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论稿
作者:樊祖荫著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ISBN:9787810960243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樊祖荫,1940年生,浙江余姚人。1956年至196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与本科学习作曲专业,1964年转至中国音乐学院,并于次年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轮流执教。历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发表了各类体裁间乐作品200余首(部);有关作曲技术理论、民间多声部音乐与音乐教育等方而后的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和声写作教程》、《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等。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文化部首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这是一部以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集,选收了作者樊祖荫自1984年至2003年间写作的16篇相关专题的代表性论文,是作者继《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一书之后所出版的又一部同类学科的专著。内容包括民间多声音乐的社会文化背景;多声部民歌的采录、记谱与分类方法;多声部歌种与乐种的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方法研究;同一语族各民族之间,不同语族各民族之间多声部音乐的比较研究;民间多声部音乐与西方近现代音乐之间的比较研究;民间多声与现代音乐创作的关系;以及对民间多声部音乐研究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等。其中所用材料以多声部民歌为主,也旁及其他民间多声部音乐形式。
作者简介
樊祖荫,1940年生,浙江余姚人。1956年至196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与本科学习作曲专业,1964年转至中国音乐学院,并于次年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轮流执教。历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发表了各类体裁间乐作品200余首(部);有关作曲技术理论、民间多声部音乐与音乐教育等方而后的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和声写作教程》、《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等。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文化部首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目录
多声部民歌研究40年
多声部民歌的采录、记谱与分类方法
鼓楼、吃新、斗牛与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序言
富有艺术特色的苗族“摞垛”歌曲——学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有感
简论多声部的号子音乐
刀朗木卡姆多声形态研究
旋律在多声部民歌中的作用与形态特征论变唱——中国多声部民歌阳作方法研究
横向变唱与多声部民歌中的变奏曲体
阿美与布农的多声部?窀柚冉涎芯?
布依族、壮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研究
论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壮侗语诸族与藏缅语诸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
中国民间多声与西方近现代音乐
论《十番锣鼓》中的节奏、音色序列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
后记
多声部民歌的采录、记谱与分类方法
鼓楼、吃新、斗牛与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序言
富有艺术特色的苗族“摞垛”歌曲——学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有感
简论多声部的号子音乐
刀朗木卡姆多声形态研究
旋律在多声部民歌中的作用与形态特征论变唱——中国多声部民歌阳作方法研究
横向变唱与多声部民歌中的变奏曲体
阿美与布农的多声部?窀柚冉涎芯?
布依族、壮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研究
论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壮侗语诸族与藏缅语诸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
中国民间多声与西方近现代音乐
论《十番锣鼓》中的节奏、音色序列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