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长江三角洲产业地图(2005)
作者: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01
ISBN:9787309044201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编者说明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目前,我国经济地理概念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般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但由于台州加入时间不长,现有统计指标大多无法与其他城市统一,故本书涉及的长三角核心城市是指除台州以外的15个城市。这15个城市的GDP、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80%以上。鉴于上述原因以及考虑到行政区划因素和数据采集的统一性,本书长三角数据多指两省一市。本书延续了“融天资讯”产业地图系列的编撰风格:以产业为脉络,以图表为主要表现手法,配以精练的文字,集中而有侧重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长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并通过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筛选出长三角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十大产业;第二部分从产业布局、发展概况、重点企业三个方面,概括描述了长三角十大竞争力产业;第三部分简要总结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本书编写时,2004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书中所使用的2004年数据截至当年上半年。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张淑处长和潘建成处长、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张丽娟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综合策划室李清娟博士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编者序在经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相信有很多人认同这样一个判断: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从政府的角度看,统计数据既是政府施政的反映,又是政府决策的基础。环顾世界,有哪个国家没有承担数据集成功能的政府统计系统?从企业的角度看,市场数据的运用已成为企业运行过程的一部分。实际上,越是表现卓越的企业,其对数据的运用越擅长;越是擅长运用数据的企业,其走向卓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是鉴于数据的价值,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合作编撰、出版中国产业地图系列丛书,希望藉此让产业数据发挥更好的效用。以图说数是产业地图系列丛书最大的亮点,在集成整理和细致发掘的基础上,丛书通过图表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多个区域、多个产业的图像,而丛书对产业数据言简意赅的点评,则在保证信息客观性的同时,加强了丛书的可读性。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价值首先表现在丛书的使用价值。面对浩瀚庞杂的产业数据,人们经常陷入其中而难以迅速形成概念。而有了产业地图,我们的搜索效率有大幅的提升,阅读乐趣也随之增加,因而能更加轻松、更加快捷地理解关联的产业。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价值还在于她的示范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视野里,数据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然而,产业地图却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整理和解读数据,为产业数据的社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当然,对数据而言,重要的不是数据的集成,而是数据的解读。我们承认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但不能把对统计数据的误读和滥用全部归责于统计数据本身。数据本身没错,关键在阅读者如何阅读、解读者如何解读。因此,我特别希望,产业地图的使用者能用自己的眼睛阅读数据,用自己的头脑理解数据。古话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真切地希望,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编撰人员,能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推动这项有利于统计数据社会化的事业,让数据生出更多的乐趣,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2005年3月25日
作者简介
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主任张林俭(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委员张仲梁(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总编辑)李兆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康荣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锡棠(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佘宝庆(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郑韶(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蒋守雷(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海鸣(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秘书长李小军(上海融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主编万晶主编助理曹黎娟罗毅颜晶晶
目录
目 录
Part One 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第一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第一节 长三角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长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第三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发展概览
第二章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比较
第一节 区域特点与功能定位
第二节 经济实力与支柱产业
第三章 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发展概览
第一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圈层特征
第二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竞争力分析
Part Two 长江三角洲十大竞争力产业透视
第一章 纺织服装业
第一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十强
第二章 石油化工业
第一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上市企业十强
第三章 钢铁业
第一节 长三角钢铁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钢铁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钢铁企业四强
第四章 汽车制造业
第一节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第五章 现代物流业
第一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企业十强
第六章 医药制造业
第一节 长三角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七大入围“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第七章 电子信息业
第一节 长三角电子信息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电子信息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电子信息企业
第八章 金融业
第一节 长三角资金构成与分布
第二节 金融子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上海金融业
第四节 长三角主要金融企业
第九章 房地产业
第一节 长三角房地产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房地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部分“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
第十章 商贸流通业
第一节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商贸流通企业
Part Three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特点
第一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趋势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态势
第二章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节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附录一
《长江三角洲产业地图2005》企业名录索引
附录二
《长江三角洲产业地图2005》资料来源网址索引
Part One 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第一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第一节 长三角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长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第三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发展概览
第二章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比较
第一节 区域特点与功能定位
第二节 经济实力与支柱产业
第三章 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发展概览
第一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圈层特征
第二节 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竞争力分析
Part Two 长江三角洲十大竞争力产业透视
第一章 纺织服装业
第一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十强
第二章 石油化工业
第一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石油化工业上市企业十强
第三章 钢铁业
第一节 长三角钢铁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钢铁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钢铁企业四强
第四章 汽车制造业
第一节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第五章 现代物流业
第一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现代物流企业十强
第六章 医药制造业
第一节 长三角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七大入围“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第七章 电子信息业
第一节 长三角电子信息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电子信息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电子信息企业
第八章 金融业
第一节 长三角资金构成与分布
第二节 金融子行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上海金融业
第四节 长三角主要金融企业
第九章 房地产业
第一节 长三角房地产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房地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部分“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
第十章 商贸流通业
第一节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长三角主要商贸流通企业
Part Three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特点
第一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趋势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态势
第二章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节 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附录一
《长江三角洲产业地图2005》企业名录索引
附录二
《长江三角洲产业地图2005》资料来源网址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