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
-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刘玉军,郭艳红,罗传贵 著农产品营销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市场调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促销、分销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农产品的营销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品牌化建设。当前,我国农业已经全面进入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农业品牌的创建,不仅能提升农业行业整体形象,更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甚至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本书为适应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培训,结合当前农产品营销形势,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本书共七章,分别为农产品市场调查、农产品市场细分与定位、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农产品品牌创建概述、农产品品牌策略及实施、农产品品牌的规划与创立、农产品品牌培育与扩张。
-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黄正来本书分为概述、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布局、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优质专用小麦加工技术、优质专用小麦专业化服务体系五章,从优质专用小麦概念、质量标准到生态条件和区域化布局,从基地建设、种子繁殖、小麦栽培等生产技术到制粉、食品加工技术和产业化服务、品牌建设,全面系统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为从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经营等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水产养殖新模式唐德文 段春生 主编本书稿为《乡村振兴院士行》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池塘养鱼的基本知识以及鳜鱼、黄颡鱼、杂交鲌、泥鳅、黄鳝、小龙虾、河蟹等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结合相关养殖案例重点阐述了稻田绿色种养、鱼菜共生循环、集装箱陆基推水、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等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全书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翔实,通俗易懂,能够适应新时代水产养殖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满足广大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现代水产养殖知识的迫切需求,为不断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
中国药食同源研究胡文臻 吴孟华 张凤华中国《药食同源》研究,第一辑于2019年出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胡文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材岗位科学家巢志茂,上海健康医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浦江健康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交大健康传播发展中心副院长,主治医师吴孟华,安徽省亳州二级巡视员郭飚、亳州华仲金叶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多龙等多位中药材种植、药食同源食疗专家,企业家、政府管理者,开展合作应用研究,每年自选一项课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企业支持合作应用研究项目。其目标是抢救发展中国中草药“药食同源” 食疗技术、应用服务大众,促进中国优秀中草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2020年、2021年受疫情影响,调研和分析研究案例工作受限制。课题组专家学者,以肩负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坚持调研修改成书著作7次以上,2022年出版第2辑。选题出版,将以选题案例特点及知识点进行普及,本报告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材岗位科学家巢志茂总审,由合作研究组确定每期出版方式。
-
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孙其宝本书针对当前葡萄品种混杂、育苗规范性差、园区标准化程度低、栽培技术传统、管理费工费时等现状,在总结多年来葡萄优质高效健康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葡萄优良品种选择、优质葡萄苗的培育、高标准葡萄园建设、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葡萄抗灾减灾技术等,为实现葡萄品种多样化、园区建设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化提供实用的知识。
-
中国南方灌丛植物图鉴熊高明,申国珍 著本书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中国南方灌丛91个群系类型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分布和生境特征,及分布于灌丛中的454种常见维管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为每个群系绘制了一幅区(县)级样方分布图,为每种植物绘制了一幅区(县)级分布图,并展示了若干张反映群落和植物特征的彩色照片。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为修订我国灌丛分类系统、评估灌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育体系提供基础资料,是生态学、植物学、农林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研、教学、管理和科普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
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李水雄本书以修复与重建红树林为主线,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有真红树树种9个,半红树树种8个。本书以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基层实践经验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秋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榄李及外来树种无瓣海桑、拉关木等9个真红树树种和海漆、杨叶肖槿、海芒果、银叶树、水黄皮、玉蕊、黄槿和海滨猫尾木等8个半红树树种的植物学、生态学和造林学特性及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还介绍了困难立地造林的特有技术和方法等。
-
华南地区主要色叶树种图鉴舒夏竺 李镇魁 邓仿东本项目是在广东华南地区植物资源调研与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开展的,将观赏价值较高、已在园林中应用或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色叶树种编辑成本书。全书共收录色叶树种252 种,隶属于70科177 属。书中的每一种色叶树种均有规范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特征、习性与生境、繁殖方式、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信息,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
松嫩平原饲草生产与利用周道玮,胡娟,李强 等本书总结了松嫩平原地貌及其历史形成过程,构建了盐碱化土壤类型发生关系及土壤盐碱化形成模式,制作了松嫩平原积温分布图及降水分布图,论述了松嫩平原草地植被及其独特性。基于特定的土壤和气候,阐述了代表性饲草生产过程及其营养动态,论述了放牧饲养及秸秆补饲饲养理论和技术,旨在构建土地生产与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模式,建立草地农业的区域发展方案。
-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张萌萌东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树和喜阳阔叶树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其中,阔叶红松林为东北地区地带性群落,具有抵抗病虫害、加速凋落物分解、增强种群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水曲柳和胡桃楸是东北三大硬阔,是我国珍稀保护树种。营建红松阔叶林是发展和保护红松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对人工红松阔叶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林下小气候的调节效应和凋落物分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直接影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了它们对生境质量的适应性,更是为敏感的生物指标,因此,营建红松阔叶林是否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即红松阔叶林的类型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间相互关系,是维持东北红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以帽儿山尖砬沟森林培育试验站1986年营建的红松和胡桃楸、红松和水曲柳2种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胡桃楸纯林、水曲柳纯林为对比林型(以上5种林型的营建时间均为28年),分析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不同林型以及不同混交方式下土壤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差异,从而阐明季节及混交林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及森林土壤肥力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