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莱恩·克莱格,[英]阿瑟·I.米勒,[美]罗杰·劳尼厄斯
《光之史话:探索人类对光的持久迷恋》我们无法想象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光的世界中,光既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钥匙,也寄托了人类的精神和希望。本书试图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时间旅行,将人类对于光的探索和感受娓娓道来。随着探索,光不断推动着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出现,它甚至还引导我们质疑现实的本质。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巨石阵中对光的崇拜,到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对光的革命性观察;从牛顿用三棱透镜将一束白光分解成了彩虹色谱,到爱因斯坦和费曼得出令人震惊的结论……本书探索了人类追寻光的非凡历程和不断被颠覆的认识。这本书呈现的不仅是人类探索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思想史。《一生万物:透过身体看宇宙万象》书带领我们从身体出发,去探索科学与自然的方方面面。有些探索与我们的身体大致相关,有些虽相去甚远,却有神似之处。从毛发皮肤延伸到夸克世界;从身体结构探寻物质的四种状态,再到地球的诞生;从一滴血讨论到细胞和遗传物质;从眼睛扩展到视觉、光子甚至整个宇宙;从胃探索化学元素,直至时空旅行……最后,回到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晦涩的知识不再难懂,一切都融会贯通起来。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和我们自己。《AI艺术家 : 人工智能的创意与未来》米勒在这本书中想要解答的,是如今人工智能领域最令人兴奋的那些问题。作者用大量例证阐述了机器创造艺术作品的可能性,并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相信计算机拥有创造力的世界。本书内容偏重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方面创造的成果,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例证丰富具体,又涵盖作者对创造力的理解,以及对众多AI 艺术大师创作过程的分析。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工智能在创造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还为人们提供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方法论。《奔月:一段太空竞赛往事》本书以太空探索的缘起开篇,详述了冷战时期美苏航天计划的种种细节,探索了那个时代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标志性驱动力:载人登月。作者将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放在同等重要的写作地位上,重新审视了两国的成败。其巧妙之处在于借助史料多角度还原了这段历史,剖析登月竞赛的复杂性及其根源和结果,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书中也就一些我们关注的问题作了详尽解释,例如:既然1969年能把人送上月球,为什么现在不再登月?苏联在起初领先的情况下,为什么最终会被美国击败?《在云端:飞行旅途中的科学》从我们踏入机场的那一刻起,各种科学原理就开始为我们表演。量子物理、相对论、混沌、分形……这些有趣的现象将接二连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飞行旅途中的每一刻都充满着体验科学的机会,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我们沿途遇到的种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安检仪如何工作?飞机跑道如何编号?飞机为什么能飞得起来?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风暴因何而起?导航系统如何运转?如果在半空中打开舱门将会发生什么?……作为飞行旅途的最佳向导,对于这些我们以往一直想知道或者一直没想到的问题,本书将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