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作者:尚永亮著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ISBN:9787311022259

定价:¥25.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述了贬谪的概念、性质、渊源、成因、类型、文学表现、贬谪士人的心态变化等;论述了元和文化精神与柳、刘、韩、元、白五大诗人的政治悲剧,五大贬谪诗人的生命沉沦和心理苦闷等内容。
作者简介
  尚永亮,男,1956年生。祖籍河南,长于西安。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初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7、1990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位评审委员会学部委员。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司马迁学会、楚辞学会理事、柳宗元研究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向考察》、《无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仁宦生涯》、《唐代诗学》、《人与自然的对话》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馀篇。目前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元和诗歌双向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唐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湖北省教委社科规划课题《唐诗传播接受的定量性研究》。
目录
导论从执著到超越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论纲
第一章 元和文化精神与五大诗人的政治悲剧
第一节贞元、元和之际的时代特征和气象转变
贞元未午的四大弊端
永贞、元和年间的文化方向
元和君相与政治中兴
第二节饱含理性批判精神的文化重建
瞩目现实的儒学复兴
以五失诗人为代表的文学创新
柳、刘的经世儒学与哲学批判
第三节许国忘身的参政意识和参政实践
韩、柳、刘、元、白的相互关系与早期心态
中唐诗人与盛唐诗人参政意识之比较
阳城事件的影响与知识结构的转变
踔厉风发的参政实践
第四节源于文化精神和专制政治的诗人之眨
一个深刻的背反现象
专制制度的宽严交替与元和文化精神的下限--元和十四年
韩,元、白被眨的共性特征
柳、刘政治悲剧的特殊性
第二章 五大诗人的生命沉沦和心理苦闷
第一节万死投荒的人生转折
初踏贬途的仓惶促迫
蓝武驿道的悲剧文化因子
第二节置身逆境的生命磨难
逐臣在贬所的生存状态
来自异质文化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抑
第三节被弃被囚的苦闷情怀
远离社会政治中心的被抛弃感
失去自由的被拘囚感
怀才而难施的生命荒废感
第四节白居易走向超越的心理机制和途径
“情恕于外,理遣于中”--超越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由“兼济”而“独善”--超越意识的核心内容
禅悦、安心、知足、看破--走向超越的心理机制
亲和自然,放怀山水--走向超越的具体途径
第四章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演进轨迹
第一节贬谪文化的原始发生
原始弃逐现象及其类型
弃子逐臣与君亲舍一的宗法社会
伯奇故事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屈原悲剧与忠奸之争的模式确立
流放诗人的执著意识
忠奸之争与屈原模式
第三节贾谊之贬与感怀不遇
置身逆境的有限超越
感怀不遏与文人心性
第四节元和诗人对屈原模式的继承和突破
接受态度的群体转移与“贾生”、“长沙”的符号化趋势
第四节永难磨灭的痛苦印痕
苦闷淡化型--韩愈、元稹
苦闷延续型--刘禹锡
苦闷沉潜型--白居易
第三章 五大诗人的执著意识和超越意识
第一节韩愈、元稹的意识倾向和品格内蕴
韩愈的“扳援”与“见客即接”
元稹的“变节”及其“巧”
第二节柳宗元、刘禹锡执著意识的三大特征
深刻反思基础上的信念执著
源于复仇情怀的顽强抗争
发愤著述以张大理想
第三节柳刘执著意识的内在矛盾和消解因素
“悔志”与“饰非解谤”
“说车”与“万中圆外”的心性设计
心香佛典与狂狷人格
困境中的执著
超越屈原模式
走向陶渊明
第五章元和贬谪文学的悲剧精神和艺术特征
第一节血泪汇聚的悲伤大潮
时空数量词的喻示意义
伤禽、笼鹰意象的悲剧内涵
远望当归的心理流程
第二节基于强烈孤愤的激越悲壮
郁怒不平的直抒悲愤
借物寓意的讽刺抨击
饱含悲情的理性认知
咏史怀古的主观色彩与现实指向
第三节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偏执风格
弃地弃人间的直接象征
间接表现与两种手法的交相为用
追求冷峭的偏执风格
第四节行健不息的生命意志和劲健雄风
在傲视忧患中自激自励
奋迅于秋声的生命强力
附录
韩愈与二王柳刘的关系及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
柳宗元刘禹锡两被贬迂三度往返所经路途考
逐臣与唐诗
文人与政治--以唐代文人的参政活动为中心
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