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物
-
生也无涯朱山本书作者随队全程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乘着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长江口一路南下直抵南极,并逆时针沿着南极大陆航行,在高纬度环绕地球一圈,多次穿越西风带,经过麦哲伦海峡,深入南极罗斯海,到访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等10 多个各国科考站,历时158 天、航程30387 海里。 全书以行记的笔法和大量珍贵精美的照片,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地球尽头纯洁旷远、静穆庄严的极致景象,亲历共情地讲述了探索极限的南极人的动人故事、情怀气质,以及人在极地特殊环境下,对宇宙时空、对天地自然、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与叩问。
-
血液传奇祖恩 塞特纳血糖、血压、血常规……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你可能内心毫无波澜。但是,不管是量血压,还是做其他检查,或者是心肺机、心脏插管等手术,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人们对血液循环建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然而,我们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血液循环概念花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才形成。这本书讲述的正是这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曲折历程。受到《荷马史诗》里关于“深酒色海洋”的描述启发,古希腊人认为血液像潮起潮落一样做往复运动。柏拉图说,心脏由血管汇聚而成,人的智力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热都从这里来。亚里士多德说,心脏有三个腔,是热量使得血液在心脏里面发酵,然后在血管里涌动。到了古罗马时期,著名的盖伦医生认为心脏只有两个腔室,它们中间的间隔上有小孔,供血液通行;他觉得静脉发源于肝脏,负责输送肝脏中产生的富有营养的血液,动脉发源于心脏,负责输送血液和“生命灵气”——普纽玛。在所有的古代西方科学作家中,除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天文学家托勒密,没有人比盖伦更有影响力。正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分别是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一样,盖伦的大量著作成为了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他对心脏的错误认识延续了1500年,直到19世纪都在医学方面享有近乎神圣的权威,这种权威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理解血液的真实运行机制。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绘制了人类和牛的心脏及血管系统解剖结构图例,正确地将心脏分为四个腔室,指出动脉和静脉都源于心脏。年轻的人体解剖学家维萨里从多个方面公开质疑盖伦的学说,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对心脏、肺和血管系统的描述非常详细、准确。17世纪初,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指出了血液循环的正确方式。他使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标志,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哈维经历了医学界有史以来伟大的一次冒险,直面人性的光辉和暗面。在这本书中,全球近三千年的历史与生理学、医学重大发现交织在一起,有悲剧性的失败,更有在此基础上实现的非凡进步。
-
陪孩子探索世界吴玥本书作者在带孩子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实操着亲子研学这种新的亲子方法,在家里、小区、公园、商场、超市、旅游景点等地方,原来暗藏着各种有趣的社会规则、意识形态,与孩子一起讨论各种规则的成因、各种事物的形态并探索背后的规律,在边玩中无形锻炼了孩子在这个下一秒发生什么都无法预知的时代里,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在书中,作者手把手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孩子搭建思维支架、打造高阶思维,拓展认知、开启智慧。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丰富的思路,让家长和孩子彼此的生命历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面向未来的历练。
-
青年拔尖人才说航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本书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零壹科学沙龙”航天专题研讨活动,在15篇由青年拔尖人才基于各自取得的阶段性科研成果所做的科普报告的基础上整理、集结而成。全书主要涵盖了小卫星、卫星编队与星座、智能飞行器、航天遥感、飞行器故障检测与诊断、临近空间飞行器、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航天电推进、凝胶推进剂、高温超导磁悬浮亚微牛精度推力测量、燃烧释放率、碳烟固体小颗粒、可折叠并自展开柔性复合材料结构、太空安全、人工智能助力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内容。本书以科普化的语言介绍航天领域前沿的科学知识,适合广大科技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
漫步在月球[意]拉腊·阿尔巴尼斯 著,[意]雅各布·吉索尼,陈波 译你知道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吗?这个巨大的脚印变得全球闻名。你知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之后说了什么话吗?这一切始于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令人难以置信的太空探险。借助于土星五号火箭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向太空,飞船中有三个人: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即便有阻碍、失败,但依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破局之战沈辛成《破局之战——中国科技堵点的青年突围》这本书选取了当前中国科技领域七项“卡脖子”难题,由七位上海交通大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行业和历史角度,探讨科学技术发展问题,解析当前中国科技堵点的共性和特性,并提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考与破解理路。这本书的特点是在对谈模式中呈现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论及关乎国家科技攻关的大问题时,不仅呈现出技术细节本身,而且能纵向追溯我国的技术演进历程,横向对比他国的技术生态,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
DK咖啡百科[英]阿妮特·默德瓦尔本书及其 70 种食谱对于任何想在家自己冲泡咖啡并尝试不同咖啡豆、方法和口味的人来说都是品。探索真正的全球咖啡故事,增强您从咖啡豆到冲泡的知识和鉴赏力。在深入研究不同的咖啡豆、冲泡咖啡和混合咖啡之前,本书探索了咖啡的起源及其生产。然后,在 40 多个国家/地区发现世界各地种植的各种咖啡豆,带您前往遥远的角落,如玻利维亚和越南。通过使用品尝轮来识别不同的风味,从而欣赏豆与豆之间风味的细微差别。本书还提供了有关不同烘焙、研磨、捣固和冲泡技术的宝贵信息,并介绍了用于制作不同咖啡的常用设备。通过本书,您可以尝试大约 70 种方法,包括咖啡文化经典,如美式咖啡,以及更具冒险精神的风味组合,如杏仁无花果拿铁或榛子冰沙等
-
感知力丹尼斯·普罗菲特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客观的。我们看到、嗅到、听到、触碰到的世界就是世界本身。这使得我们将自己的心理体验投射到外部世界,误将这些体验当作物质世界的真相,而对感官系统、个人经历、目标与期望等因素的影响浑然不知。尽管我们天真地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但事实并非如此。真相是,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所感受的世界,根据每个人的经验而有所不同,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身高分别是4英尺7英寸和7英尺4英寸的人来说,高度为10英尺的篮球筐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美国篮球运动员库里曾说,当他发挥得好的时候,时间似乎都变慢了。我们的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减肥后,楼梯看起来就不那么陡峭了;你的棒球打得越好,球在你眼里就越大:如果你身边有亲密的朋友陪伴,那你眼前的山看起来就不那么吓人了……你所看到的并非世界本身,而是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知觉研究表明,我们的思考、感受以及存在的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我们身体的影响。你眼中的世界和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密不可分。行动先于认知,路是走出来的,而身体指引着方向。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深刻理解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
给孩子的发现之书[英]蒂姆·库克发现,是了解那些以前存在,但不为人知的事物发现,是思维的火花,是点燃人类文明之火的初灵感与伦敦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联合出版,《给孩子的发现之书》,带领孩子了解伟大科学发现,培养科学兴趣伦敦科学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57年,保存并陈列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和对现代科技研究及探索具有意义的实物,其广博性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博物馆内设有70个展览室,约有20万件藏品。 紧紧围绕STEM主题,6大版块,40余个话题,从重力到血液循环,从大爆炸到粒子的运动,使孩子们对世界运转的基本思想和规律感兴趣除了讲述科学故事,更设置“你会怎么做”版块,启发孩子思考高质量书籍设计。内文100g雅文上质,封面248g雪纱樱花,特种纸带来更好触感; 16开四色印刷,呈现高品质视觉效果什么是“发现”?它是当你次观察、学习或者解释某些事情,知道之前没有人知道但一直存在,等待被人们发现的事情。“发现”可以是人类次知道用火把食物烧熟更好吃;也可以是人们次发现,保存牛油果的时候放香蕉可以让牛油果更快成熟……但“发现”远远不止这些…… 快翻开本书,一起去探索激动人心的科学大发现吧!本书中包含了物理、生物、地理、医学等领域为人熟知的重大发现,例如,牛顿发现重力真的是因为一只苹果吗?被扔出去的回旋镖为什么能自动回到我们手中?为什么孩子通常和爸爸妈妈长得像?为什么疫苗能够帮助我们抵抗某些疾病?广阔的宇宙中除了星星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物质? 这些问题能够带我们走近一个个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科学家们经过不懈探索,寻找到关于世界运行规律的终极答案。他们是如何发现世界的奥秘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正静待你的到来,它们会告诉你人类的好奇心、想象力还有勇气和智慧能够创造出怎样的精彩。
-
低碳智享生活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编;中国标准化协会编著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大众不了解智能家居,对智能家居的使用还是处于探索观望阶段。本书将通过介绍智能家居的由来、定义、节能省电方案、场景产品介绍、支撑基础技术、基础标准、认证标识等方面内容,向大众展示取经实际应用的科技成果,同时希望大众对智能家居有新的认识,为今后大众从消费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路径,为大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可持续保障。另外,本书不仅是介绍科技知识,还将标准融入进来,让大众通过标准了解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