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海一舟巩和平本书先论述了主药的应用、单味药不同剂量的功效、药物的最佳配伍及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后详细介绍了临床中常用有效的经方、时方、验方治疗某些病证的诊疗过程、处方用药及临床疗效反馈,其中既包括名医前辈的、临床实战家的,也包括笔者自身的。守一法不如守一方。本书志在通过大量医案分析,使读者能深刻理解并掌握专方、专药及常用方的用法,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参考,同时希望读者能秉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临床诊断时,多加辨析思考。本书内容丰富,医案翔实,语言通俗,理法方药兼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及较高的实用性,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生物功能分子前沿李东浩,太虎林,金明实,金学军本书主要用于“生物功能分子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功能分子的研究能力。全书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并通过学习目标及自我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及快速掌握生物功能分子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系统掌握生物功能分子的样品前处理的 分析手段;了解生物功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手段的发展前沿;加深生物功能分子的定向输送;培养生物功能分子(新药)开发研究的能力。
-
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王厹东本书基于循证医学和神经科逻辑思维方式,从症候神经定位中提供一种临床推理过程,又可以按照临床遇到的最突出症状和检得的重要体征,按图索骥地搜索出一系列比较可靠的定位方向,通过主要症状和体征即症候,进行树状定向和链式神经定位的搜索,经过著者临床中实践验证,再总结归纳,在理论层面进行创新性的中西医结合尝试。本书参考国内外相关专著和期刊论著,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实验技术、治疗学、预防学等方面对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症候定位诊断进行阐述,兼顾少见病和疑难病,并补充一些新概念。本书首先论述了中西医医学神经内科定位的历史﹑思维的碰撞和重构。继而以临床常见症状或重要特殊的体征为体例,以症候为推手,开展中西医结合探讨,运用现代神经病学的科学知识,来理解和阐述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又可发挥中医药在诊治疑难病的独特优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
-
范氏米粒灸范怨武著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入手,对米粒灸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
-
李令根周围血管病临证治验高杰李令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专家,为第三至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重点介绍李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思维,及其五十余年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心得体会、常用方剂等;第二章详细阐述李老对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辨治方法及临床医案;第三章是精选的学术会议讲稿。本书内容翔实,资料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周围血管病、血管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
新媒体技术下的医患报道改进研究王晓虹暂缺简介...
-
现代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胡豫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联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委属委管医院和中管高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个案,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出发,探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包括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成果转化、临床药物试验、临床研究等重要内容,为医院管理者谋划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医院管理者。
-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心悟夏运民编著本书重点介绍了陈达夫教授的眼科六经辨证、八廓学说以及眼科疾病与六经的关系等内容,并作精炼的心悟阐述。针对眼科的疑难病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等疾病,有详细的理论阐述和医案发挥,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为了有利于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中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思维方法作必要的增补和深入的阐发并增加了多年来治验的典型病案,以进一步佐证和强化原著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在原著《中医眼科经法要》基础上,编写成《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心悟》一书,以期贡献社会。
-
血脂健康管理百问教程颜光美暂缺简介...
-
医方悬解王幸福本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遣方心得体会的总结。古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本书打破常规,未从某一味药入手,而是以成方加减用药讲解,主要以某方用药和剂量选取于具体的病案中应用为主,详细记录了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心得与体悟。本书秉承了之前系列丛书的写作风格,将用药方法具体化,复杂步骤简单化,同时还收录了他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兼容并蓄,深入浅出,易学易用,非常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