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

作者:陆学锋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ISBN:9787810823814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信息通信网络是对包括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新一代网络等在内的各类网络的总称。本书对这些网络在系统层面上就它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系统论的形成、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传送与接入方式、规范和信令的描述与制定、网络寻址与选路、网络安全与保护、网络服务与应用、服务质量与网络性能、支持移动的网络能力等。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人员、规范与标准的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以网络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教学乃至从事网络系统商务营销的人员。
作者简介
暂缺《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历史的回顾与网络系统论的形成
1.1历史的回顾
1.1.1为什么要回顾历史
1.1.2网络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1.2网络技术的主要里程碑
1.2.1电信网络
1.2.2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1.2.3计算机网络
1.2.4电视网络
1.2.5走向融合
1.3经验与教训
1.3.1一般性观察
1.3.2B-ISDN的失败和因特网出乎意料的成功
1.3.3如何对待国际标准
1.4网络系统论的形成——将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
1.4.1网络的技术规划
1.4.2将网络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与开发
1.5网络系统的方法论
1.6网络系统论仍有待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信息交换.传送和接入的方式
2.1基本概念
2.2信息交换与传送的方式
2.2.1交换方式
2.2.2传输复用方式
2.2.3传送方式及其分类
2.2.4连接与五连接通信
2.2.5动态同步传送方式
2.2.6信息存储与转发
2.3网络接人方式
2.3.1点到点接人方式
2.3.2多点到点接人方式(多址接人)
2.3.3使用共享媒体的媒体多址接人方式
2.3.4接人方式的分类小结
2.4连接方式与无连接方式
参考文献
第3章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
3.1开放系统互连协议
3.2经典的协议参考模型
3.2.1分层的概念
3.2.2数据单元
3.2.3层间关系的描述
3.2.4层内的一些基本操作
3.2.5经典的协议参考模型
3.3实际的协议参考模型
3.3.1七号信令网的协议模型
3.3.2异步传送方式和帧中继的协议模型
3.3.3以太网的协议模型
3.3.4因特网的协议模型
3.4基于平面的协议描述
3.5协议栈图及其使用
3.6对协议参考模型的重新思考
3.7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H)的三层资源模型
3.8新一代网络发展中的协议参考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信息通信网络功能性结构的描述
4.1引言
4.2基本定义
4.3对网络功能性结构的陈述性描述
4.4传送网络功能结构的标准化描述
4.4.1相关定义
4.4.2描述方法的基本原理
4.4.3基本结构件的图示形态
4.4.4用基本结构件来描述网络
参考文献
第5章网络功能的水平分割
5.1网络水平功能结构的演化
5.1.1电话网水平功能结构的演化
5.1.2因特网水平功能结构的演化
5.2现有网络功能的水平分割
5.2.1用户住地网
5.2.2接入网络
5.2.3城域网络
5.2.4核心网络
5.3自动交换传送网的出现及其影响
5.4如何合理水平配置网络功能
5.4.1影响网络功能水平配置的因素
5.4.2网络功能与智能的合理水平分配
5.4.3研究水平配置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描述
6.1引言
6.2GII的框架结构
6.2.1GII及其用户的概念性总体描述
6.2.2GII的企业模型
6.2.3GII的结构模型
6.2.4GII的功能模型
6.2.5GII的实现模型
6.3信息通信体系结构
6.3.1信息通信体系结构
6.3.21CA的框架结构
6.4GII的情景描述方法
6.4.1目的.意义与要求
6.4.2术语的定义与缩写
6.4.3情景描述法原理
6.4.4情景图举例
参考文献
第7章协议.规范和信令及其描述与制定过程
7.1协议.规范和信令
7.1.1一般性定义
7.1.2协议.规范和信令概述
7.1.3网络的信令
7.2协议.规范和信令三阶段的开发过程
7.2.1相关的定义
7.2.2开发过程概述
7.2.3第一阶段:服务描述
7.2.4第二阶段:网络能力与网络功能结构的定义
7.2.5第三阶段:信令与设备规范的制定
7.2.6开发过程小结
7.3协议.规范和信令的描述方法
7.3.1陈述性描述法
7.3.2形式化描述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系统与规范描述方法之一:统一建模语言
8.1引言
8.2统一建模语言的语义规则
8.2.1模型化中结构件之间关系的表达
8.2.2统一建模语言结构性描述的主要概念和表达规则
8.2.3统一建模语言行为性描述的主要概念
8.2.4实例化与实例
8.3统一建模语言的图形表达法
8.3.1使用案例图
8.3.2序列图
8.3.3协作图
8.3.4状态图
8.3.5活动图
8.3.6类图
8.3.7对象图
8.3.8部件图
8.3.9实施图
8.4实例
8.4.1用UML进行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面功能结构的描述
8.4.2宽带无源光网络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第9章系统与规范描述方法之二:规范描述语言SDL-2000
9.1引言
9.1.1规范描述语言的变迁
9.1.2规范描述语言的语法及其等效性
9.2预备知识
9.2.1与结构性概念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9.2.2与动态行为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9.2.3与对象.类型和实例等有关的重要概念
9.2.4基础语言和SDL具体语法的一般规则
9.2.5规范描述语言中的数据
9.3规范描述语言的结构性描述
9.3.1整个规范的框架结构
9.3.2执行者
9.3.3通信
9.4动态行为的描述
9.4.1状态机所用符号
9.4.2合成状态和状态聚合
9.4.3激励的处理
9.4.4状态转换过程中的动作与终了
9.4.5异常情况的处理
9.4.6语句和语句列表
参考文献
第10章网络地址标识
10.1相关定义
10.2国际公众通信的编号计划
10.2.1用于地理区域的国际公众电信号码
10.2.2用于全球服务的国际公众电信号码
10.2.3用于网络的国际公众电信号码
10.2.4移动终端和移动用户的识别计划
10.2.5固网和移动网融合对编号与寻址的设想
10.3因特网的地址和域名
10.3.1IPv4地址
10.3.2因特网协议IPv6的地址
10.3.3全球因特网地址的分配
10.3.4域名服务器
10.3.5统一资源识别码
10.4局域网地址
10.5编号与域名互通的数字域名技术
10.5.1数字域名引入的意义
10.5.2重要概念与定义
10.5.3从E.164号码到数字域名的转换方法及其使用
10.5.4命名当局指针资源记录的组成和使用规范
参考文献
第11章路由的选择
11.1交换与选路的有关概念
11.2电话网与综合服务数字网中的选路
11.2.1电话网的传统结构
11.2.2自动迂回的路由选择方式
11.2.3其他选路方式
11.2.4综合服务数字网的选路特点
11.3因特网中的选路
11.3.1若干基本概念
11.3.2基本的选路算法
11.3.3主要的选路协议
11.3.4多播选路
11.4局域网交换机的选路
11.4.1预备性概念
11.4.2局域网交换机的选路
11.4.3生成树算法与协议
11.5对电信网和因特网选路方式的比较与评述
参考文献
第12章服务质量与网络性能
12.1综述
12.1.1电话网中的服务质量保证
12.1.2因特网带来的挑战
12.1.3出路何在
12.1.4服务质量与网络性能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12.2服务对质量的要求
12.2.1多媒体服务面向用户的性能要求
12.2.2多媒体服务质量要求的分类
12.3网络性能
12.3.13×3矩阵的服务质量与网络性能的描述方法
12.3.2因特网的网络性能
12.3.3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的信息传送性能
12.4网络性能的规划
12.4.1.因特网IP包传送性能核算
12.4.2基于用户观点的模拟信号传输损伤及其控制
12.5因特网和局域网中的QoS机制
12.5.1基于相对优先级的机制
12.5.2终端到终端的保证机制
12.5.3逻辑子网机制
参考文献
第13章网络安全和保护
13.1引言
13.2信息通信的安全
13.2.1密码系统的基本知识
13.2.2安全威胁的种类与来源
13.2.3可用的安全防范机制
13.2.4安全防范的一般性考虑
13.2.5因特网的安全协议
13.2.6基于网络的安全,陛对策
13.2.7小结
13.3网络的保护与恢复
13.3.1基本概念与定义
13.3.2保护与恢复的原理
13.3.3线性保护方法
13.3.4基于环状拓扑的保护方法
13.3.5网络重新选路的保护方法
参考文献
第14章服务与应用
14.1引言
14.2服务.应用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
14.2.1服务与应用的含义
14.2.2与服务.应用相关的其他概念与定义
14.3现行网络服务的分类方法
14.3.1综合服务数字网对服务的分类
14.3.23GPP对网络服务的分类
14.3.3全球基础信息设施对服务的分类
14.4服务与应用分类的研究
14.4.1信息承载服务的分类
14.4.2面向终端的网络服务与应用的分类
14.5服务与应用的描述方法
14.6服务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14.7新服务与新应用的开发
14.7.1重视服务与应用的研究与开发
14.7.2关键是要有好的创意
14.7.3研究用户心理制定新服务新应用的推广策略
14.7.4重视内容和信息产业链的组建
参考文献
第15章移动通信网络
15.1引言
15.2重要的概念与定义
15.3支持移动性的网络能力
15.3.1无线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的接人手段
15.3.2无线接人的特点与所需网络功能
15.3.3基于网络拓扑的移动性分类
15.3.4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例
15.4固定网络的移动服务
15.4.1什么是固定网络的移动性
15.4.2ISDN的移动性
15.4.3固定网络移动性的意义
15.4.4固定网络移动性的实现方法
15.5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融合
15.5.1核心网融合的历史机遇
15.5.2建议书Q.1761已经为这一融合描绘了蓝图
15.6未来基于因特网协议的移动性管理
15.6.1后3G系统关注因特网的移动性管理技术
15.6.2后3G系统的网络环境
15.6.3现有因特网支持移动性的协议机理
15.6.4探索加快切换的扩展MIP协议
15.6.5探索其他移动性管理协议
1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网络结构学的基本原则
16.1引言
16.2电信网络的结构性理念
16.3因特网的结构理念
16.3.1因特网的主要结构理念
16.3.2对端到端论的置疑
16.3.3对因特网架构的反思
16.4新一代网络的结构原则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