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碳中和何霄嘉本书以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碳中和为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提出的新需求,按照气候变化响应机制-气候风险评估模型-适应气候变化路径的研究脉络,将基于风险评估的适应气候变化理论与决策研究最新成果进行集成和创新,全面系统地呈现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理论、观点、工具和案例,体现了从科学到决策的全链条创新的逻辑思路。其中,科学基础层面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理论;决策支撑层面的内容包括适应气候变化决策路径,以及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碳中和的对策建议。
-
热材料仿生工程邓涛 编著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最早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提出的。时至今日,仿生学更专业化、广泛化、智能化、科学化。研究方向大致分为结构仿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和控制仿生等,但最终的研究目的落脚于工程。鉴于仿生工程的迅猛发展与应用,也为更好地促进国内仿生学的交叉创新发展,译者选取了由WILEY-VCH出版社发行的《热材料仿生工程》介绍给国内读者。全书分为10章,介绍了受生物启发的热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书中第1、2、7章概括了热学的基本理论和热材料的工程历史,其余章节均从具体热学理论出发,介绍了材料的生成特色和实际应用,讨论了受生物系统启发的用于增强沸腾和蒸发的热材料、光热材料和微流体冷却系统的仿生工程等内容。本书可作为从事仿生工程、热学、功能材料等不同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
数学建模入门与提高朱建新本书旨在以丰富的实例讲解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内容涉及数学模型的概述、初等方法建模、应用高等数学建模(侧重微分方程建模)、层次分析方法建模、离散方法建模(含组合优化建模、线性规划建模、差分方法建模、最小覆盖方法建模)、聚类分析方法建模、对策和决策方法建模、交通流模型及稳定性问题的探讨。附录中给出了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特等奖和SIAM奖优秀论文、2019-2020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优秀论文,2020年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优秀论文。本书可作为数学各专业《数学模型》必修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面向各专业的通识课《数学建模》和面向数学建模竞赛的辅导教材。
-
数学与猜想 合情推理摸式 第二卷李心灿本书是《数学与猜想》的第二卷。这一卷系统地论述了合情推理的模式,评述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概率计算的关系,并扼要地讨论了它们与数学发现及教学的关系。《BR》本书将数学中的推理模式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论述深入浅出,读来令人兴味盎然。全书有大量习题,书末附有习题解答。
-
鸽群优化段海滨,霍梦真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鸽群优化的起源、原理、模型、理论、改进及应用,力图概括该算法自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鸽群优化思想起源和研究现状,鸽群优化机制原理、数学模型和实现流程,鸽群优化收敛性理论证明、首达时间及参数选择,鸽群优化模型改进,鸽群优化在任务规划、自主控制、信息处理、电气能控等领域的典型应用,以及鸽群优化研究前沿与展望。本书面向工程实际应用,突出前沿学科交叉,强调理论基础支撑,着眼优化技术发展,取材新颖,深入浅出,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力求使广大读者能快速掌握和应用这一新兴的仿生群体智能优化方法。
-
数学之美黄朝凌 袁力 王丽丽美国数学协会前会长弗朗西斯·苏出版过一本书叫作《数学的力量》,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少年从14岁开始游走在犯罪的边缘,结果在19岁时被判入狱32年。在入狱7年之后,这个少年给苏写了一封信,描述了他对数学的热爱,自学大学数学课程及对它们的理解。此后,苏与这位罪犯保持着长久的交流。苏不禁自问:“这个失去自由的人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学?数学能带给我们什么?”在书的背面有这样一句话“数学和人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迈入数学殿堂最大的收获,是塑造健全的心智和人格,为人生打开更多的可能。”苏曾经写道:“一个脱离了数学情怀的社会,就如同一个缺少了音乐会、公园和博物馆的城市。和数学擦肩而过,你的生命就彻底失去了与美妙思想同歌共舞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绝佳角度。理解数学之美将是一场与众不同、令人心醉神迷的体验,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享受数学的权利。”对此,笔者是深信不疑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能带给我们什么?如何将数学的普遍意义传递给学生?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过程却是快乐的。一直以来我们孜孜以求,希望能在数学与数学教育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数学的学习与研究有时候是需要讲究方法论的,从哲学的角度去考虑数学的方方面面,对数学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而数学的美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因为对数学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希望将笔者所知道的关于数学的方方面面知识展现给学生。正因为如此,将对数学之美的理解写成文字,让学生能够从中受益,于是便萌生了撰写《数学之美》这本书的想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数学往往是抽象、艰涩、枯燥的,让人敬而远之。但是数学是有用的,它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因此,学习数学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数学又是美的,只是数学的美过于深沉与厚重。集雕塑家、数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罗素指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的美,一种冷峻而严肃的美,正像雕塑所具有的美一样”。在数学家眼中,漂亮和优美是数学定理的内核。英国数学家哈代曾经说过:“唯有优美的数学才能长存于世。”尽管数学世界里也有芜杂和混乱,但经过一代代数学家的打磨和思考,数学定理优雅的结构和证明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之美,再通过教育将数学的美传递下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更好地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的美究竟藏身何处?是大自然的启示还是人的内心体验?要认识数学的美,就必须认识美学意义。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如何审美?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之处,而一旦体会到数学的美,又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去发现和创造数学美。数学的美在于它打开了人类心灵的窗户,不断启迪着人类的智慧,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太多的可能。2018年,笔者黄朝凌在首都师范大学访学的时候,偶遇了黎景辉教授。黎教授主要从事自守型式理论方面的研究,对“相对迹公式”概念的形成有独到的贡献。自1978年起,黎教授先后在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讲学。黎教授撰写了许多专著,如《代数群引论》、《二阶矩阵群的表示与自守形式》、《模曲线导引》、《拓扑群引论》及《代数K理论》等。当时他穿着一件两个胳膊肘都破了一个洞的白衬衫,面对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仍然保持着从容。笔者想这就是一部分中国数学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数学王国里忘我地遨游,不停地探索,却并不在乎自己穿着什么,或者吃着什么。笔者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本书从美学的最基本问题谈起:什么是美?人为什么需要美?如何审美?美的形式有哪些?进而试图阐释数学的本质、数学的重要意义及数学美的各种形式。最后,笔者选取了16个我们认为能够展现数学美的课题,详细地阐述了每个课题从问题的萌芽、发展到学科的成熟。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数学美的存在,并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谨以此书送给我们的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从本书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并愿意将自己的才华与精力用来创造数学美。对于学生来讲,有时候知道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很重要的,而美的事物往往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那份热爱。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数学与数学之美,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数学之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数理逻辑的基础。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北文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教务处处长聂军教授和王海涛老师,以及数学与统计学院刘浩书记、王成勇院长、姚威副书记、丁凌副院长和张旻嵩副院长的鼎力支持。本书出版还得到湖北文理学院和汉江师范学院资助。林霜同学利用GeoGebra 50软件绘制了本书中的几何图形,冉馥菘同学利用Sai2设计软件绘制了本书中的其他图。张敏捷副教授、陈仕军副教授阅读了部分章节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虽然竭尽全力,但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特别是对数学之美的阐述不甚完美,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
改善民生的中国植物科学中国植物学会本书围绕中国植物科学在粮食、衣物、医药、环境等方面,尤其是近30年来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需求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大食物观等号召,选取了10个典型案例,从时代背景出发,讲述了中国植物科学发展中的理论突破和创新实践,重点反映了中国植物科学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
数学博弈与游戏[苏]多莫里亚特这是一本关于数学博弈与游戏的通俗读物,内容属于初等数论和组合分析初步范围.本书既介绍了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柳克博弈、哈密尔顿博弈、索里杰尔、纵横图、迷宫、围棋和象棋等“古典”的博弈与游戏,又介绍了图形重组、绘制美丽的曲线、制作多面体模型等“现代”的游戏.本书可供对数学博弈感兴趣的爱好者参考使用,同时对工艺美术、建筑、编织等行业的工作者,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植物学会九十年种康中国植物学会是中国植物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和全国性社会团体。自1933年成立以来,中国植物学会始终以国家发展、人民需求以及植物科学前沿为导向,在加强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作出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促进植物科学繁荣发展、促进植物科学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书以时间脉络为主线,按照1933~1949年、1950~1977年、1978~2012年、2013~2023年四个时间段,全面回顾了中国植物学会九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期刊建设、生物竞赛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中国植物学会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植物科学发展的贡献。
-
东南亚植物地理任明迅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近十年的东南亚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对东南亚自然地理与地质历史、植物分布格局与区系划分、代表性热带植物类群(龙脑香科、金虎尾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兰科、木棉亚科等)长距离扩散与适应进化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讨论了东南亚作为现代被子植物的起源地及“进化前沿”的发生机制及其对中国南方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此外,还结合民族植物学分析了东南亚和海南岛的植物文化多样性,探讨了人类活动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扩散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