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作者:余伯流,陈钢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1-01
ISBN:9787210017929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赣边军民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坐落在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以及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地皆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和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的学术专著。该书依据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地揭示了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其猎涉之广、分量之重、论列之全、刻画之细,在国内尚属罕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首次披露。
作者简介
余伯流,男,1942年生,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专家。著有《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经济史》、《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书,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陈钢,男,1952年生,江西省宁冈县人。曾任宁冈县党史办副主任、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馆长。现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喋血井冈山》、《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0绪论
1在血泊中奋起:中国革命者的新探索
(1927年8月—9月)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15) 国民党
南京政府的独裁统治(17) 腥风血雨的大屠杀(18) 形
势的逆转与中共的对策(20)
二、震惊时局的南昌起义及起义军走向
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决定(23)“八一”南昌起义的爆
发(25)南下广东(26) 潮汕之败(28) 朱德撤守三河
坝(30)赣南三整(31)
三、中共“八七”会议的重大举措
“八七”会议的召开(34)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
权”思想的提出(35)中共中央关于发动四省农民秋收
起义的决策(37)“八七”会议后第一个上山下乡的中央
委员(38)
四、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爆发
湖南省委沈家大屋会议的争论(40) 秋收起义武装
力量的成分与来源(43)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44) 就
任前委书记——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始(47)湘赣边秋
收起义的爆发与失利(49)
五、文家市的退兵之举
上坪会议的决定(51) 文家市会合(53)前委会议
上的分歧(55)“向萍乡退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战略转折(59) 芦溪折将(60)
2引兵井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7年9月—10月)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形成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63)“纵然失败也
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65)“上山结交绿林朋友”(67)
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68)“上山”思想的实质与意
义(69)
二、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
湘赣边界的优越地势与丰富物产(71)坚实的党群
基础(73)袁文才、王佐的绿林武装及其演变(75) 敌
人统治的薄弱环节(78)
三、三湾改编
军至莲花(81)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嘱(82) 三湾改
编及其重大意义(84) 会见宁冈代表(89)
四、古城决策
古城会议的召开(91)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
步确定(92) 大苍会见——袁文才的“鸿门宴”(94)
五、茅坪“安家”
进驻茅坪(97) 茅坪医院的建立(99) 后方留守处
的设置(100) 八角楼的温馨(102) 茅坪“安家”(103)
3割据创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1928年3月)
一、进驻茨坪
分兵游击及其目的(106) 师长不告而别010)水
口建党(111)大汾劫难(113)“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
(114)会见王佐(115)进驻茨坪(117) 象山庵联席
会议(118)
二、攻克茶陵
攻打茶陵(11的 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21)
湖口风波和“三大任务”的制订(122)创办军官教导
队(126)
三、攻占遂川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29)“六项注意”的首
次颁布(132)草林圩的复活(133)“一个红枣也不能
动”的工商业政策(136)创办桃寮被服厂(138)
四、改造袁、王部队
袁、王部队的特性(139)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
(142)步云山练兵(143)何长工受命(146)大陇升
编——袁、王部队的新生(148)
五、新城大捷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149)俘虏
政策的产生与威力(152)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54)新遂边睡政府的成立(155)毛泽东宁冈、永新
两县调查(156)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
山脉中段割据局面的形成(158)
六、边界“三月失败”
湘南特委代表的指令(163)毛泽东当师长(165)
中村授课(167)郸县插牌分田(169)“还乡团”的暴行
(170)边界“三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72)
4雄踞罗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1928年4月—7月)
一、湘南暴动
朱德部转战湘南(176)朱毛两部的相互联系(178)
智取宜章(180)湘南总暴动及其结局(182)奔上井
冈山(185)
二、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在沙田(186)“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
颁布(188)“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肖克”(189)朱毛相
聚(191)井冈山会师与红四军的成立(194) 有关井冈
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197)
三、会师后的拓展
首战五斗江——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205)塘
边试点(207)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09)草市垇
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210)边界党的“一
大”(212)毛泽东与贺子珍(216)
四、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219) 湘
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21)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
开展(223)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225)
五、龙源口大捷
湘南农军的遣返(229)赣敌第四次“进剿”与红军
迎敌策略(231)新七溪岭战斗(233)老七溪岭战斗
(234) 打败江西“两只羊”(236)大力经营永新(237)
六、红四军的游击战术与政治工作
“十六字诀”的形成与提出(239)红四军的一套游
击战术(243)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令——《党代表工
作大纲》的制定(245) 红军的政治工作(247)红军的
军事训练(249)
七、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需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50)边界党组织
的壮大(252)各县地方武装的发展(253)红军军械处
的创办(255)大陇圩场的开辟(257)安源工人上井冈
山(259)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260)边界特委
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262)
5兵败湘南:井冈山斗争中的重大挫折
(1928年8月)
一、永新联席会议
湖南省委“三变其主张”(264)永新联席会议上的
抗争(266)毛泽东上书陈言(268)
二、红军主力冒进湘南
红二十九团的盲动(271)红二十八团的困惑(274)
向郴州进发(276)兵败湘南(277)八月边界的白色
恐怖(279)“上下错误倾向的合流”及其主角人物(281)
“军委亦未能加以阻止”的评析(283)“八月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286)
三、出迎红军大队
永新困敌——第一次反“会剿”奇观(288)九陂紧
急会议(290)出迎红军大队(291)桂东唐家大屋会议
(293)回师井冈山(294) 王尔琢遇难(295)
四、黄洋界保卫战
敌我态势(297)黄洋界上“空山计”—— 第二次反
“会剿”奇观(299)“报道敌军宵遁”(300)
6重回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
(1928年9月—12月)
一、三战三捷回宁冈
遂川之战—一击毙叛徒袁崇全(303)八十个万安
农民上井冈(305)垇头垅之战——收复宁冈全县(307)
新城之战——— 红军四占永新(309)毕占云、张威部投
奔红军(311)
二、边界党的整顿与建设
九月“洗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
运动(313)边界党的“二大”(315)党团训练班的开办
(317) 讨论中央六月来信(319)重组红四军前委及其
称谓考(321)红四军党的“六大”(323)边界特委的改
组与建设(326)“‘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
难得很”(328)“土籍的党,客籍的抢”(33030)
三、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
苏维埃政权口号的由来(332)湘赣边红色政权的
政纲和组织机构(335)边界红色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339)确保土地革命成果的政权保障(343)《井冈山
土地法》的颁布(345)
四、边界的经济斗争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348)“吃饭大难”(350)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352)“好在苦惯了”
(353)反经济封锁的斗争(355)创办上井造币厂
(356)“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359)
五、军事根据地的建设
红四军冬季整训(361)小井红军医院的兴建(363)
边界防务委员会的成立(366)红军挑粮上山(367)
朱德的扁担(369)两个军事根据地(370)
六、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372)“红旗到
底打得多久”的疑问(374)红色政权理论——毛泽东独
特的理论创造及其重大意义(375)红色政权理论与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380)
七、红五军上山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383)游击修、铜边
(385)幽居联席会议(386)以井冈山为“旗帜”(388)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390)新城会师(391)关于红五
军上山两个问题的考析(393)
7红旗不倒: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
(1929年1月一1930年10月)
一、下山破围
湘赣敌军的第三次“会剿”(396)柏路会议的决策
(398)红四军出击赣南(401)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402)
二、井冈山突围
严峻的局势与党的决定(404)浴血三昼夜(40的
井冈山、九陇山军事根据地的失守(407)小井之难
(409)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原因(410)
三、红四军、红五军在赣南
此是“东井冈”(411)赣南会合(414)瑞金前委会
议(415)毛泽东答林彪(417)
四、边界党与人民的艰苦拼搏
临时特委的组建(421)割据区域的恢复(423)红
五军重返井冈山与边特第四次执委会(425)六月受挫
与安福之战(428)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431)
五、袁、王之死
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432)土、客籍矛盾的加
剧(434)“六大”的政策与边特的态度(435)于田联席
会议的决定(437)“罗克绍事件”(438)袁、王永新罹
难(440) 沉痛的教训(442)
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
“二七”陂头会议(444)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
开展(447)红二十军的成立(448)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的成立(449)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451)红军攻克吉安(452)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455)
8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457) 井冈
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463)井
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46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
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467)井冈山革命道路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470)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
的奠基石(476)
三、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482)井冈山精神是中国
革命精神的源头(488)中共三代领导核心谈井冈山精
神(489)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49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50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524)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追踪(567)
后 记(571)
1在血泊中奋起:中国革命者的新探索
(1927年8月—9月)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15) 国民党
南京政府的独裁统治(17) 腥风血雨的大屠杀(18) 形
势的逆转与中共的对策(20)
二、震惊时局的南昌起义及起义军走向
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决定(23)“八一”南昌起义的爆
发(25)南下广东(26) 潮汕之败(28) 朱德撤守三河
坝(30)赣南三整(31)
三、中共“八七”会议的重大举措
“八七”会议的召开(34)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
权”思想的提出(35)中共中央关于发动四省农民秋收
起义的决策(37)“八七”会议后第一个上山下乡的中央
委员(38)
四、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爆发
湖南省委沈家大屋会议的争论(40) 秋收起义武装
力量的成分与来源(43)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44) 就
任前委书记——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始(47)湘赣边秋
收起义的爆发与失利(49)
五、文家市的退兵之举
上坪会议的决定(51) 文家市会合(53)前委会议
上的分歧(55)“向萍乡退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战略转折(59) 芦溪折将(60)
2引兵井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7年9月—10月)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形成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63)“纵然失败也
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65)“上山结交绿林朋友”(67)
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68)“上山”思想的实质与意
义(69)
二、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
湘赣边界的优越地势与丰富物产(71)坚实的党群
基础(73)袁文才、王佐的绿林武装及其演变(75) 敌
人统治的薄弱环节(78)
三、三湾改编
军至莲花(81)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嘱(82) 三湾改
编及其重大意义(84) 会见宁冈代表(89)
四、古城决策
古城会议的召开(91)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
步确定(92) 大苍会见——袁文才的“鸿门宴”(94)
五、茅坪“安家”
进驻茅坪(97) 茅坪医院的建立(99) 后方留守处
的设置(100) 八角楼的温馨(102) 茅坪“安家”(103)
3割据创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1928年3月)
一、进驻茨坪
分兵游击及其目的(106) 师长不告而别010)水
口建党(111)大汾劫难(113)“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
(114)会见王佐(115)进驻茨坪(117) 象山庵联席
会议(118)
二、攻克茶陵
攻打茶陵(11的 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21)
湖口风波和“三大任务”的制订(122)创办军官教导
队(126)
三、攻占遂川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29)“六项注意”的首
次颁布(132)草林圩的复活(133)“一个红枣也不能
动”的工商业政策(136)创办桃寮被服厂(138)
四、改造袁、王部队
袁、王部队的特性(139)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
(142)步云山练兵(143)何长工受命(146)大陇升
编——袁、王部队的新生(148)
五、新城大捷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149)俘虏
政策的产生与威力(152)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54)新遂边睡政府的成立(155)毛泽东宁冈、永新
两县调查(156)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
山脉中段割据局面的形成(158)
六、边界“三月失败”
湘南特委代表的指令(163)毛泽东当师长(165)
中村授课(167)郸县插牌分田(169)“还乡团”的暴行
(170)边界“三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72)
4雄踞罗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1928年4月—7月)
一、湘南暴动
朱德部转战湘南(176)朱毛两部的相互联系(178)
智取宜章(180)湘南总暴动及其结局(182)奔上井
冈山(185)
二、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在沙田(186)“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
颁布(188)“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肖克”(189)朱毛相
聚(191)井冈山会师与红四军的成立(194) 有关井冈
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197)
三、会师后的拓展
首战五斗江——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205)塘
边试点(207)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09)草市垇
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210)边界党的“一
大”(212)毛泽东与贺子珍(216)
四、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219) 湘
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21)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
开展(223)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225)
五、龙源口大捷
湘南农军的遣返(229)赣敌第四次“进剿”与红军
迎敌策略(231)新七溪岭战斗(233)老七溪岭战斗
(234) 打败江西“两只羊”(236)大力经营永新(237)
六、红四军的游击战术与政治工作
“十六字诀”的形成与提出(239)红四军的一套游
击战术(243)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令——《党代表工
作大纲》的制定(245) 红军的政治工作(247)红军的
军事训练(249)
七、边界进入全盛时期
需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50)边界党组织
的壮大(252)各县地方武装的发展(253)红军军械处
的创办(255)大陇圩场的开辟(257)安源工人上井冈
山(259)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260)边界特委
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262)
5兵败湘南:井冈山斗争中的重大挫折
(1928年8月)
一、永新联席会议
湖南省委“三变其主张”(264)永新联席会议上的
抗争(266)毛泽东上书陈言(268)
二、红军主力冒进湘南
红二十九团的盲动(271)红二十八团的困惑(274)
向郴州进发(276)兵败湘南(277)八月边界的白色
恐怖(279)“上下错误倾向的合流”及其主角人物(281)
“军委亦未能加以阻止”的评析(283)“八月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286)
三、出迎红军大队
永新困敌——第一次反“会剿”奇观(288)九陂紧
急会议(290)出迎红军大队(291)桂东唐家大屋会议
(293)回师井冈山(294) 王尔琢遇难(295)
四、黄洋界保卫战
敌我态势(297)黄洋界上“空山计”—— 第二次反
“会剿”奇观(299)“报道敌军宵遁”(300)
6重回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
(1928年9月—12月)
一、三战三捷回宁冈
遂川之战—一击毙叛徒袁崇全(303)八十个万安
农民上井冈(305)垇头垅之战——收复宁冈全县(307)
新城之战——— 红军四占永新(309)毕占云、张威部投
奔红军(311)
二、边界党的整顿与建设
九月“洗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
运动(313)边界党的“二大”(315)党团训练班的开办
(317) 讨论中央六月来信(319)重组红四军前委及其
称谓考(321)红四军党的“六大”(323)边界特委的改
组与建设(326)“‘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
难得很”(328)“土籍的党,客籍的抢”(33030)
三、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
苏维埃政权口号的由来(332)湘赣边红色政权的
政纲和组织机构(335)边界红色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339)确保土地革命成果的政权保障(343)《井冈山
土地法》的颁布(345)
四、边界的经济斗争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348)“吃饭大难”(350)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352)“好在苦惯了”
(353)反经济封锁的斗争(355)创办上井造币厂
(356)“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359)
五、军事根据地的建设
红四军冬季整训(361)小井红军医院的兴建(363)
边界防务委员会的成立(366)红军挑粮上山(367)
朱德的扁担(369)两个军事根据地(370)
六、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372)“红旗到
底打得多久”的疑问(374)红色政权理论——毛泽东独
特的理论创造及其重大意义(375)红色政权理论与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380)
七、红五军上山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383)游击修、铜边
(385)幽居联席会议(386)以井冈山为“旗帜”(388)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390)新城会师(391)关于红五
军上山两个问题的考析(393)
7红旗不倒: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
(1929年1月一1930年10月)
一、下山破围
湘赣敌军的第三次“会剿”(396)柏路会议的决策
(398)红四军出击赣南(401)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402)
二、井冈山突围
严峻的局势与党的决定(404)浴血三昼夜(40的
井冈山、九陇山军事根据地的失守(407)小井之难
(409)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原因(410)
三、红四军、红五军在赣南
此是“东井冈”(411)赣南会合(414)瑞金前委会
议(415)毛泽东答林彪(417)
四、边界党与人民的艰苦拼搏
临时特委的组建(421)割据区域的恢复(423)红
五军重返井冈山与边特第四次执委会(425)六月受挫
与安福之战(428)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431)
五、袁、王之死
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432)土、客籍矛盾的加
剧(434)“六大”的政策与边特的态度(435)于田联席
会议的决定(437)“罗克绍事件”(438)袁、王永新罹
难(440) 沉痛的教训(442)
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
“二七”陂头会议(444)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
开展(447)红二十军的成立(448)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的成立(449)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451)红军攻克吉安(452)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455)
8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457) 井冈
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463)井
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46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
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467)井冈山革命道路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470)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
的奠基石(476)
三、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482)井冈山精神是中国
革命精神的源头(488)中共三代领导核心谈井冈山精
神(489)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49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50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524)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追踪(567)
后 记(57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