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技术教程孙义本书分为四篇共十五章。其中, 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背景及政策行动,适合所有读者第四章、第五章介绍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其中,第四章适用于评价 、区域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于本章所述方法是 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基础,涉及众多领域部门,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学五章介绍了企业层级排放量的核算,与第四章相比,本章内容相对简单, 适合无基础的读者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介绍了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核算方法。由于目前 减排量核算体系较多,因此本书介绍的核算方法仅适用于我国建立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旨在向读者介绍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工具与方法。本书属于入门读物,旨在为关心、热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读者提供打开新领域大门的一把钥匙。
-
首届海洋命运共同体青英论坛会议论文集宋辉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近20家单位于2023年7月在大连联合举办首届“海洋命运共同体”青英论坛,齐聚广大专家为 倡议贡献智慧和力量,为青年人才指引方向,本书为该次会议的论文集,收录了很多新观点、新成果,具体包括《新时代全球海洋治理新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海军开展 军事教育合作优势探析和启示》等文章。
-
物理海洋学入门导读(加)雅科夫·阿法纳西耶夫本书深入浅出,通过简单数学推导,呈现了一个精简版本的物理海洋学框架,描绘了海洋环流的基本过程,介绍了一些基础的流体力学知识。本书适合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本科生以及物理海洋学初学者阅读,同时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
-
高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动力学评价及安全失稳预警方法王宏飞,刘卫南,李清波,谢谟文,刘建磊等本书基于降低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提升安全保障的需求,通过对边坡调查分析、危险程度侦查及实时动态监测(哨兵)等,分阶段逐步筛选并明确边坡安全状态,进而掌握其发展趋势,基于动力学特征实现高陡边坡灾害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为边坡危岩体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高边坡危岩体识别技术、危岩体动力学特征研究、基于动力学参数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危岩体稳定性动力学评价模型试验分析、危岩体失稳破坏影响范围研究、危岩体失稳预警方法研究、结论与展望。本书可供水利水电、交通、岩土等领域从事边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观测数据图集Ⅹ刘长华,王春晓,贾思洋,王旭,王彦俊本图集是关于黄海站和东海站的观测数据集第十分册(总第十卷),数据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为一个年度周期浮标的数据累积成果。本图集的编写方式继续沿用了以往的形式,即选取典型站位浮标的观测数据进行曲线绘制,并针对每个参数全年的变化特征进行简要概括描述和分析,同时就该观测参数所记录的特殊天气现象进行专题描述。图集正文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黄海站和东海站的数据获取情况、数据质量情况以及数据变化情况,旨在吸引广大海洋科研工作者深入挖掘数据或者是申请我们已经获取的长序列观测数据,以支持其相关研究。
-
大地测量学基础张恒璟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测量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形状的确定及地面点的 定位。全书共8章内容。第1章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定义、任务、作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对未来的展望。第2章至第4章侧重论述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第5章和第6章介绍了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第7章阐述了坐标转换与坐标系的选择。第8章侧重叙述常用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原理与常见导线网、水准网平差的具体流程与实践算例。本书可作为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测绘类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沙尘天气年鉴中国气象局为了适应沙尘天气科学研究的需要,也为了给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业务技术人员提供 充分的沙尘天气信息, 好地掌握沙尘天气活动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国家气象中心组织整编了《沙尘天气年鉴2020年》。《沙尘天气年鉴2020年》的内容包括对2020年沙尘天气过程概况的描述和沙尘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全年和逐月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主要沙尘天气过程相关图表等。
-
黄石地矿科普之旅刘述德,赵璧,李红军该书以黄石经典的地质露头和现象为线索,包括以湖北和黄石命名的“湖北石”矿物晶体,“大冶组”“灵乡组”地层剖面,从现象到原理,讲述它们发现背后的故事、蕴含的科学道理,使读者跟随地质学家一起在山野田间进行科学考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黄石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变、生物进化历程,感受地学魅力、学习科学知识。本书图文结合,语言生动,各章节后附有对应的练习试题,不失为一本适合中小学生开展黄石地学研学和乡土教育的指导用书。
-
深部无烟煤超临界CO2吸附机理与地质封存潜力评价韩思杰,桑树勋,段飘飘深部不开采煤层CO2地质封存是CO2捕焦,利用与封在(CCU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炭行业实施碳减排的兜底保障技术之一,对实现我国碳中和 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沁水盆地3#无烟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孔径尺寸无烟煤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和模拟不同埋深条件煤层CO2等温吸附实验的基础上,从分子相互作用层面探讨煤岩超临界CO2吸附行为的温度与自由相密度控制机理;建立煤岩微孔填充-多分子表面吸附结合的超临界CO2吸附模式;揭示埋深条件下CO2超临界相态转化对吸附行为的控制作用;构建实际地层条件下的煤岩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模型;开展沁水盆地和郑庄区块3#煤层CO2理论封存量和有效封存量的科学评价。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煤层CO2地质封存机制与封存潜力评价的学术专著,可供从事煤基CO2地质封存与地质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科技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阅读,也可供碳中和地质技术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高压电脉冲水压致裂岩体机理及裂纹演化鲍先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煤层气、页岩气等 规天然气的抽采效率及产量,在传统水压致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水力压裂技术—水中高压脉冲放电压裂煤体、岩体增透技术,探索一种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率的 规天然气增透、增产技术。本书基于岩石力学、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冲击动力学、液相放电技术、超声波检测及CT扫描技术等理论,通过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和手段,通过搭建水中高压电脉冲放电致裂煤岩体试验平台,对水中高压脉冲放电的力学机理、电-固-液耦合机制、裂纹断裂扩展机理、煤岩体裂纹断裂扩展效果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高压电脉冲水压致裂煤岩体抽采煤层气的应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