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与亚洲:观察·研究·评论
作者:庞中英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ISBN:978780681520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亚洲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地区,许多人们,特别是那些西方中心主义者,向来把亚洲只当作地理概念,或者顶多认为亚洲是“非西方”的。本书试图从宏观的国际关系学角度思考亚洲。亚洲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亚洲是大陆(亚欧大陆)的亚洲,亚洲也是海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亚洲。笔者定义和理解的亚洲是一个宽泛的和包容性的概念。亚洲仍然处在现代’民族主义而非“后民族主义”的时代。所以,在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时,国家行为体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对象。这些年来,一些与亚洲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息息相关的主要国家(并不一定按照领土面积和人口多寡来决定其重要性),例如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甚至欧洲联盟等,都进入了我的视线。尽管如此,亚洲是一个不断变化、变化巨大的地区。这个地区是全球化(全球进程)最重要部分。上述国家行为体,也都是全球化最主要的一种行为体。全球化的结构和过程在亚洲表现比较明显。例如地区主义或者新地区主义也在发展中。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就必须认识它的结构和过程。今日的亚洲,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举凡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各种问题成堆,而且它们中的许多都是牵涉世界趋势演变的重大问题。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有必要从问题视角出发,总是具有问题意识。亚洲到底向何处发展,是许多人十分关心的。这些年来,笔者的一个重点也是亚洲的趋势,特别是东亚的基本趋势。中国是亚洲的中国,观察、研究和评论亚洲,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变化影响着亚洲的演变。笔者总的看法是,中国的自身变化正在对亚洲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亚洲的变迁则是中国变化的一个因素。在这个情况下,中国需要重建其与亚洲的关系。中国必须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上述思路,本书的安排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一些重要国家的一些观察,第二部分涉及亚洲的结构和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亚洲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关注主要的亚洲的趋势,最后则回归中国关切。本书是观察性、学术性和评论性三种文体的一个综合,是这些年来笔者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结?F渲械亩嗍谌荻脊⒈砉行┠谌菰蚴堑谝淮斡攵琳呒妗6匝侵薰鄄熳苁俏叶怨饰侍庋芯康牡谝徊剑缓笫巧钊氲淖ㄒ笛芯俊N业墓势缆郏季】赡艿叵M⒃诠鄄旌脱芯康幕∩稀?
作者简介
庞中英,1962年12月生,现居北京。1985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国际政治学专业)。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多年。1999-2001年为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政务外交官。在国外多个机构做过访问学者,为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英国华威大学全球化与地区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还多次学术访问欧盟,以及美国、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当前的主要研究和兴趣领域为地区体系的演变和比较(亚洲与欧洲)、全球化、地区合作、外交(历史、理论和实践)、国际政治经济学。
目录
自序
一、亚洲和超越亚洲的国家观察
(一)印度
(二)日本
(三)韩国
(四)印度尼西亚
(五)美国
(六)澳大利亚
二、亚洲的结构与过程
(一)APEC高峰会议:经济与外交并重
(二)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在新地区主义的基础上
(三)经济共同体加安全共同体—东盟在“危机
探索重新定位
(四)中国、日本和东盟-—新兴的“三边互动”及其
不为人重视的地区意义
(五)六方会谈基础上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制度?
(六)东北亚外交动向耐人寻味
(七)亚洲安全体系的建构与欧洲的作用—对亚
安全关系的一个评论
三、亚洲的问题
(一)朝鲜问题
(二)亚洲的两个核问题:相关性和演变趋势
(三)危险的南亚“核政治”玩弄
(四)环境问题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
四、亚洲的趋势
(一)地区主义、地区化和国际关系的大转变
(二)东亚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三)东北亚的结构、趋势和治理
(四)“未来的震荡”:展望东亚的趋势
(五)危机和转变-—东亚的新地区主义
五、中国与亚洲
(一)亚洲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长期重心
(二)欧亚大陆与中国
(三)探索中国与亚洲关系的新模式
(四)中国追求亚洲版“门罗主义”?
(五)在世界上找市场与找能源
(六)从马六甲海峡到台湾海峡:不仅是传统的地缘政治
(七)改革的转机—从国际政治角度对“非典”的思考
(八)中国与印度:国家比较和为什么比较
(九)中日关系:怎么扭转“经热政冷”?
(十)中日关系进人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十一)建设中国与亚洲、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十二)“新亚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作为
(十一三)“世界大国”与“正常国家”—论中国的世界
观重塑
(十四)“崛起”与“和平”或者“和平”与“崛起”一一关
于“和平崛起”的理论化问题
(十五)五个W和一个H: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命题
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十六)中国应汲取欧盟“和平崛起”的经验
附录:部分访谈和演讲录
(一)《再造中国与亚洲的关系》
(二)《把危机变为契机》
(三)《中国亚洲外交的更新》
(四)《机制化来之不易,驳斥“六方会谈无用论”》
(五)《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一、亚洲和超越亚洲的国家观察
(一)印度
(二)日本
(三)韩国
(四)印度尼西亚
(五)美国
(六)澳大利亚
二、亚洲的结构与过程
(一)APEC高峰会议:经济与外交并重
(二)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在新地区主义的基础上
(三)经济共同体加安全共同体—东盟在“危机
探索重新定位
(四)中国、日本和东盟-—新兴的“三边互动”及其
不为人重视的地区意义
(五)六方会谈基础上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制度?
(六)东北亚外交动向耐人寻味
(七)亚洲安全体系的建构与欧洲的作用—对亚
安全关系的一个评论
三、亚洲的问题
(一)朝鲜问题
(二)亚洲的两个核问题:相关性和演变趋势
(三)危险的南亚“核政治”玩弄
(四)环境问题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
四、亚洲的趋势
(一)地区主义、地区化和国际关系的大转变
(二)东亚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三)东北亚的结构、趋势和治理
(四)“未来的震荡”:展望东亚的趋势
(五)危机和转变-—东亚的新地区主义
五、中国与亚洲
(一)亚洲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长期重心
(二)欧亚大陆与中国
(三)探索中国与亚洲关系的新模式
(四)中国追求亚洲版“门罗主义”?
(五)在世界上找市场与找能源
(六)从马六甲海峡到台湾海峡:不仅是传统的地缘政治
(七)改革的转机—从国际政治角度对“非典”的思考
(八)中国与印度:国家比较和为什么比较
(九)中日关系:怎么扭转“经热政冷”?
(十)中日关系进人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十一)建设中国与亚洲、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十二)“新亚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作为
(十一三)“世界大国”与“正常国家”—论中国的世界
观重塑
(十四)“崛起”与“和平”或者“和平”与“崛起”一一关
于“和平崛起”的理论化问题
(十五)五个W和一个H: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命题
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十六)中国应汲取欧盟“和平崛起”的经验
附录:部分访谈和演讲录
(一)《再造中国与亚洲的关系》
(二)《把危机变为契机》
(三)《中国亚洲外交的更新》
(四)《机制化来之不易,驳斥“六方会谈无用论”》
(五)《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