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指导刘宇博、李文利 主编本实验教材共有91个实验,内容较多,包含普通动物学、普通植物学、生理学、普通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实验以及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而设置的生物科学综合实验。实验项目的设置与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教材内容配套的同时涵盖了多种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和方法,印证教材理论的同时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本实验教材每一实验章节,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目标和实验项目概述,引领学生通过预习主动衔接实验课程技术和理论课程知识,形成专业知识体系。同时为方便教学,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这五个部分来编写。本书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作为理工型高校生物相关专业本科生实验教材,也可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实验技术参考。
-
黄河九篇张楚汉,王光谦本书是一本关于黄河的综合性、系统性著作。全书分为九篇,共二十七章。以黄河约3亿年的地质地理史开篇,讲述了现代黄河面临的水资源、洪凌泥沙、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工程方略,包括黄河干流水沙综合调控的七库骨干工程体系,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的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流域绿色水电能源开发以及对未来智慧黄河的憧憬,还从历史文化视角探讨了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读者图文并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黄河过去、现状与未来。本书内容突出黄河的新变化与高质量发展,集自然、人文、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
-
南极罗斯海的新生代放射虫张兰兰,张强,陈木宏本书是南极罗斯海新生代放射虫化石群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了南极罗斯海较为完整的新生代放射虫生物地层年代框架,为地层界线的厘定提供了化石种的初现面与末现面以及组合变化的证据;与南大洋已有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放射虫发育在南极海区与南大洋海区新生代地质历史中的阶段性差异特征。书中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新生代以来罗斯海放射虫的种类组成与系统分类,共发现放射虫37科138属502种,建立4个新属和126个新种,均作了详细的古生物学描述,列出同物异名表及讨论,并提供全部种类的标本照相图版共154幅及其说明,所有种类照片均按照分类系统的顺序在图版中进行编排,以方便读者参考使用。本书填补了南极海区放射虫分类系统及生物地层的研究空白,提供新认识与新证据,对深入了解该海区新生代放射虫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
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下荒漠草原碳源汇特征研究黄菊莹本书从西北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入手,以全球变化中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酸沉降增加为背景,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设立的降水量变化(极端减少、适度减少、自然、适度增加、极端增加)单因素及2017年设立的降水量变化(极端减少、适度减少、自然、适度增加、极端增加)和氮添加(0和5g·m-2·a-1)两因素交互作用的野外模拟试验平台,通过长期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定位监测了研究区植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土壤呼吸等,系统分析了植被生产力时间动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呼吸时间动态,并结合植物多样性、植被-土壤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关键土壤性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变化特点,综合分析了植被-土壤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下西北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关键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期为深入揭示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下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和碳源汇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
综合蚕丝学时连根本书分14部分内容,第1章蚕丝学概论;第2章桑品种与桑苗繁育;第3章桑园规划、建立和管理;第4章桑园病虫害控制;第5章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第6章养蚕技术;第7章蚕的多用途;第8章蚕病防治;第9章家蚕育种方法;第10章蚕种繁育技术;第11章上蔟与采茧;第12章蚕茧干燥与检验;第13章缫丝与生丝检验;第14章生丝的多元化开发。本书可为从事桑、蚕、丝科研与生产提供参考,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著作。国外日本曾在1984年由福田纪文等编写出版了《综合蚕丝学》(日文),至今已经过去了37年,蚕桑产业的科研、教学的内容、成果等发生了翻天覆地发展,编写出版适合当前世界蚕桑产业发展水平的著作具有创新性与必要性。
-
澳门陆域生态系统及其管理逯非,欧阳志云,林真光 等本书基于在澳门开展的陆域生态系统调查和生态保育管理对策研究完成。全书共12 章。内容涵盖澳门陆域生态系统格局;陆地植物,昆虫,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陆域水生生物及其中重要物种的分布;土壤环境,海岸带,城市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和敏感性,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及基于公众问卷调查得到的澳门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向等。最后根据调查及研究成果,对澳门陆域生态系统管理提出建议。
-
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种类识别张耀南,王兆滨,马义德《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种类识别》围绕植物叶片图像识别技术,对植物识别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种类识别》分为6章。第1章介绍了植物叶片的外观、叶片识别系统的框架及叶片图像获取与预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复杂背景图像中分割提取叶片图像的方法,主要介绍了随机漫步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图像分割技术。第3章梳理了可用的叶片特征和特征分类器,并对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叶片图像数据库进行了介绍。第4章介绍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基于PCNN的叶片图像识别方法进行了阐述。第5章介绍了BOW或BOF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Jaccard距离、Laws纹理能量等相结合进行植物识别的方法。第6章介绍了基于两级分类的植物叶片识别的方法。
-
类器官及其应用陈晔光 惠利健近10年来,一种全新的三维体外研究模型——类器官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已在肿瘤、发育和再生医学等多个基础研究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并成为赋能新药研发最具潜力的研究工具之一。书全面梳理了类器官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包括消化道组织、神经组织等多种类器官;系统介绍了各种类器官的基本结构与细胞组成、类器官的构建与鉴定以及类器官的应用。此外,还专门介绍了类胚胎与肿瘤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以及类器官与其他新兴生物技术(如生物芯片)的结合。展望未来,本书提出类器官的标准化,构建机制的鉴定,血管化、免疫化和神经化类器官构建等将是未来的重要技术突破方向。本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类器官研究与应用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类器官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中国海洋卫星的热带气旋观测技术与应用林明森本书介绍了中国海洋系列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对热带气旋(台风)的观测技术、监测产品及其应用状况。主要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的水色水温扫描仪对热带气旋的热红外通道亮温、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卫星云图监测;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对热带气旋海面风场信息的提取与监测应用;海洋三号(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对台风风场反演及其产品;同时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对热带气旋的业务化监测系统及其运行。
-
龙溪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调查评估敖亮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