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神秘王国的马帮路陈晓玲在雨季来临前,我沿着享誉全国的马帮邮路,走进了梵文里意为女神巴丁拉姆居住的圣地的木里。走进木里,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一次探险和寻找的过程。那是一片古老神奇充满了诱惑的圣地,美国籍奥地利科学家约瑟夫·洛克曾三次走进去,把那片土地称为世上一处没有人知晓的仙景胜地。英国作家希尔顿则根据洛克的游记,创作了享誉世界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作品中的香格里拉酷似木里的山山水水。本书前言事先有朋友说:木里的路只适合男人去走,女人是难以走下来的。那片圣地,想象山有多高就有多高,想象水有多险就有多险,想象路有多艰难就有多艰难。但我还是走进去了,当双脚触及柔软的泥土,挂满了胡须般植物的千年老树,早已暗示了一个个让人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际遇。而蓝天白云下五彩缤纷的经幡在风中飞舞的声音,仿佛是上帝特意给我的一曲优美音乐,只为洗涤内心积攒的一切喧嚣,怀一颗虔诚的心静静走进木里。在木里,一些乡路全是吉普车或越野车才能去的泥路。一路尘土飞扬,却遮不住沿途盛开的杜鹃、茂密的森林和遥远的雪山。远远地就能依稀听见山头上那片废墟的寺庙里飘荡的钟声,它终年述说着世袭大喇嘛统治了三百零二年“政教合一”的厚重历史,那座沧桑的码尼堆却给这次行走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宗教文化气息。在木里,一些偏僻的乡与乡或村与村之间还保持着古老的马帮路。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马铃声声却牵引着我走进一个个原始美丽的村庄。在保持着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的纳西古寨俄亚大村畅游,在保持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的母系村庄利加咀漫步,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好客的村民都会给我一份回家的温情。走进木里,深深触动心灵让眼睛随时都会湿润的则是那些沿途相遇的人们。一个哑巴,会终年守侯着高原长海子,梦想着一生中要去转一次神山;八十岁都未娶妻的马脚子,出场就打破了传说中马帮路上风餐露宿的“浪漫”;一个乡林业员,想起当了一辈子马脚子的父亲,就想向父亲磕三个响头;一个疯了的女人,会在清晨为陌生的过客送一些柴,然后默默吸一支烟就独自离开……走进木里,向导哈日一路都在讲述在马帮路上流传的古老浪漫故事。那些故事,听了有些心酸,却又倍感温暖,那份温暖让我淡忘了火辣辣的阳光对皮肤的灼痛,淡忘了双脚翻山越岭磨起的血泡,淡忘了遭遇野性牦牛群袭击的深深恐惧,淡忘了穿越阿底山极度口渴极度疲惫时涌起的那份绝望……走进木里,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一次探险和寻找的过程。那些相遇过的人那些村庄那些风景都已深深镌刻在心底,无论今后行走在什么地方,我都可以随意地与它们静静对话,生命因此宁静而厚重,灵魂因此完成一次次的超度。
-
127天丹麦童话之旅王煜《127天丹麦童话之旅: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是一个北大女生在哥本哈根的生活与爱,127天的丹麦之旅,犹如安徒生的童话,恬淡而美丽。作者以日记的形式将一百多天里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包括学习、生活、旅行,以及对其文化氛围的感知,包括她的丹麦家庭和来自各常春藤院校的美国同学,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一段自然如流水的生活。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不在地图上,不在书本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你的脚下;去吧,让我们出发!这本书——从开头到结尾——部是在丹麦完成的。欧洲的风光很美,但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生活在童话王国的人们,同时拥有着童话的梦幻和生活的现实——他们在心底保持着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无论生活展开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他们都会执着地爱她,含泪爱她,直到永远。塞纳河边的旧书市一度是体现老巴黎文化的地方。当我远远看见那些小摊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是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这些熟悉的名字,然而走近了才发现,今日的摊主们都有着相当敏锐的商业嗅觉:为了吸引游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书摊变成了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店,书籍反倒成了次要的点缀。走过这些所谓的书摊,我真的在怀疑:这是不是那个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是不是雨果、莫泊桑们的巴黎?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美)约翰·斯坦贝克《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 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1947年冬天,铁幕降下,冷战开始。为了报道铁幕后的苏联的真实面貌,斯坦贝克和卡帕踏上了俄罗斯大地,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真实展现“伟大的另一面”——俄罗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贝克充满热情、同情而又幽默生动的文字和卡帕卓越的摄影写真技巧,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本书至今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作为一部魅力非凡的游记,《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和斯坦贝克的另一旅行杰作《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长期受世俗瞩目,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
-
缺氧日记郎峰蔚第一次喝藏茶、第一次患严重的高原感冒、第一次吃海拔最高的饺子宴、第一次体会珠峰测量队员的艰辛、第一次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过夜、第一次进行最累而又最兴奋的现场直播、第一次欣赏八廓等白天的繁华和夜晚的宁静、第一次经历“一半是狂风,一半是烈日”的煎熬,这里是一个普通女记者在珠峰地区五十天的特别生活!2005年4月郎峰蔚作为“2005珠峰复测”外业测量队随队记者进行跟踪采访,并随队在珠峰上生活了五十多天。作为队里唯一的女性,她见证了珠峰高度改写的历史。这是一名女记者在珠峰生活50天的日记,笔触细腻,感情真挚。字里行间真实地记述了一个内地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艰苦的适应过程,记述了一名记者在珠峰大本营进行采访报道的敬业精神,记述了一个女人在西藏、在珠峰五十天生活的喜怒哀乐。
-
太阳号草船远征记(挪威)托尔·海尔达尔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比哥伦布早两千多年?他是谁?他来自何方?他怎样到达美洲?“太阳”号草船将引领你展开一段险恶的发现之旅……托尔·海尔达尔,这位1914年出生于挪威的当代杰出人类学家和海上探险家,演绎了比哥伦布还要惊险、比麦哲伦还要神奇的英雄史诗。他质疑哥伦布之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权;他质疑太平洋海上文明的传播方式;他大胆勾勒几千年前亚非欧文明的海上传播线路;他组织了几次震惊世界的探险之旅。他的结论——惊世骇俗,震动学界,重绘人类文明史!
-
大败笔老枪 著曾经,云南泸沽湖最美的时候,会让你的每一瞥都成为不能淡忘的经典。没有新建的水泥建筑,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吵闹喧嚣,没有因为铜臭而变质的民风。周庄本是绝色美人,烟柳画桥、水边人家,曾经让三毛留恋,让陈逸飞拜倒,但现在其过度膨胀的逐利行为却已经让这个美人褪去了颜色。……人文精神不是空话,它需要依托在具体的、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甚至是民族尊严的某些载体之上。
-
重走长征山地张卫 著总有一种精神曾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曾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红军长征胜利70年了,他们当年在西部山地播下的种子,今天结出了怎样的果实?山地人民在怎样生活,他们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惑、解决的办法等,无不留给我们悬念,我们走近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辽阔亲切的心灵震动。作者历时数月、行程上万里,采访了长征山地数以百计的老红军、老干部、农民、牧民、专家、学者等,融合人文、地理、经济、历史等,写出这本气势磅礴的长征新读本。
-
绿色安息日(挪)海尔达尔 著,赵惠群 译这是一趟温馨的天堂之旅,一次惊心动魄的野外体验,一部激情似火深具灵性的回忆录,这是被探险之父的托尔·海尔达尔四本经典探险作品之一,作者以诗人的热情和美学的表达,创作的一本脍炙人口的抒情探险作品,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传奇经历。新婚的托尔和里芙立志找到一个人间天堂,远离文明的包围。他们来到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小岛法图西瓦。在那里,他们向质朴的原住民学习如何用竹子搭建小屋,找寻可以食用的水果、坚果;每天清晨在如梦似幻的景象、气息和声音中醒来;与食人族后裔共同生活、享受真正的海阔天空、倾听那古老悠长的传说……这一段天堂之旅点燃了托尔·海尔达尔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促使他的兴趣、志向由动物学转向了人类学和探险,于是才有了后来令世人瞩目的越洋壮举。
-
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美)斯坦贝克 著,麦慧芬 译《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是斯坦贝克自己最满意的一部游记。书中有他横穿美国大陆的独特体验,有对森林、草地、沙漠、公路、乡野、教堂等多种自然与社会风景的生动传神的描绘,以及在多事的1960年代初期,他对美国社会的复杂见解,是重新认识美国与美国人的一面明镜。
-
探访京西古村落孙克勤,宋官雅,孙博 著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远近分布着30多座古村落。它们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这片明山秀水之间。这里峰峦叠翠,沟谷纵横,古道蜿蜒,是北京的西部屏障和交通要道;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是北京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名山荟萃,古刹错落,饱含浓郁的宗教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作者一行数人,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几十次往返穿梭于京西的门头沟山区,采访、拍摄、搜集第一手资料。本文以大量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了世外桃源般的山村景色及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读者呈现了古村落的沧桑历史、悠久文化和经典民居,为“背包游”和“自驾游”者展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