选育
一 毛色遗传与选择
二 角的遗传与选择
三 罗姆尼N基因选育
四 布罗拉多胎基因选育
五 血型
六 遗传疾病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一 绵、山羊遗传力
二 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第三节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一 根据个体本身成绩估计育种值
二 谱系测验
三 同胞测验
四 后裔测验
五 各种亲缘资料合并估计育种值
六 选择指数
第四节 不同生产方向绵、山羊育种目标和选择
一 细毛羊和半细毛羊的育种目标和选择
二 地毯毛羊的选择
三 绒山羊的选育
四 肉用羊选育
五 羔 裘皮羊的选择
第五节 羊的鉴定
第六节 杂交育种
一 杂交育种方法
二 粗毛羊杂交改良为细毛和半细毛羊
三 绒山羊杂交改良
第七节 纯种繁育
一 个体选配
二 品系繁育
三 品种保存
第八节 繁育体系
一 纯种繁育体系
二 杂交繁育体系
第九章 羊的繁殖
第一节 羊的生殖器官(繁殖生理)与生理机能
一 公羊的生殖器官与生理功能
二 公羊的性行为和性成熟
三 母羊的生殖器官及生理机能
第二节 发情与发情鉴定
一 母羊的初情期与性成熟
二 母羊发情和发情周期
三 发情鉴定
第三节 配种方法
一 配种时间的确定
二 配种方法
第四节 人工授精技术
一 采精
二 精液品质检查
三 精液的稀释
四 精液的保存
五 输精
第五节 提高繁殖力的途径
一 加强选育及选配
二 多胎基因的利用
三 繁殖控制技术
四 羔羊早期配种
五 生物新技术的应用
六 加强营养
第六节 频繁产羔体系
一 两年三产体系
二 三年四产体系
三 三年五产体系
四 一年两产体系
五 机会产羔体系
第七节 接羔技术
一 分娩征兆
二 正常接产
三 难产的助产与处理
四 产后母羊和初生羔羊的护理
第十章 羊的营养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 羊的营养特性
一 羊消化器官的特点
二 羊的消化生理特点
三 羊的营养特点
第二节 羊的营养需要
一 能量需要
二 蛋白质需要
三 矿物质营养需要
四 维生素需要
五 水的需要
第三节 羊的饲养标准
一 绵羊的饲养标准
二 中国美利奴绵羊的饲养标准
三 山羊饲养标准
四 各种饲料对羊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 羊的氮营养体系研究现状
一 以小肠蛋白质为基础的反刍动物蛋白质体系
二 合理利用非蛋白氮
三 过瘤胃蛋白的应用
四 氨基酸营养
第五节 羊的饲养管理
一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二 母羊的饲养管理
三 羔羊培育
第十一章 农区养羊
第一节 我国绵 山羊的分布及农牧区划分
一 我国绵、山羊分布
二 农牧区划分
第二节 农区自然气候及经济特点
一 东北农区
二 黄土高原区
三 黄淮海平原区
四 亚热带地区
五 热带农区
第三节 农区养羊概况
一 饲养数量大,商品率低
二 规模小,没形成产业化生产
三 品种繁多,缺少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
第四节 提高农区养羊生产的措施
一 正确评价农区养羊在农业中的作用
二 生产羊肉为主作为发展战略
三 广辟饲料来源,推行舍饲养羊
四 建立种羊场,扩大优良种畜利用
五 建立肉羊杂交生产体系
六 建立综合服务体系
七 推广公司十农户的养羊模式
第十二章 牧区养羊
第一节 牧区自然气候与经济特点
一 牧区自然气候特点
二 牧区经济特点
第二节 牧区养羊业现状
一 重视发展养羊数量,忽视畜产品产量
二 管理粗放,草地退化严重
第三节 牧区养羊业对策
一 根据牧区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进行区域规划
二 草地合理利用
三 放牧地的季节利用
四 因地制宜建立饲草(料)基地
五 建立适宜牧区的养羊生产体系
六 正确处理养羊与草地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羊场建设与设备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与羊舍建筑
一 场址的选择
二 羊舍建筑
第二节 羊场主要设备
一 饲草(料)贮藏设备
二 饲草(料)加工设备
三 兽医室
四 人工授精室
五 饲槽和饮水设备
六 其它设备
第十四章 羊的疫病防治
第一节 羊病诊断技术
一 临床检查
二 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羊的主要传染病
一 羊快疫
二 羊肠毒血症
三 羊猝狙
四 羔羊痢疾
五 沙门氏菌病
六 炭疽病
七 口蹄疫
八 蓝舌病
第三节 羊的寄生虫病
一 羊肝片吸虫病
二 矛形双腔吸虫病
三 胰阔盘吸虫病
四 羊莫尼茨绦虫病
五 多头蚴病
六 羊胃肠道线虫感染
七 羊网尾线虫病
八 羊疥螨病
九 羊痒螨病
十 硬蜱
十一 羊鼻蝇蛆病(狂蝇蛆病)
十二 羊球虫病
第四节 羊的常见代谢病 中毒病
一 羔羊白肌病
二 妊娠毒血症
三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一章 现代养羊概述
第一节 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养羊业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改善人民膳食结构
三 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四 提供出口物资
五 提供有机肥料
第二节 现代养羊生产概念
一 现代养羊概念
二 现代养羊特征
三 现代养羊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节 世界养羊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世界养羊业发展现状
二 世界养羊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养羊业现状
一 养羊数量迅速增加,羊产品结构显著变化
二 品种改良及育种工作成绩显著
三 积极开展养羊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
四 控制羊的恶性传染病
五 积极探索我国肉羊业发展途径
第五节 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 进一步改变靠天养羊的观念
二 牧区存在着日益尖锐的草畜矛盾
三 资源产出率低
四 缺乏严格的良种制度
第六节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趋势
一 从以毛为主向以肉为主 肉 毛 奶 皮全面发展转化
二 山羊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 农区养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羊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
第一节 生活习性
一 绵羊的生活习性
二 山羊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体表各部名称
第三节 身体结构
一 骨骼
二 消化器官
三 皮肤系统
第四节 生态适应性
一 气温
二 湿度
三 光照
四 风
五 海拔
六 地形与土壤
七 季节
第三章 羊的品种
第一节 品种的分类
一 根据生产类型分类
二 根据产毛类型分类
第二节 绵 山羊品种
一 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
二 国内优良品种
第三节 不同生产类型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一 细毛羊
二 长毛型羊
三 绒山羊
四 奶山羊
五 肉用山羊
六 羔 裘皮羊
第四章 羊毛
第一节 羊毛结构
一 化学组成及结构
二 形态结构
三 组织结构
四 毛纤维周围组织结构
第二节 毛囊的发生与毛纤维的生长
第三节 羊毛纤维类型和分类
一 羊毛纤维类型
二 羊毛分类
第四节 羊毛物理性质
一 羊毛细度
二 羊毛弯曲
三 羊毛长度
四 影响羊毛细度和长度因素
五 羊毛强度、伸度和弹性
六 羊毛缩绒性
七 羊毛光泽
八 羊毛的吸湿性
第五节 物理化学因素对羊毛的影响
一 热对羊毛的影响
二 光对羊毛的影响
三 风蚀对羊毛的影响
四 酸对羊毛的影响
五 碱对羊毛的影响
第六节 羊毛的油汗和净毛率
一 羊毛的油汗
二 净毛和净毛率
第七节 羊毛分等分级
一 绵羊毛分级
二 山羊绒分级
三 马海毛分级
第八节 我国羊毛生产与销售
一 羊毛生产
二 羊毛销售
第五章 羊 肉
第一节 世界肉羊业概况
一 美国
二 英国
三 新西兰
四 澳大利亚
五 法国
第二节 肉用羊的特点
一 体型和外貌特征
二 早熟性
三 体重大、生长速度快 胴体品质好
四 繁殖力高
五 生物学经济效益高
第三节 屠宰及产肉力测定
一 屠宰前的准备
二 屠宰的工艺过程
三 产肉力的测定
四 胴体的分级(等)和切块
第四节 羊肉的组织结构 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
一 肉的形态结构
二 羊肉的物理性状及评定
三 羊肉的营养成分
四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
第六章 山羊绒
第一节 山羊绒结构
一 组织结构
二 化学结构
三 物理性能
第二节 山羊绒生长机制
一 山羊绒季节性生长规律
二 光周期与绒纤维生长
第三节 国内外山羊绒生产概况
一 中国山羊绒生产概况
二 国外山羊绒生产概况
第四节 提高山羊绒生产途径
一 绒山羊选育
二 绒山羊杂交改良
三 改善绒山羊营养状况
四 褪黑激素(Melat0nin)与山羊绒生长
第五节 我国绒山羊发展对策
一 正确认识发展数量与商品率间的关系
二 加强科学研究
三 建立山羊绒生产协会
四 保持中国绒山羊品种纯洁性
第七章 羊 皮
第一节 羔皮
一 羔皮生产概况
二 羔皮主要性状
三 羔皮分级
四 羔皮的初步加工和贮存
第二节 裘 皮
一 裘皮生产概况
二 裘皮的主要特点
三 裘皮的分级
第三节 板 皮
一 板皮分路
二 影响板皮质量因素
第四节 羊皮的贮藏和加工
第八章 羊的育种
第一节 质量性状的遗传和选育
一 毛色遗传与选择
二 角的遗传与选择
三 罗姆尼N基因选育
四 布罗拉多胎基因选育
五 血型
六 遗传疾病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一 绵、山羊遗传力
二 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第三节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一 根据个体本身成绩估计育种值
二 谱系测验
三 同胞测验
四 后裔测验
五 各种亲缘资料合并估计育种值
六 选择指数
第四节 不同生产方向绵、山羊育种目标和选择
一 细毛羊和半细毛羊的育种目标和选择
二 地毯毛羊的选择
三 绒山羊的选育
四 肉用羊选育
五 羔 裘皮羊的选择
第五节 羊的鉴定
第六节 杂交育种
一 杂交育种方法
二 粗毛羊杂交改良为细毛和半细毛羊
三 绒山羊杂交改良
第七节 纯种繁育
一 个体选配
二 品系繁育
三 品种保存
第八节 繁育体系
一 纯种繁育体系
二 杂交繁育体系
第九章 羊的繁殖
第一节 羊的生殖器官(繁殖生理)与生理机能
一 公羊的生殖器官与生理功能
二 公羊的性行为和性成熟
三 母羊的生殖器官及生理机能
第二节 发情与发情鉴定
一 母羊的初情期与性成熟
二 母羊发情和发情周期
三 发情鉴定
第三节 配种方法
一 配种时间的确定
二 配种方法
第四节 人工授精技术
一 采精
二 精液品质检查
三 精液的稀释
四 精液的保存
五 输精
第五节 提高繁殖力的途径
一 加强选育及选配
二 多胎基因的利用
三 繁殖控制技术
四 羔羊早期配种
五 生物新技术的应用
六 加强营养
第六节 频繁产羔体系
一 两年三产体系
二 三年四产体系
三 三年五产体系
四 一年两产体系
五 机会产羔体系
第七节 接羔技术
一 分娩征兆
二 正常接产
三 难产的助产与处理
四 产后母羊和初生羔羊的护理
第十章 羊的营养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 羊的营养特性
一 羊消化器官的特点
二 羊的消化生理特点
三 羊的营养特点
第二节 羊的营养需要
一 能量需要
二 蛋白质需要
三 矿物质营养需要
四 维生素需要
五 水的需要
第三节 羊的饲养标准
一 绵羊的饲养标准
二 中国美利奴绵羊的饲养标准
三 山羊饲养标准
四 各种饲料对羊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 羊的氮营养体系研究现状
一 以小肠蛋白质为基础的反刍动物蛋白质体系
二 合理利用非蛋白氮
三 过瘤胃蛋白的应用
四 氨基酸营养
第五节 羊的饲养管理
一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二 母羊的饲养管理
三 羔羊培育
第十一章 农区养羊
第一节 我国绵 山羊的分布及农牧区划分
一 我国绵、山羊分布
二 农牧区划分
第二节 农区自然气候及经济特点
一 东北农区
二 黄土高原区
三 黄淮海平原区
四 亚热带地区
五 热带农区
第三节 农区养羊概况
一 饲养数量大,商品率低
二 规模小,没形成产业化生产
三 品种繁多,缺少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
第四节 提高农区养羊生产的措施
一 正确评价农区养羊在农业中的作用
二 生产羊肉为主作为发展战略
三 广辟饲料来源,推行舍饲养羊
四 建立种羊场,扩大优良种畜利用
五 建立肉羊杂交生产体系
六 建立综合服务体系
七 推广公司十农户的养羊模式
第十二章 牧区养羊
第一节 牧区自然气候与经济特点
一 牧区自然气候特点
二 牧区经济特点
第二节 牧区养羊业现状
一 重视发展养羊数量,忽视畜产品产量
二 管理粗放,草地退化严重
第三节 牧区养羊业对策
一 根据牧区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进行区域规划
二 草地合理利用
三 放牧地的季节利用
四 因地制宜建立饲草(料)基地
五 建立适宜牧区的养羊生产体系
六 正确处理养羊与草地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羊场建设与设备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与羊舍建筑
一 场址的选择
二 羊舍建筑
第二节 羊场主要设备
一 饲草(料)贮藏设备
二 饲草(料)加工设备
三 兽医室
四 人工授精室
五 饲槽和饮水设备
六 其它设备
第十四章 羊的疫病防治
第一节 羊病诊断技术
一 临床检查
二 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羊的主要传染病
一 羊快疫
二 羊肠毒血症
三 羊猝狙
四 羔羊痢疾
五 沙门氏菌病
六 炭疽病
七 口蹄疫
八 蓝舌病
第三节 羊的寄生虫病
一 羊肝片吸虫病
二 矛形双腔吸虫病
三 胰阔盘吸虫病
四 羊莫尼茨绦虫病
五 多头蚴病
六 羊胃肠道线虫感染
七 羊网尾线虫病
八 羊疥螨病
九 羊痒螨病
十 硬蜱
十一 羊鼻蝇蛆病(狂蝇蛆病)
十二 羊球虫病
第四节 羊的常见代谢病 中毒病
一 羔羊白肌病
二 妊娠毒血症
三 有机磷农药中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