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杨立铭文集
作者:杨立铭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ISBN:9787301067925
定价:¥5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了杨立铭的学术成就,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书中收入他的作品30余篇,即《原子核内轨道角动量分布与核密度的进一步探讨》、《关于原子核多体问题的普遍理论》等。
作者简介
杨立铭先生,江苏溧水人,汉族,1919年2月5日出生。他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热爱祖国。在读高中的时候,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经过半年多的流离颠沛,逃难到了四川,痛感国家和民族所受的屈辱。1938年被保送到中央大学,他选择了机械系,希望对于发展工业振兴中华做出贡献。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又开始感到自己更向往于学习物理学、探索自然规律。1942年大学毕业后,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中央大学机械系任助教,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课程。1944年通过了留学生的考试,于1945年被公派到英国学习。杨先生怀着研究物理学、探索自然规律的强烈愿望,于1946年去爱丁堡大学找著名物理学家Max Born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理论物理。Max Born教授经过仔细了解,十分赏识他的能力和决心,不拘一格地把他收为自己的学生,并为他提供奖学金。杨先生在爱丁堡大学以超人的毅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自学打下了全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并于1948年12月获得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接着又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他从运动方程出发,首次导出动量在坐标表象中最普遍的表达式和量子条件。后来H.S.Green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满足仲统计(Para Statistics)的广义量子化方法,接着这种统计法被O.W.Greenberg用到强子的夸克模型中。他在量子场论的研究中导出的狄拉克矩阵求迹的普遍公式,曾被J.M.Jauch及E.Rohrlich作为一个定理收到他们的专著中。 在Max Born教授的启发下,杨先生根据Thomas-Fermi模型在合理的核内核子密度分布下,成功地解释了当时刚发现的原子核中的幻数,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在流体统计理论的研究中,他把Born-Green液体理论推广到了混合液体,并在统计描述下对流体内单个分子进行追踪,导出了扩散系数。 杨先生深深的体会到,在爱丁堡大学期间,Max Born教授的言传身教,使他受益匪浅。这位老师的博学和大师风范使他大开眼界。 1951年冬,杨先生满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回国,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91年曾担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 杨先生在教学工作中尽心尽力,先后讲授过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群论和原子核理论,编写了多种讲义。对于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另外,为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需要,还在五十年代末,和于敏先生合作,举办了全国核物理讲习班,撰写了《原子核理论讲义》。 在科学研究上,杨先生总是在前沿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他回国后科研工作主要在原子核理论方面。五十年代末期出现的Brueckner理论,是核多体理论的重要发展。杨先生通过对核内多次散射的分析,导出了这一理论。六十年代末期,核理论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是超导体的“对关联”理论在原子核中的应用。杨先生在1964年提出了处理变形核中核子对相互作用的新方法,与流行的Bogoliubov准粒子方法相比,计算比较简单,而且避免了粒子数不守恒以及不同激发态不正交的困难。这个方法已在有关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七十年代起,杨先生开展了原子核集体运动的微观研究。国际背景是A.Arima和F,Iachello 在1974年提出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的唯象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掀起了研究原子核低激发态集体运动的热潮。但这个唯象理论还缺乏更为基本的和严格的微观基础。 为了深化对原子核低激发区运动规律的认识,杨先生提出了系统的IBM微观理论。他直接在费米子空间构造有玻色子行为的费米子对,这就严格地遵守了泡利原理,避免了伪态的出现。在构造S、D对时,提出了广义的算符化的保持粒子数守恒的Bogoliubov变换,将构成S对的核子与携带前辈数(Seniority)的核子区分开来,从理论上和实际上避免了前辈数混合的难题。按照他的微观理论,玻色子是由模型空间中的矩阵元所定义的具有确定结构的费米子对算符描述的,可直接在选定的模型空间中计算出各种可观察量与实验进行比较。他的微观理论不但可以作为IBM的微观基础,也适用于原子核的其它低激发集体态。以后,他又扩展了这个理论,引入了关联空穴对和电荷交换力,成功地处理了满壳核附近原子核的闯入态。该理论于八十年代发表后,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和赞赏。1982年他应邀赴意大利Erice国际核物理讲习班讲授这一理论。1983年根据国际同行的建议,他主持了在苏州召开的关于原子核集体态的国际会议。IBM创始人之一F.Iachello1985年邀请杨先生到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1986年聘请杨先生为客座教授。由东京大学校长,IBM另一位创始人A.Arima教授1987年提出,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的核理论研究组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定,开展原子核集体运动的合作研究。此外,著名的核物理学家H.Feshbach, F.Iachello和I.Talmi在他们的报告和文章中对杨先生的微观理论做出了肯定的评价。杨先生也因这方面的成果获得了1985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杨先生密切地注视着核物理向更深层次的发展。由于自七十代以来微观物质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核物理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杨先生及时地将科研组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夸克胶子层次的核物理研究。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提出了一个根据QCD建立自洽描述真空结构与强子结构的理论框架。杨先生期望进一步考虑强子多体结构及其介质效应后,建立量子强子多体动力学,从而发展Walecka的QHD理论。 四十多年来,杨先生培养出一大批理论物理和原子核理论的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是博士生导师。杨先生在带领年轻人开展研究工作时,总是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学术讨论,鼓励年轻人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的优良的治学作风,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杨先生年过八旬之后,仍然不停的工作,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在他与以前的学生的一次聚会中,他说自己好像是神活里那位受到天神的惩罚要不停地跑步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他对工作的使命感。为了能更好地工作,他长期坚持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他的工作热情总是那么饱满。
目录
杨立铭先生生平
Coefficients of Visc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on in Dense Gases and Liquids
Kinetic Theory of Diffusion in Gases and Liquids
I.Diffusion and the Brownian Motion
Kinetic Theory of Diffusion in Gases and Liquids.
II.General Kinetic Theory of Liquids Mixtures
Nuclear Shell Structure and Nuclear Density
Nuclear Shell Structure and Nuclear Density
A Note on the Quantum Rule of the Harmonic Oscillator
A Note on the Trace of the Product of Dirac's Matrices
Equivalence of the S-Matrix in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Distribution in Nuclei and Nuclear Density
原子核内轨道角动量分布与核密度的进一步探讨
关于原子核多体问题的普遍理论
关于原子核内的多次散射理论
大变形核中对力对内部激发的影响
A New Tretment of Pairing Force in Nuclei
巨共振在中子-核散射中的作用
New Transformation for Treating Pair Correlation and Microscopic Foundation of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IBM and IBFM
Microscopic Treatment of Shape Coexistence in Even-Even Nuclei and Related Extension of IBM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Pair Excitation and Shape Coexistence in Even-Even Nuclei
Self-Consistent Structure of the S Pair and the D Pair in Nuclei
A Note on the Pair Excitation Across Major Shell in Deformed Nuclei
Extended Nambu-Jona-Lasinio Model with Color Confinement and Quark Structure of Hadrons
Nucleon form Factors in an Extended Nambu-Jona-Lasinio Model withe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vector Coupling and Rho Meson in a Nonlocal Nambu-Jona-Lasinio Model
Nambu-Jona-Lasinio Model Beyond the Microscopic Basis of Interacting Boson
Shape Coexistence in Odd-Mass Nuclei Near Z=50
Charge Exchange Component of n-p Interac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Behind Boson-Description in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Nuclei
Meson Structures from Randon Phase Approximation
A General Hamiltonian Approach to Hadron Structure and Vac Structure
杨立铭科学论文目录
Coefficients of Visc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on in Dense Gases and Liquids
Kinetic Theory of Diffusion in Gases and Liquids
I.Diffusion and the Brownian Motion
Kinetic Theory of Diffusion in Gases and Liquids.
II.General Kinetic Theory of Liquids Mixtures
Nuclear Shell Structure and Nuclear Density
Nuclear Shell Structure and Nuclear Density
A Note on the Quantum Rule of the Harmonic Oscillator
A Note on the Trace of the Product of Dirac's Matrices
Equivalence of the S-Matrix in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Distribution in Nuclei and Nuclear Density
原子核内轨道角动量分布与核密度的进一步探讨
关于原子核多体问题的普遍理论
关于原子核内的多次散射理论
大变形核中对力对内部激发的影响
A New Tretment of Pairing Force in Nuclei
巨共振在中子-核散射中的作用
New Transformation for Treating Pair Correlation and Microscopic Foundation of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IBM and IBFM
Microscopic Treatment of Shape Coexistence in Even-Even Nuclei and Related Extension of IBM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Pair Excitation and Shape Coexistence in Even-Even Nuclei
Self-Consistent Structure of the S Pair and the D Pair in Nuclei
A Note on the Pair Excitation Across Major Shell in Deformed Nuclei
Extended Nambu-Jona-Lasinio Model with Color Confinement and Quark Structure of Hadrons
Nucleon form Factors in an Extended Nambu-Jona-Lasinio Model withe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vector Coupling and Rho Meson in a Nonlocal Nambu-Jona-Lasinio Model
Nambu-Jona-Lasinio Model Beyond the Microscopic Basis of Interacting Boson
Shape Coexistence in Odd-Mass Nuclei Near Z=50
Charge Exchange Component of n-p Interac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Behind Boson-Description in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Nuclei
Meson Structures from Randon Phase Approximation
A General Hamiltonian Approach to Hadron Structure and Vac Structure
杨立铭科学论文目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