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物
-
雨林[德]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 ,[德]约翰·布兰德施泰特热带雨林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栖息地。在雨林残酷的环境中,为了适应和生存,生物进化出了前所未有、多姿多彩的形态。这种丰富是生命对严苛生存环境的回应,同时带来惊人的美丽。18世纪以来,人类逐渐开始大片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现代过度发展的畜牧业和油棕种植业已对雨林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出于经济目的而大面积破坏雨林的行为已成为雨林消亡的主要原因。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被破坏后往往是难以恢复的。森林的消失将通过降水的变化影响全球气候,而雨林物种多样性的消亡将使我们丧失认知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机会。保护热带雨林,关乎整个星球的未来。约瑟夫·H. 赖希霍尔夫近年来的一系列作品,每一部都让人大开眼界。在一个知识点较为杂乱的主题领域,他通过冷静的思考力脱颖而出,没有一味强调情况的严峻性,而是通过结构和数据讲清现实。——《南德意志报》当生物学家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讲述某个主题时,他总是能够引人入胜,信息丰富,发人深省。这部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在雨林中发现的美丽和生物多样性。——《吕贝克消息报》将雨林的美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拯救它。——《ELLE杂志》约瑟夫·H. 赖希霍尔夫和插画家约翰·布兰德施泰特打造了一本极佳的艺术品,他们在书中传神地再现了雨林之美:参天大树,吸食花蜜的小鸟以及在树梢缓慢移动的树懒。——《德国文化广播》
-
婀娜多姿的淬变董颖,马叶情,宋庆伟,隋佳轩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从变质岩基本概念着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变质作用、变质岩矿物特征、变质岩结构与构造和变质岩类型。按照变质作用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因素对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类型进行划分,介绍了主要变质岩类型及特征,阐述了变质岩用途及其分布规律。从组成变质岩的矿物之美和微观镜下之美探讨了变质岩之美。最后通过论述变质岩地貌的影响因素,结合变质岩地貌实例,介绍典型变质岩地质遗迹,带领读者领略祖国变质岩地貌的形成、变迁。通过变质岩的微观之美和多变的地貌特征,把变质岩的婀娜多姿呈现于我们面前。
-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菌类图谱盖立新,田恒玖,范雅倩 编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保护效率,实现科学保护、精准保护,需要开展本底调查,摸清家底,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数量、分布等基本信息。大型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本书记录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大型真菌,详细介绍了每种菌类的拉丁文、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等基本信息。调查结果表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丰富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重要的保护价值。
-
无土之地[美]乔·汉德尔斯曼全球95%的粮食产量依赖于土壤,然而土壤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被侵蚀。21世纪内,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大部分农田将失去表层土壤。气候变化造成的侵蚀加剧,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解决这场危机。当代著名微生物学家汉德尔斯曼面向非专业读者,颂扬土壤的能力,揭示气候变化、土壤侵蚀、粮食和水安全以及药物发现之间的复杂联系。她讲述了土壤的起源故事,解释了土壤如何被侵蚀以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从几千年来持续耕种同一土地的原住民那里吸取经验,为大规模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它将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代化农业,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出正面临的土壤困境。
-
海洋与文明[英]理查德·汉布林(Richard Hamblyn) 著,张焕香,白云琦 译大海与大洋有什么区别?海洋与陆地有明确的界限吗?在海浪中,流动的是能量还是海水?打捞沉船上的货物是否是合法的行为?德彪西的《大海》,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等海洋文艺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如何引发了捕鲨热潮?磷虾这样渺小的海洋生物对全球生态系统有多大的影响?以上问题都能在《海洋与文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关于海洋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意义的人文科普书。作者从海岸线、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海洋艺术五个方面精炼切入,不仅介绍与之相关的海洋知识、历史故事及细节,还展示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以科学、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的代表案例或作品如诗歌、小说、画作等,延展至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因此创造出来的文化,强调对海洋的保护与尊重以及海洋环境的未来前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索和解释海洋的世界。
-
醒来的河流肖辉跃这是一部描述河流的自然生态文学作品。作者基于从2014年到2021年8年间的观察,以一年时间为线索,用随笔形式纪录了靳江流域(湘江一级支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万物生长及物候变化,铺展开一幅新世纪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与博物学画卷、一段人与自然的传奇历程、一张河流生命共同体的巨大关系网。它讲述的既是一条河流的生命历程,同时也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觉醒,歌颂了人与河流、动植物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融入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更深层次的奥妙与乐趣,以更平等,更和谐的方式去保护河流生态系统。《醒来的河流》已入围湖南省“碧水青山新湖南”自然生态文学专题创作扶持计划。
-
修改基因[英]内莎?凯里(Nessa Carey)书稿讲述了基因编辑的故事,包括基因编辑的定义、基因编辑与基因工程的关系、基因编辑的相关实验、基因编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科学家将某一供体生物的DNA大分子提取出来,用内切酶和连接酶实现DNA分子体外切割和连接,使新的基因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21世纪,基因编辑的出现将基因工程推向高潮。不同于早期基因工程的片段式模糊操作,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单一碱基的精确修改,将基因修改也许会带来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书稿从植物、动物两个层面为读者分享基因编辑的核心技术与突破性实验,如无性生殖行军蚁基因实验、小麦基因组实验、动物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实验、基因驱动消灭蚊子实验、小白鼠皮毛颜色基因实验,探秘蓝闪蝶的翅膀为何永不褪色、美西蝾螈的再生能力、基因编辑对表观遗传的影响,展望了基因编辑的未来。作者倡导,基因编辑应科学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地球,不能用于生物武器,不能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作者强调,基因编辑只能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推进,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
时间[意]奎多·托内利本书是一本前沿、优美的时间简史。在书中,作者从经典物理中的时间、相对论中的时间和量子力学中的时间三个方面,带领我们沿着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时间,感受速度、悬念、加速和等待。本书不仅讲述了有关时间的科学理论和发现,还囊括了古老神话、艺术、诗歌、文学、历史,以及人类的恐惧。
-
气候变化[德] 施特凡·拉姆斯多夫气候变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它对于人类有着巨大而显著的影响。但究竟什么是气候变化?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必须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两位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施特凡·拉姆斯多夫和汉斯·约阿希姆·谢伦胡伯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情况,并指出了解决方法。
-
外国专家科学讲堂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 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