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交易至简简放本书以作者这个职业投资者的第一视角来讲解其自己总结的市场投资方法,其交易理念崇尚大道至简,精炼为3L(动量主线+最强逻辑+量价择时)体系,他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心法。其心法可以用几个词概括:空杯心态、跟随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无法改变市场,只能改变自己。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主要讲解了交易中的痛苦根源即常犯的错误和成功者的特征;第2章主要讲解了交易中的思维偏见与思维误区,如达克效应、思维定式、线性思维、锚定效应等;第3章主要讲解了交易赢家的思维模式,如空杯思维、概率思维、右侧思维等;第4章主要讲解了交易体系的底层逻辑,如构建交易体系的系统性思维、股票的定价原理等;第5章主要讲解了如果构建交易赢家心理,如交易者的人格特质、交易者的三个层次、顺应外部变量和控制内部变量等。 全书内容丰富,思维模式适应性强,不仅仅针对交易者,也是帮助个人成长的一本书。
-
投资交易笔记董德志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过程。从世界到中国,从宏观经济到资本市场都处于深刻的变化中,债券市场也正处于这一伟大的变革进程中。在回顾近些年市场发展与投资思路的基础上,笔者在已有美林投资时钟、“货币 信用”风火轮等多框架之外,试图探索诸如信贷库存周期等新思维,并进一步扩散合成各类投资逻辑以期形成更为全面综合的投资框架。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债市已愈发与股市、商品市场相融,多资产之间的相互校验已经成为资产配置的主流方式,笔者在此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策略的基础在于宏观经济研究,笔者扬弃传统宏观经济预测的技术分析思维,从前瞻指标到同步指标的角度进行创新的探索。本书依然以中短期策略方法为主要出发点,但是兼顾了利率长期趋势判断的理论总结与实证探索,以期构造更为宏大的视角。若干年以来的市场观点与思维争论也都融合在各章节中,形成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与痕迹。本系列丛书一脉相承,层层创新,步步完善,不断描绘中国债券市场的诸多亮色。
-
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程芳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先行之路,引导经济发展实现绿色转型,构建环境和经济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局面,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但是,相对于经济稳步增长的态势,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质量改善的压力。基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由于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污染排放需求,经济在量上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仍需一定的时间。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要逐渐被摒弃,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本书选择1998—2018年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集,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三个层面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进一步过渡到环境规制的具体形式以及经济增长中“量”和“质”的二维视角,并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三大层面展开文献梳理并进行文献述评。第二部分包括环境规制现状、经济增长现状以及两者理论关系的推导。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内容,探讨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量”和“质”的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贸易开放视角下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四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本书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具体研究结论,并从完善市场化环境政策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和拓宽国际贸易渠道四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试评价玉山,包玉海,迟文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定区域在一段时间范围内,在满足其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环境功能具备维持稳态效应的前提下,该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由水、土地等资源承载要素和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等环境承载要素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最直接的手段。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研究建立内蒙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对于我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内蒙古,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具有重大意义。
-
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陈平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相伴随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社会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本书首先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逻辑分析框架考察新中国70年的税收制度历史演进过程。其次遵循这一逻辑分析框架,在总结税收制度改革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基础上,从发挥税收整体性功能视角指出国家治理目标导向下的现代税制应当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但改革不可避免地受到税收征管水平不高、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紧张、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不强等条件的制约。进而以2013-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在评估省域层面的国家治理绩效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近6年来税收制度改革的国家治理效应。最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具体措施和配套机制四个维度给出税收制度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
农地权能禀赋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和路径研究李帆本书的主题是:农地权能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和路径。耗时五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入户调研,获得了详实的一手数据,找到了理论机制和经验路径。主要内容如下。内容一:重要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和农地制度演化历程。厘清土地产权禀赋的内涵、构成与表征等,提出农地权能理论,描述历次土地制度改革下农地权能的演化路径,总结现行农地制度的产权特征。内容二: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依据农地权能理论,借鉴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土地流转影响农地经营效率的理论路径(子路径)和农地产权认知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路径(主路径),提出假说,以备实证检验。内容三:土地流转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经营效率,依次检验土地流转、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关系。重点说明农户土地要素配置行为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关系。内容四:农地产权认知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依次检验土地配置、劳动力配置和土地劳动力配置影响下,农地产权认知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重点说明土地配置和劳动力配置在这条路径中起中介还是调节作用。
-
旅游业、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赵磊本书在充分回顾国内外旅游业、(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体系与文献观点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测度,然后将其作为关键的兴趣变量,与旅游业变量以及交互项同时纳入经济增长决定方程,进而构成以中国省级层面的经济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能够兼顾捕捉“静态影响、动态滞后、门限效应和空间溢出”四类特征的多种面板经济计量模型,从而希冀借助于严谨的计量经济回归技术,系统深入地考察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及交互、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
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杨海兰,石相娇在当今时代巨变的背景之下,企业变革的具体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独特价值?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对企业产生正向影响?不同性质的社会责任影响是否不同?本书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背景,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绿色环保为理念, 以推进企业实现独特价值、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绿色创新为联结点,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等多种理论,从企业及社会现实出发,系统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问题。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驱动机理研究周纪昌,张梦雨,王彦杰,刘鹏本书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数字经济、经济增长等内容进行介绍,说明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从宏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基于2015—2018年267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和门限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第五部分运用空间截面计量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第六部分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存货管理、企业财务与税收、企业价值链、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企业网络结构关系的改变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企业行为改变的影响机理;第七部分从政府参与数字经济的内在动因、内容诉求、政府与企业博弈关系的数字化改变、经济社会治理机制的数字化改变、政府参与国际行为的数字化改变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政府行为改变的影响机理;第八部分一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核心地位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新特征,另一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消费者福利、消费者个性定价、消费支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影响;第九部分分析了数字经济是如何驱动平台企业行为、电商行为发生改变的;第十部分是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
中国工伤预防管制改革研究汤梅梅,朱衡,蒋玲面对劳动安全保障不完全、企业经济负担重的双重难题,要求政府不能只强调工伤预防管制所带来职业工作环境改善的社会安全效益,而忽视企业经济发展。本研究遵循从社会管制经济学理论中探索“共赢”的工伤预防管制作用机理—在现实中寻求“共赢”管制理论存在的可能性—以中国工伤预防管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为了实现“共赢”的工伤预防管制而深化改革的逻辑思路,并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证两大核心层面展开研究。(1)理论层面。基于风险工资理论、贝克尔理论、“波特假说”理论。首先,从社会管制经济学发展脉络的视角出发,追寻政府进行工伤预防管制改革的缘由。由于信息不对称,劳动者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达到最佳安全保障。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受伤工人安全权益,政府通过工伤预防管制强制要求企业承担所有责任,保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对称的安全工作信息,以此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政府实施不适宜的管制强度使得企业对工伤预防管制措施不满,引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叠错,加重了企业经济负担。为了消除政府与企业目标的异质性,政府调整工伤预防管制力度,激发企业形成安全激励机制,并通过提升自身安全技术达到“共赢”局面。然后,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中国当下的工伤预防管制体制,从社会安全效应与经济效应两方面剖析中国管制未实现“共赢”局面的作用机理。(2)实证层面。本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发现“共赢”局面的关键是设置适宜的管制强度,引发高效率的工伤预防管制,从而激发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若管制强度设定过低,劳动者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若管制强度设定过高,企业则无法从工伤预防安排中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研究选取工伤保险费率作为政府工伤预防管制强度的代理变量,基于分步评价的思路,先评估实施工伤预防管制已取得的安全效应水平,再对企业经济绩效评估,检验现阶段中国未实现“共赢”局面的原因是否由不适当的管制强度,引起微观经济主体安全投资行为的转变,进而导致宏观安全效应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