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人文论丛》特辑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人文论丛》特辑

作者:陈锋,张笃勤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01

ISBN:9787500441960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889年张之洞督鄂被视为武汉现代化发展历程的重要界标,此后武汉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数端。第一,武汉的传统商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并由内贸型的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从传统商业的发展看,汉口在19世纪末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中心。从国际贸易商埠的发展看,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在张之洞督鄂前虽在全国四大商埠(上海、武汉、广州、天津)中位列第三,但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而到1903年已突破1200万两,1905年更突破3500万两;汉口的间接对外贸易亦然,张之洞督鄂前,间接贸易进出口最高数字是1880年的4200万余两,到1899年达到6700余万两,1904年突破1亿两大关。无论是直接贸易还是间接贸易,都有数倍增长。以致有人声称:“汉口商务在光绪三十一二年间,其茂盛较之京沪犹驾而上之”。第二,武汉的近代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商业独秀发展到工商并重。张之洞先后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机器厂、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缫丝局、湖北纺纱局、湖北制麻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同时,张之洞倡办实业,亦促进了民办企业的发展。1897年民族资本家宋炜臣兴办的汉口燮昌火柴厂,年产火柴1亿盒,是全国最大的火柴厂。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第三,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武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矿?裱谩⒆郧垦谩⒑蔽浔秆谩⒑迸┪裱谩⒑惫ひ昭谩⒑笔Ψ堆谩⒘胶苁Ψ堆谩⑴邮Ψ堆玫鹊龋橇似胀ń逃⒕陆逃⑹狄到逃⑹Ψ督逃炔忝妗T凇坝窝А狈矫妫笔峭砬迮沙隽粞疃嗟氖》葜弧5?1905年,仅留日学生就达1700余人,居全国之冠。张之洞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已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第四,外国银行在汉设立的分支机构增多,国内银行开始出现,武汉成为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张之洞督鄂期间,随着汉口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的德华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这些现代性的金融机构与传统的钱庄、票号、钱铺等民间金融机构共同构筑起武汉的金融大厦,成为武汉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五,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奠定了武汉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张之洞由广东移督湖广的直接原因就是芦汉铁路的修建,所以他治鄂期间对修建铁路用力甚勤。在张之洞的督办下,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00余公里的芦汉铁路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京汉铁路的贯通,不但使武汉的货物流通更加畅快,而且使武汉的地位更加凸显。铁路之外,此一时期的水路交通运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863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进入汉口港,开辟沪汉航线后,英、法、德、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也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经营轮运。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又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而1875年招商局在汉口设立轮船公司,则标志着民族轮船运输业在汉口的立足。以轮运为主导的水路航路的开辟,使长江航道变成黄金水道,也使武汉自古以来的水运优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由此观之,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在商业、工业、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界标。而从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上,我们还能得到以下重要启示:第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武汉发展的前提。武汉地处华中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古代与近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凭借汉水、长江之利,可以内进外出、通江达海,成为商业贸易的集散地。明清以来,武汉商业的繁盛主要就是凭藉这一区位优势,在近代发展成为国际性商埠也与此息息相关。第二,张之洞有能力、有魄力,得到清廷的信任和支持,因而在治鄂期间利用了武汉的地理区位优势,促成了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发展。1861年武汉开埠,是一个历史的契机,但从武汉开埠一直到1889年张之洞督鄂前,武汉竟没创办一家官办企业,也没兴办一所近代性的学堂,而直到张之洞督鄂,武汉才发生上述较大的变化,这显然不是历史厚此薄彼,而是主政者使然。第三,制度创新是关键。所谓的全国范围的“晚清新政”或湖北一区的“湖北新政”都有一个制度创新问题。据统计,张之洞督鄂期间,设置各类新机构36个,其中25%是按清廷的指示而设,75%是按张之洞的意旨而设。明确标示出张之洞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新机构的设置,既是张之洞锐意创新的标志,也是张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本书系“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共收入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内容涉及张之洞督鄂期间及相关历史时期湖北政局、“湖北新政”、洋务运动、“东南互保”问题、晚清官僚结构、清末宪政、币制改革、近代术语、芦汉、粤汉铁路建设、“中体西用”思想及其传播,以及张之洞的学术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暂缺《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人文论丛》特辑》作者简介
目录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感受张之洞 研究张之洞
汉口的发展与张之洞督鄂
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化
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进程
张之洞的经世致用思想与清晚近代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张之洞与近代武汉经济的崛起
张之洞在武汉的民间形象
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
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
张之洞文案委员制在晚清官僚结构改革上的地位及其意义
论张之洞的湖北模式
张之洞调督湖广及建构“湖北新政”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张梁交谊与晚清湖北政局
论张之洞在豢北新政中的财政行为及其影响
清末湖北水患与张之洞的洋务新政
张之洞与芦汉铁路的建设
张之洞与粤汉铁路建设资金的募集
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关于张之洞历史定格的探讨
张之洞调停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张之洞与清末宪政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