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孩子的失败学:教孩子如何对待失败

孩子的失败学:教孩子如何对待失败

作者:(日)畑村洋太郎著;(日)岩代泉图;朋星译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01

ISBN:9787532921430

定价:¥1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什么是“失败学”?为什么要提倡“失败学”?记者挂通了“失败学会”的电话。不是劝人接受失败,而是教人如何成功畑村洋郎太郎,工学博士、工学院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失败知识数据库总负责人、日本“失败学会”会长。这位机械工学的学者从大学教授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潜心研究起了他喜欢的“失败学”。在教授不大的工作间里,除了几张简单的桌椅,最吸引人的是那一大排书架,摆着不少有关“失败学”的书:《劝学失败学》、《失败的哲学》、《失败学的法则》、《企业成功的失败学》、《孩子的失败学》,等等。何为“失败”?何为“失败学”?畑村告诉我,按日本的《广辞苑》的解释,“失败”就是“做了,但没有成功”。他说,照辞典的解释,“失败”一词总给人负面的印象。而他认为失败是指“人们参与一个行为后,出现了不希望见到的结果,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失败首先与人有关,自然灾害不能算是失败。而“失败学”就是提倡从失败中学习,研究如何聪明地与失败相处,寻找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是劝人接受失败,而是教人如何成功,‘失败学’实际是‘成功学’。”也许是怕我误解,教授特地强调他研究的初衷。畑村先生创建“失败学”并不是突发奇想。在数十年的机械工学设计的教学生涯中,他向学生讲述过无数次工学设计中成功与失败的事例。他发现失败的故事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讲成功的故事时,听众往往打不起精神,一讲到失败时,人们目光就变得炯炯有神。他想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古训,想到了失败是创造的阶梯,为了让学生们记住失败,理解失败,他把机械工学设计中的失败事例,及其对失败的日常思考,写进了《实际设计———向失败学习》一书。著名评论家立花隆先生看到后极力赞扬这一著作,写了一篇《东大的教师搞失败学》的评论。畑村看到这本工学的专业书很叫座,便把对失败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学、经营学领域,又写了那本奠定他作为“失败学”权威的《失败学》,从此名声大振。好的失败,往往能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为什么需要失败学呢?畑村先生说,“由于时代的变化,原来的有些做法和习惯现在已不适用了,于是以前不怎么失败的地方现在出现了很多失败。人们既感到不安,又想全方位了解失败,于是产生了失败学。”“失败学”在日本成为显学,还有社会变化的因素。教授认为,科学技术在19世纪的发展,奠定了20世纪欧美发展的基础。日本作为后学者吸收了欧美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追赶型经济体制”,所以失败相对较少。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长于按照范本进行改良的日本成了被追赶的对象,再加上市场的成熟、消费多样化等因素,原来照本宣科的方法行不通了,需要自己创新时又显得力不从心,问题和事故便爆发出来。畑村认为,失败分为“好的失败”和“不好的失败”。“好的失败”是指在遭遇未知之事时,即使充分注意也难以避免的失败,如果能从这种失败中认真总结经验,往往能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不好的失败”是指不该失败的失败,如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所导致的失败。对“坏的失败”必须严惩,但要把追查原因和追究责任这两者区分开来,善意对待当事人,帮助他鼓足勇气战胜失败,不再重犯。畑村先生的《失败学》,通篇是对失败的积极思考。它强调,失败是走向创造的第一步。人的成长离不开失败,而社会也是在失败中发展和进步的。在课堂上,畑村先生经常向机械专业的学生讲世界闻名的三大事故:一是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克马新建成了一座索桥,但建成才4个月就被每秒19米的横风所摧毁。后来弄清桥梁被毁是横风引起的自感应震动造成的。这一原理弄清以后,带动了索桥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明石海峡大桥能承受每秒80米的狂风,这其中也包含了塔克马索桥的教训。二是1952年,德哈维兰·彗星式喷气式飞机问世后名噪一时,但在其后不久连续发生坠落事故。后来才知道是当时并不知晓的金属疲劳的原理在作怪,波音公司汲取了教训,把高空中的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结果波音公司席卷了世界飞机市场。三是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解放”号万吨运输船接连受到破坏,调查发现是由于钢在零摄氏度以下失去伸缩性,出现“冷脆”现象造成的,这一失败促进了以后的钢铁利用技术,特别是焊接技术的飞跃提高。由此可见,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正视失败,把失败中隐藏着的发展基因发掘出来。立体地看待失败!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失败原因的多重性。畑村先生认为,在金字塔的底层是日常生活中重复着的小失败:无知、不注意、考虑不周、不遵守秩序,这是由个人责任导致的失败;从底层越往上走,越是带有社会性,如因经营者战略失误引起的组织运营上的失败;由于组织结构上的问题,造成上下信息不畅所导致的失败;因行政管理机制、价值观滞后,对新的社会机制不适应所引起的失败;最上层则是“遇到未知之事”,属于“老经验遇到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遇到问题时,上面的人因害怕承担责任,常把责任转嫁到下面,如日本有的医院发生医疗事故,院方不承认管理上有问题,却把责任推给某个护士,这是没有看清失败的真正原因。畑村先生还把“海因里希法则”引进了失败学。“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灾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这一法则可完全用于“失败”上,即在一件重大的失败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投诉程度”的失败,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失败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失败。学习失败学,目的是通过对失败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物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畑村先生呼吁,应在全社会建立能及时发现“潜在失败”的预警机制。畑村先生还批评了日本社会把失败视为耻辱,从而极力掩盖失败的“失败文化”。他说,隐藏失败,只会种下更大的失败的种子。
作者简介
  畑村洋太郎,1941年生。东京大学工学系硕士课程结业,工学博士。现为工学院国际基础工学科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畑村创造工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失败学的进展》(讲谈社),《设计的方法论》(岩波书店),《绝对把失败变为成功的技术》(ASUKI出版社)。
目录
第1章 用身体确保记忆
1 忘事没有
2 用身体记忆
第2章 把程序和行动模式化
1 票、票在哪里?
2 共同的东西放在约定的地方
3 手电筒跑哪儿去了?——洋介的故事
第3章 中途变卦时的注意事项
1 酒是香的,但记忆没了——爸爸的故事
2 钥匙不在老地方——洋介的故事
3 天气预报完全说错了——阿爱的故事
4 高兴地挂断电话,但是……——妈妈的故事
第4章 常识也有变的时候
第5章 依靠伴随疼痛的体验学会技能
第6章 学习长辈的经验
第7章 谁都会有失败
结语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