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干旱区包气带水-汽-热运移与潜在蒸发杜朝阳本书以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以及 近几年在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和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所做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撰写而成,主要介绍了包气带的基本概念,针对包气带对干旱区荒漠植被和水文过程的重要性,根据荒漠包气带水分运移以气态为主、主要受土壤温度和空气压强影响的特点,开展包气带水文过程的系统观测,构建了荒漠包气带水-汽-气-热耦合传输模型,精细模拟分析了包气带水分、能量不同时间尺度的传输过程和规律,并运用该模型模拟估算了生长旺季的潜水蒸发。本书可供土壤学、地学、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系统于福江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包括 章高分辨率海上大气数值预报系统,第二章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第三章海洋环流数值预报系统。第二部分海洋灾害及海上突发事件预报系统,包括第四章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第五章海啸数值预报系统,第六章搜救数值预报系统,第七章溢油数值预报系统。第三部分“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发布平台与网站,包括第八章航行安全保障平台,第九章海上丝绸之路预报产品发布专题网站。
-
湘西花垣MVT型铅锌矿集区成矿作用周云,于玉帅,段其发,曹亮,李堃等本书在全面介绍矿床区域地质、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狮子山、李梅等6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运用LA-ICP-MS、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SRXRF等分析测试方法,联合限定了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分析了花垣矿集区铅锌矿床成因,探讨了成矿作用机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勘查技术资料等,总结了区域成矿模式,建立了区域找矿模型。本书为整个湘西铅锌矿成因类型的总结和讨论提供重要参考,指导该区乃至整个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
-
奋进的20年奋进的20年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历程编委会本书全面总结展示 级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创新发展成效,共同谋划新时期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思路和举措, 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编著本书。本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8个专业气象研究院所以及2个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沿革、改革成效、未来规划等内容,在总结改革发展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可供气象及相关行业、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阅。
-
热带海洋刘秦玉,郑小童,谢尚平暂缺简介...
-
浅层地震勘探汪利民工程地震勘探又称浅层地震勘探,主要解决浅地表100米左右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结构、岩土结构、力学性质等的探测问题。尽管常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工作方法、室内资料整理与处理、反演解释等方面与油气资源等深地震勘探方法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二者勘探目的、勘探尺度等方面 不一致,因此浅层地震勘探有着它独立的一套方法技术体系。浅层地震勘探主要为工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由于浅层地震勘探的勘探目的层较浅,对识别目标体的分辨率要求较高,因此浅层地震勘探往往具有激发能量小、勘查范围窄、测网密度大、勘探精度高等特点。
-
自动气象站维护与维修金庆忠,孙林花本教材以气象行业使用的各类型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与维修为主线,以基层气象台站使用的新型自动气象站、新型气象观测设备、区域气象观测站和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为主要操作对象,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介绍各类型自动气象站结构原理、安装调试步骤及方法、常规维护内容及要求、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等知识与技能。本教材适合高职院校气象类专业、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气象类方向)、大气科学(气象仪器类)、大气探测专业学生学习,也适合基层气象台站业务人员、民航气象设备保障人员、部队气象仪器技师等从事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一线人员参考使用。此外,本教材还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工作人员备战全国气象行业技能竞赛暨县级综合业务技能竞赛参考教材。
-
润心周生祥这是一-本植物类科普读物。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植物的种类,让读者了解植物、认识植物。通过形象的人物对话,体现了植物的生命活力,从而使人们珍爱生态环境。收录有《植物家训》《立秋寄怀》 《植物猜谜》 等文章,每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了植物的心态,希望得到 多人对植物的爱惜。整本书以珍爱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生命共同体为线索,表达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共生的重要性。通过拟人化来写植物,让 多的读者了解植物的种类,珍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社会人类共同体的 思想。
-
无处不在的虫子+无处不在的爬行动物(英)卡米拉·德·拉·贝杜瓦耶暂缺简介...
-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金志民本书根据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分为生物解剖和分类基础、生物培养技术、生物显微技术、生化样品的制备与分析、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命活动指标的测定及其他6个部分。本书共设92个实验,涉及学科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创新性实验,同时注重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支课程的知识交叉与渗透。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生物学领域工作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