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概率统计教程叶臣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全国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工科院校各专业对公共数学课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内容。具体内容为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讲述详细、通俗易懂、例题多样、习题丰富,既便于学生自学,也易于教学,可供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学生使用。
-
线性矩阵的解及其应用宋彩芹在这本书中,主要研究了一些线性矩阵方程的有限迭代算法、MCGLS迭代算法及解析算法。本书提出线性矩阵方程的两类算法(有限迭代算法和MCGLS迭代算法)并推广到耦合算子矩阵方程上,同时把线性矩阵方程的一般迭代解推广到约束解,这两类算法的各章节之间密切相关并层层递进。最后,本书给出了几类线性矩阵方程的解析算法,推广了国外专家的已有结论。
-
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大气波导层析技术田斌、孙立东、葛晶晶、周晨、牟伟琦、徐丽人、韩冷 著本书介绍了利用北斗卫星信号对流层延迟对大气波导进行监测的技术,阐释了利用北斗卫星信号对流层延迟开展大气波导反演监测的机理,并从北斗卫星信号对流层延迟等概念出发,固化反演监测流程和相关算法,结合在部分区域开展试验等手段对相关算法进行了定量检验。
-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许德如等《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陆内伸展构造为关键解剖对象,并结合在成因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岩浆岩、(变质)沉积岩的相关研究,精细厘定了湘东北地区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和时空发育规律,探讨了伸展变形构造的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演变机制,构建了晚中生代盆-山(岭)耦合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同时,结合晚新元古代以来陆内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的系统研究,提出所谓的“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连云山岩群”实际上是一套混杂岩组合,NE—NNE向的长平深大断裂带很可能是一条加里东造山期的构造混杂岩带。《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将为阐明湘东北大规模金(多金属)成矿事件提供重要机制。
-
复杂系统建模的数学问题J.A. Tenreiro Macha本书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工程中的数学模型设计与分析,如非线性化学过程中的周期演化、振动紧致系统及其性态等;第二部分讨论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学建模问题;第三部分考虑分数维动力系统和控制问题,如变阶分数维最优控制的新型矩阵运算技术、带广义多项式的非线性变阶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的可解性和反问题。 数学家、物理学家、复杂系统科学家、网络技术专家、土木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城市规划师都可以阅读本书。
-
护理导学徐晨 薛梅 叶秋萍 主编,曾德建 李文红 龚雪 廖雨风 高丽玲 副主编为了充分体现护理学的价值观,领会一名 护理人员所应具备的护理至真、至善、至美和批判性、预见性的哲学思维,本书按照真,善、美的逻辑设计三大模块,让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升华职业素养,培养出内外兼修的优秀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本书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护理专业素养教材,是十余年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特点之一,具有实用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人文素养的支撑;特点之二,具有思想性,把护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贯穿全书,并结合学生熟悉的或身边的案例予以说明,对当代护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树立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特点之三,具有科学性,既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又避免多门人文课程内容交叉,教学安排欠逻辑性的问题。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
问题解决与数学学习邓佳欣 田满红本书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标准(2016)》为依据,根据技工院校的教学特点,在充分调研和吸收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本书内容面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满足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类别教学的需要,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第七章为中级工部分,第八至第十六章为高级工部分,每一章分别对应生物制药专业、数控专业、机电专业、汽车商务专业、电气专业等,定向为专业学习和岗位工作服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技工教育需秉持的理念。推进工学一体化,就是着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本书通过设置个性化、多样化的实践栏目,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处理专业、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个知识点都有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展现“大国工匠”的风采。此外,本书每个章节均有对应的知识点、教学建议和学习背景,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把握教学重点。
-
极端干旱多年生荒漠植物微生物生态学曾凡江,张志浩,薛杰本书采用分子生物学、土壤生态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极端干旱区典型的多年生荒漠植物疏叶骆驼刺、花花柴、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及与它们根相关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根相关微生物群落的构建过程、微生物与凋落物分解的内在联系、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海拔分布格局、豆科与非豆科植物种间互作的微生物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荒漠植物的逆境适应策略,并为区域退化植被的有效保护和稳定修复提供翔实的科学数据。
-
心理学基础马雅菊,蒙宗宏本书依据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确定内容体系,坚持课程思政,突出新时代新要求,借鉴 外 教材的结构体系,体现本领域 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服务于师范生的职前培养。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心理学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参考教材和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
西藏藓类植物研究寇瑾本书介绍了在西藏地区环境变化过程中,藓类植物物种组成、优势科属、物种地理成分的差异性,并结合物种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及高寒草地恢复等国内外生态学热点问题,报道了西藏地区藓类新物种,应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研究区代表性优势藓的分布格局,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迁移路线,总结了研究区藓结皮对高寒草地恢复的科学价值和研究的匮乏之处。本书旨在通过研究西藏不同时空尺度藓类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格局的变化,为我国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变化监测提供研究资料,为我国苔藓植物系统进化、苔藓生态学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