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
西湖的历史建筑翁文杰西湖景区现存不少历史建筑,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建筑学信息,受到杭州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重视。本书收录西湖景区历史建筑50余座,分为7个板块,框架合理;每座建筑以图文方式展示,文字介绍包含建筑位置、公布时间、建筑编号、建筑类别、建筑年代、建筑面积、结构布局、历史沿革、价值特色、价值要素、关联人物等要素,信息全面,文字简洁精准,是一部很有资料价值的书稿,可以在西湖景区历史建筑资料整理及应用方面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曹永康,竺迪本书的撰写建立在对上海工业遗产十多年不问断大量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上海工业遗产的形成分布、发展历史、现状调查、保护利用情况、案例实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希望通过对上海工业发展的回顾以及对上海工业遗产的调研, 为系统地梳理上海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既为上海工业遗产提供较为全面的历史记录,也可为未来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
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建筑群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北海公园管理处本书集结了近年来文物研究机构对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建筑群进行安全结构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成果,梳理和记录小西天建筑群单体建筑,如:极乐世界殿、角亭、牌楼等建筑的保护状况、材料分析和 的研究成果。因此,将这些研究集结成书。
-
保存文脉守护根魂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州市行政学院本书涵盖了冶山春秋园与屏山镇海楼、乌山、于山、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中国船政文化、中国寿山石馆、鼓岭等多个现场教学提纲,部分课程是在多轮现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编著而成的,而大部分属于新开发的课程,是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取得的 成就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具有相当高的时效性。
-
中国古建筑赏析刘嘉祎本书为辽宁鲁班工坊项目教材(双语版),全面、系统地从结构与构造到表现形式介绍了中国古建筑。涵盖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宫廷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 等。本书为项目式教材,共分为5个模块,21个项目式教学单元。每一个项目单元教学都融入了思政课程元素,使学生可以通过中国古建筑的符号内化 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为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从基础的结构与构造作为切入点,了解古建筑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启发,充分理解鲁班精神与大国工匠精神之所在;第二部分为中国古建筑表现形式中的宫廷建筑,通过领略故宫(紫禁城)木质结构的恢弘大气,了解中国的皇家文化以及建筑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部分为中国古建筑表现形式中的民居建筑,详尽阐述了南方民居与北方民居的建筑制式与设计风格,从民间建筑进一步感知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第四部分为中国古建筑表现形式中的园林建筑,通过园林建筑元素、组成要素以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感受古人造园的智慧,领略园林艺术的学。第五部分为 ,叙述了古建筑的前世今生,并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赏析,学生们可以意识到古建筑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城市的凝固记忆,是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作为地域文化与灵魂的代表,可归属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建筑、艺术、科技以及美学上的价值。
-
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修缮工程大修实录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因此建筑年代均为光绪时期。因自然侵蚀、年久失修、排水不畅和人为因素等原因,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多处亟须修缮。本书即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的建筑、彩画等的修缮记录。包括修缮概况,修缮方法、修缮材料、修缮效果,并配以彩色照片和线图。本书共约10万字,图片260余幅,图文并茂,对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的修缮过程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记录
-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日)青木信夫,徐苏斌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天津的工业遗产历史和现状、价值评估和保护规划。工业遗产在中国尚为新型遗产,且多处于城市核心地带,因此保护和再利用的难度比较大。本书主要收录了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研究中心十余年对天津工业遗产调查和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发表将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宣传和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
只馆配宋昆,冯琳本论文集为第七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会议的会议论文集,论文根据论坛主题“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与政策”“建筑遗产保护价值及其评价体系”“城市 新中建筑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乡村振兴中建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建筑遗产修复工艺与新技术应用”“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分为七个篇章,“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会议提供了一个 学术交流平台,促进 外学者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这将对历史建筑与城市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该书作为此次大会的论文集,是此次大会的总结与精华,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学术意义重大。
-
建筑学视角下的华北传统村落彭鹏传统村落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财富,它是传统居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面对传统村落的急速消失和衰退,学界对它的研究显得越来越迫不及待。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理论研究,通过对街道空间、场地空间、寺庙戏场等的分析,提出“领纳历史、回归传承”的重要观点;下篇以井陉于家村石砌民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保护现状和经验的总结,尝试对华北这一特定区域的传统村落进行建筑学视角的分析研究,并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与规律,以期对未来的人居环境设计有所助益。
-
凝固的历史厚重的记忆曹振宇,孙红老郑大始建于1956年。这里有多栋20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也有 特色的现代建筑,既有教学楼宇,也有生活体育文化设施。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老郑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设立了嵇文甫塑像、申报了省级文保单位、在建筑物前安放纪念石等。本书旨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使广大师生和校友通过对老郑大建筑的了解,从另外一个侧面真切地感受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领悟校园的文化精髓,增进爱校爱学的情感自觉,让环境育人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