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地理学是什么王恩涌 ,许学工本书从了解地理学、认识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气候、地貌、陆地水文、植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学的应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体系,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地理学世界,对提高读者在地理学方面的素养、普及地理学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
科学技术史辑要 2曲安京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R》《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BR》
-
科学技术史辑要 1曲安京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R》《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BR》
-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许德如等《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陆内伸展构造为关键解剖对象,并结合在成因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岩浆岩、(变质)沉积岩的相关研究,精细厘定了湘东北地区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和时空发育规律,探讨了伸展变形构造的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演变机制,构建了晚中生代盆-山(岭)耦合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同时,结合晚新元古代以来陆内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的系统研究,提出所谓的“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连云山岩群”实际上是一套混杂岩组合,NE—NNE向的长平深大断裂带很可能是一条加里东造山期的构造混杂岩带。《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将为阐明湘东北大规模金(多金属)成矿事件提供重要机制。
-
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与市场治理刘诚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给传统的市场环境、产业结构乃至社会生态带来冲击和挑战。本书基于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结合数字经济本身的特征与实践,尝试从营商环境、反垄断、数据治理和收入分配等角度全面探究数字经济“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问题,以期为平台经济大显身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
中国天文学2035发展战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天文学是一门探索宇宙中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基础学科。《中国天文学 2035发展战略》面向 2035年,在对天文学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态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天文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以及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提出了加快天文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本书还分别阐述了星系宇宙学,恒星、银河系及星际介质,太阳物理,基本天文学,新兴方向,天文技术方法等天文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
群星与众神王国亮 著从漫天星河中,本书精选出十五颗星,涉及恒星、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五种天体类型,包括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太阳、月球,大众耳熟能详的八大行星,归类过程中一波三折的冥王星、谷神星,以及主小行星带里的三颗小行星。作者用史诗般壮丽的语言,将天文知识与希腊罗马神话结合起来,并配以切题而丰富的天文、绘画、雕塑等图片,带领我们见证恒星的壮阔诞生,探索生命的神奇起源,重归人类童年时期的浪漫神话,也反思人类带给地球的伤害,并憧憬在未来脱离地心引力束缚、在广袤的星空中寻找地外生命的知音……
-
高等量子力学孙辉,谢小涛,万仁刚,樊双莉本书以非相对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基于原子与经典电磁场和量子化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相关量子技术。第1章介绍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框架;第2章介绍角动量和对称性;第3~8章探讨原子与经典电磁场和量子化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相关应用,分别是近似方法、电磁作用与应用、原子的激光冷却、非厄米量子力学、量子多体问题和电磁场的量子理论与应用;第9章探讨量子理论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即量子计量学;作为本书的结尾,第10章简单介绍相对论量子力学。编写本书是为了搭建量子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间的桥梁,融入前沿研究中的理论部分是本书内容上的新颖之处。本书内容丰富、推导详尽、思路清晰、富有启发性,便于教学与自学。
-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总论"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全球科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核心快速发展,并不断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总论》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旨在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态势,发现宏观视角下前沿领域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析我国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大跨度的历史视角中阐述国家战略需求与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下篇是对本丛书其他 37个分册的摘要的汇总。
-
南海西沙海域珊瑚礁鱼类图鉴及DNA条形码杨超杰本书主要通过调查南海西沙群岛22个岛礁和7个沙洲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礁鱼类,采集到的不同种类的110多尾鱼,从形态学方面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种类鉴定,共鉴定了2纲12目80余种,并拍摄清晰的照片。并对每一种鱼的形态指标和线粒体COI(DNA barcoding)序列,为种类鉴定提供有效的方法及可靠的依据。鱼类物种鉴定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分节特征、体型特征和解剖学特征进行鉴定,分析外部形态特征十分相似的近缘鱼类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物种鉴定中 早获得应用,重点解决传统形态学方法无法鉴别的难题,发现或纠正传统分类学中隐含的错误,逐渐广泛应用于鱼类分类研究。传统分类学方法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物种进行鉴定和分类,为有效保护鱼类资源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