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等
《阴条岭保护植物图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护等级、识别特征和生境分布,可供从事植物学的工作者、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科研人员、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的工作者,以及对植物学感兴趣的读者使用和参考。第一,本图鉴共记录保护植物100种(未重复统计),附有照片1080张,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7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2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49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7种。以上保护植物中包括新种2个,重庆市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5个。第二,物种按照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进行编排:石松和蕨类植物采用Christenhusz系统(2011),裸子植物采用杨永裸子植物系统(2022),被子植物采用APG Ⅳ系统(2016),其中重楼属采用纪运恒研究员的专著(2021);图鉴后面附有保护植物中文名、俗名和拉丁学名索引,方便查阅。第三,每个物种按照中文名、科属、学名、级别(指保护级别)、生活型、根、茎、叶、繁殖器官(孢子囊和孢子,花、果实和种子)、生境分布的顺序介绍,并呈现相应的照片。第四,保护植物级别简称如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物种简称为“国家Ⅰ级或国家Ⅱ级”,《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物种简称为“重庆市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物种简称为“红色名录极危(CR)、红色名录濒危(EN)或红色名录易危(VU)”,《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物种简称为“CITES 附录Ⅰ、CITES 附录Ⅱ或 CITES 附录Ⅲ”;物种级别按以上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