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中国的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刘岩,丘君,郑苗壮,朱璇中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沿海地区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和资源支撑,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高涨的海洋开发热情和快速的海洋经济发展也对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入21世纪,中国 加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可持续发展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本书包括中国的海洋生态和资源、中国的海洋资源利用、中国的海洋防害减灾、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为建设美丽海洋、保护海洋环境所做的贡献。
-
湖北黄陵球状花岗闪长岩成因研究李一鹤球状岩(Orbicular Rocks)是具有球状结构的岩石总称,它由球状体(Orbicules)以及球间基质(Matrix)组成。球状体的构造特征表现为由不同结构、不同成分的同心壳层围绕中心有规律的排列。根据其矿物组合可以定名为球状花岗岩、球状闪长岩、球状辉长岩等。它们作为岩浆岩中出露少、结构特殊的一类岩石,其形成过程对物理化学条件极为苛刻。因此,球状岩是开展岩浆系统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综合研究的 对象。 球状岩自1802年被 发现以来,在 范围内仅有100余处露头报道。我国球状岩出露位置不到10处。因其十分稀有,球状岩石被地质学家认为是罕见的“地质珍品”。
-
矿物肉眼鉴定实训吕达,毕岚本书为校企合作精品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新形态活页式教材。本书从矿物的本质——晶体出发,揭示矿物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鉴定特征, 达到鉴定矿物的目的。本书既是高职高专地质与资源勘查类专业的适用实训教材,又可供从事岩矿鉴定、冶金、采矿、建材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基础李长青,张倩斯,赵小平,陶超本书重点介绍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从传统测绘到新型基础测绘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本书主要面向具有“1+X”证书(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考点及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本书适用于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量工程等相关专业和相关领域。
-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观测数据图集Ⅸ刘长华,王旭,王春晓,贾思洋本图集是关于黄海站和东海站的观测数据集第九分册(总第九卷),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1个年度周期浮标的数据累积成果。浮标的分布主要集中于3个区域,分别是北黄海长海县附近海域,南黄海山东荣成楮岛和青岛灵山岛海域,以及东海长江口外海附近海域(见技术说明中浮标分布图)。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区域代表性,图集共选取了7套浮标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项目包括海洋气象、水文、水质,各浮标情况介绍以及具体使用的观测设备和获取的观测参数等内容可参见技术说明部分。
-
甘肃省玉门市车路沟大坂金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董栓群,赵英勇,范凯鑫,郑增光,葛洋松等...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玉门市车路沟大坂金铜多金属矿的研究性图书。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了历年来北祁连西段基础地质、区域物化探、金矿勘查和研究以及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等方面成果进行分析,不同类型金铜矿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标志,结合含矿特征、含矿建造、成矿物质来源等,建立了适合研究区金铜矿找矿勘查模式和成矿模式,并进行了系统总结。本书可为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实践速云中,张倩斯,侯林锋,钟金明本书重点介绍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应用案例和业务流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通过理论介绍结合项目实例解析,讲解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 业务方向及相关应用。八个章节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 新与建库应用实例、工程测量应用实例、GNS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无人机在自然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实例、三维激光在高精度电子地图生产中的应用实例、激光雷达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本书主要面向具有“1+X”证书(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考点及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本书适用于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量工程等相关专业和相关领域。
-
湘东北地区燕山期铜铅锌成矿作用与成矿系统陕亮本书以区域成矿学理论为指导,以七宝山铜(金)多金属矿、井冲铜钴铅锌多金属矿、桃林铅锌铜多金属矿、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等4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以湘东北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成矿系统研究为重点,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解剖矿床地质特征,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流体性质,开展对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金)多金属、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3类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总结区域成矿模式,构建成矿系统,为湘东北地区铜铅锌多金属下一步找矿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
-
中朝克拉通东部壳幔结构张晓青,徐涛,白志明,陈立春克拉通是地球上 稳定的构造单元,其刚性的岩石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后期各种地质作用的改造和破坏,在从古至今大陆拼合和裂解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克拉通并非 地保持长期稳定,也可能被破坏和改造,因此,对稳定的克拉通为何被“破坏”、如何被“破坏”、已经“破坏”到何种程度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的研究成为探究大陆构造演化机制的钥匙和完善地球科学演化体系的新突破点。中朝克拉通东部先后经历了周边板块的多次俯冲,构造背景复杂,其现今的地壳-地幔深部结构为多期次俯冲作用叠加后的结果,是研究克拉通空间分布、形成过程、改造和“破坏”程度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本书在综述中朝克拉通东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深地震测深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 现有核爆源深地震测深剖面成像的结果及认识;并重点基于全国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及部分流动台站所记录的朝鲜第六次核爆波形数据,利用深地震测深方法,开展中朝克拉通东部壳幔精细结构成像工作。本书为认识中朝克拉通“破坏”的程度及可能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证据,对探究克拉通“活化”的过程,讨论洋-陆相互作用等克拉通“活化”的机制,丰富板块构造理论等有着重要意义。本书包含核爆源深地震剖面处理的应用实例,可供地球深部结构成像和克拉通破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
二十四节气与瑞安农耕民俗文化瑞安市气象局,瑞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瑞安市气象局结合当地气候差异、风俗文化差异和历史传承,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气象元素,在农耕文明、民俗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普及。本书即此项工作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创新实践二十四节气面向公众的普及,提升社会公众对气象知识的认知能力,为瑞安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做出气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