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
-
市政工程预算与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杜贵成本书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7—2013)、《市政工程消耗量》(ZYA 1—31—2021)等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编写。内容包括:市政工程预算基本知识、市政工程清单计价体系、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管网工程、水处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路灯工程、钢筋工程、拆除工程、措施项目工程和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本书可供市政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
城市形象与地标空间饶鉴、王鑫 著本书主要从设计学视域审视城市形象与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城市地标为切入口,融合了设计学、传播学、文化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遵循设计学研究范式,坚持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按照城市形象理论的逻辑框架,选择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其中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讨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建构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未来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发展的路径依赖。本书致力于从学理上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提供一种分析路径,力图超越个案,把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特殊性与理论的普遍性相联系,丰富和延伸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研究,为城市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个案和回答。
-
跨越时空的相遇许亨 著古桥建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其造型独特、气势如虹,蕴含着古代匠人的智慧,也承载着古老的文化。本书聚焦中国古桥建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析古桥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解读闻名遐迩的经典古桥的建筑艺术,阐述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几种不同类型的古桥的建造技艺,展示仪态万方、充满野趣的古桥的迷人风采。阅读本书,定会对中国古桥建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历年真题解析及预测左红军本书以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土木建筑工程)考试大纲及其配套教材为纲领,以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经典真题为载体,以考点为框架,通过对经典真题与考点的筛选、解析,让考生能便利地抓住应试要点,并通过经典题目将考点激活,从而解决了死记硬背的问题,真正做到“三度”。“广度”——考试范围的锁定,本书通过对考试大纲及命题考查范围的把控,确保覆盖90%以上考点。“深度”——考试要求的把握,本书通过对历年真题及命题考查要求的解析,确保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宜,与考试要求契合。“速度”——学习效率的提高,本书通过对经典真题及命题考查热点的筛选,确保重点突出常考内容,精确锁定非常规考点,提高学习效率。本书适合2024年参加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土木建筑工程)的考生参考使用。
-
煤岩对非均匀载荷作用的力学响应与作用机理赵洪宝,戈海宾本书针对不均匀载荷作用中的典型代表——局部偏心载荷作用和局部冲击载荷作用,并以煤矿开采的主要环境介质煤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作者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煤岩的特性、载荷的类型、受载后的力学响应,重点阐述研究所得的受非均匀载荷作用后煤岩产生的力学响应。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偏心载荷作用下煤岩表面裂纹演化规律及煤岩损伤演化规律、声发射参数演化规律;局部冲击载荷作用下煤岩表面裂纹演化规律及煤岩损伤演化规律、超声波传播演化规律、红外热成像演化特征规律;根据试验研究获得的受两种典型的非均匀载荷作用后煤岩产生的力学响应特征,并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起的非均匀载荷作用与常规力学作用的等效理论模型;同时,将非均匀载荷作用下煤岩产生力学响应的等效理论模型成功应用到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中。
-
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袁亮,彭苏萍,汤广福当前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同时部分矿山资源枯竭且已到关闭阶段,综合导致我国废弃矿井数量日益增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煤炭工业也承担着加强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开发利用好废弃矿井资源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智能开发、生态文明发展及多能互补利用情况;凝练了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大工程科技难题;提出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气油水光多种能源(非常规天然气、煤炭气化、地下空间储能、抽水蓄能、光伏等)互补立体化开发利用发展战略;归纳了关闭/废弃煤矿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途径、模式;提出了我国关闭/废弃煤矿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思路、目标、技术路线及政策建议;基于多能互补能源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路径和政策建议。
-
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及科学问题乔建永, 王志强针对传统长壁式开采体系始终存在的回采率问题与我国日益严重的动力灾害问题,通过建立贝叶斯神经网络方法,对影响回采率与强矿压两个问题的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连续开采”概念,利用数学方法阐述其“复动力系统的规避致灾位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地下开采区域完全无煤柱的发明专利技术,并辅以保证实施的全套技术。最后,基于“连续开采”思想,介绍了工作面间无煤柱、工作面末采无煤柱与开采区域无煤柱三种连续开采的工程应用情况。
-
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与开发潜力朱蓉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成果之一。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本书揭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给出西藏和青海各地的风能资源技术的开发量,为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发展远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地热能源[德]英格丽·斯托伯 (Ingrid Stober) [德]库尔特·布林 (Kurt Bucher) 著,张大伟 杨学立 译,何克坚 校以人类的时间尺度来衡量,地热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和电能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利用浅层低温地热能资源供暖和制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来自深部储层的地热资源能贡献大量的基载能源。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几乎能应用在任何地方。然而,这种技术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利用地热能源的许多不同方面的一般性概述。我们期待这一令人着迷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可靠、安全和环保的热能和电力供应。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
中国能源转型姬强,夏炎,莫建雷,孙德强 等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不断推进,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然而,能源转型的进程并不是线性的。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不确定性将伴随能源转型的始终。本书从能源转型的视角对能源转型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特别针对传统油气行业转型路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能发展、碳市场与碳定价、化石能源资产搁浅、数字化与碳排放、环境规制与融资风险、电力需求与资源价格失衡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