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手册吴国豪本书是一本外科临床住院医师的口袋书,内容包括外科总论、麻醉学、普通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针对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着重介绍外科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措施,注重实用性,简洁、明了,便于帮助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规范化培训的外科住院医师及基层的全科医生迅速领会、掌握外科常见诊断和治疗要点,同时对其他学科的住院医师也有参考和借鉴作用,是临床实习医师、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B备的教学指导用书。
-
上颈椎疾病诊疗与病例精解李浩鹏,刘忠军,艾福志1.本书选择脊柱外科的难点和热点作为着手点,根据上颈椎疾病的特点,分七个章节对上颈椎疾病进行介绍。2.第一章概述上颈椎疾病的治疗基础,介绍上颈椎疾病的相关解剖知识、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外固定、内固定方案。3.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和分类分章节针对不同病种,结合具体病例,采用病史介绍、治疗原理、手术方案、学习要点等逐层深入的方式来对疾病逐层解析,将不同疾病的发病及治疗思路和各种不同的(包括经典的、新型的)治疗方案采用多文字图片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4.第七章则针对新出现的各种治疗技术(包括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新型治疗技术)进行介绍,紧跟治疗前沿,介绍疾病诊治动态。
-
图解腔镜甲状腺手术李超,王平,田文本书编写邀请了国内甲状腺外科领域率先开展腔镜手术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就自己所擅长的甲状腺腔镜手术入路进行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主要围绕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所需器械、手术操作步骤与技巧、术后处理、讨论与总结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同时提供大量术者本人手术的典型图片进行讲解,可谓甲状腺腔镜手术学习的“实战宝典”。另外为了全面地介绍甲状腺肿瘤的疾病特点与综合诊疗规范,本书还邀请了国内甲状腺治疗领域的非手术治疗专家,就甲状腺肿瘤的放射治疗、术后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核医学治疗、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详述。以期能够为有志于学习腔镜甲状腺手术技术的同仁们提供一本全面、实用、可靠、与时俱进的参考书,助力我国甲状腺外科的发展。
-
脊柱注射技术Theodoros Theodoridis,Juergen Kraemer本书是一部国际经典的关于脊柱源性疼痛基础理论、临床诊断、注射治疗的专著。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进行叙述,总论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疼痛的基本机制、来源、诊断和各种脊柱疼痛治疗的方法;各论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注射治疗骤,联合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同时,本书提炼了治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可帮助读者学习其中的重点和要点。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大量精美的解剖图、模式图和临床病例图,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脊柱外科和疼痛科临床医生参考阅读。
-
创面修复图解杨勇,沈余明,刘元波《创面修复图解》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杨勇教授、沈余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刘元波教授组织编写的针对创面修复理论和实践的手术图谱。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创面修复原则和方法;第二部分根据创面部位,展开介绍适合该处创面修复的手术方式;第三部分详细阐述创面修复和器官重建常用的皮瓣和肌皮瓣,通过介绍手术要点并结合大量术中照片,便于读者掌握相应的手术方法。主创单位在创面修复和器官再造方面经验丰富,参编专家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临床病例。
-
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建模仿真与应用王盛章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植介入器械,包括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心室辅助泵等。计算机建模仿真可用于定量评价植介入器械治疗后的效果,也可以用于手术规划,因此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书主要介绍编织型支架、覆膜支架、人工心脏瓣膜、轴流式血泵等器械的计算机建模仿真方法以及在器械研发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本书共5章。第1章是基础知识简介,介绍与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建模仿真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包括心脑血管系统最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计算机建模技术以及数值仿真方法。第2章是编织型支架建模仿真与应用,介绍常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编织型支架的有限元建模和仿真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推密”手法对其血液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等。第3章是覆膜支架建模仿真与应用,介绍常用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覆膜支架的有限元建模和仿真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定量研究覆膜支架植入后引起的支架源性破口的生物力学机制。第4章是人工心脏瓣膜建模仿真与应用,建立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虚拟手术方法和基于浸没边界法的心脏瓣膜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心包胶原纤维排列方向对自体心瓣对主动脉瓣修复术的影响。第5章是心室辅助泵建模仿真与应用,介绍通过虚拟手术将一种轴流血泵植入TCPC的下腔动脉,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轴流血泵植入后的压力流量输出特性以及溶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
-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思维案例李水雄本书以深圳市儿童医院真实病例为基础,覆盖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学培训细则中的90多个疾病。针对每个案例从病史、查体、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初步治疗、进一步检验检查、调整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教学,体现临床思维的循序渐进和动态性特点。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结合知识点的学习,达到培训住院医生临床思维的目的。
-
新编肿瘤科疾病诊治精要牛丽元 等主编本书立足于临床,吸收、归纳了最新的肿瘤学进展,重点介绍了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们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力求概念表达清晰、定义准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反映了当今临床强调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和循证医学的理念,可以指导临床医师从患者的细微变化中获得肿瘤的信息,达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并重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希望能够帮助肿瘤科医师掌握临床诊治技术,充分了解肿瘤生物学基础知识,推动肿瘤临床治疗向更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迈进。
-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令狐恩强内镜技术自20世纪中期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技术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osonography,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giopancreatography,ERCP)以及泌尿系内镜与妇瘤内镜等。
-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顾雅佳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在1895年做阴极射线研究时,发现了一种看不见的新射线,由于不明这种新射线的性质,而称其为X线,科学界又称之为伦琴线。X线早于1896年2月7日用于体内异物的诊断,以后逐步用于人体其他各部位的检查。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高野正雄等根据X线特性开始研制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于1981年6月在国际放射学大会正式推出。1983年,市场上推出首台临床使用CR设备。20世纪90年代出现数字化平板探测技术,该技术采用X线图像数字读出技术,真正实现了X线检测自动化。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经过30多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字X线影像经验,技术上已经很成熟,是目前医院放射科实现X线摄影的重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