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港股直通车简军通车”将为内地股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但再成熟规范的交易环境也有风险。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港股热潮中规避风险、把握机会并最终实现赢利,学习其交易规则及投资技巧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该书将为你带来最完善、最方便的港股交易指南,助你搭建理性投资组合,跑赢大盘。一书在手,玩转港股。
-
资本盛宴熊焰 著中国产权市场的独特性,在于每一项重大的国有产权交易都备受关注,几乎都伴随着是否有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内幕交易或资产流失的疑虑,类似的疑虑累积起来,又进一步引发了对改革的合理性的质疑。同时,国有企业牵涉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与失业,牵涉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涉及关于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道德评判,因而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产权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转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产权该不该卖、谁来决定卖还是不卖、怎么卖、卖给谁、卖什么价的问题。虽然还有一些诸如既得利益者干扰、出价最高者未必最优、并购的隐秘性和“见光死”等问题没有一个标准解决方案,但总体上来说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得到了规范,国有资产在有序流转过程中实现了保值增值。作者2002年投身产权市场,主持北交所多年,是产权市场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书中深入分析了中国产权市场“3号令”执行前后的变化.讲述了产权市场的曲折故事。从产权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索了产权市场与多元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积极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的广大读者来说,《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股市什么时候垮?朱晓翔揭示全球历次股灾规律性前兆,把握中国股市脉搏。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泡沫经济,看看现在的中国股市,你就知道了。——美联储前任主席 格林斯潘数百亿美元通过地下钱庄偷渡中国境内,它们等待什么?数千亿资金涌入中国楼市、股市,它们期待什么?处于旋涡中心的中国股市,如何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正确的航向?取消金融防火墙之后,中国股市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股市有风险,特别是现在有不少人借钱炒股,风险很大。——吴敬琏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当前的国内股市完全是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市场,是一个炒作十分疯狂的市场,是一个股份与上市公司基础业绩没有关联的市场,是一个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层以推高股价来转移国家与社会财富的市场,是一个贪婪与恐惧笼罩的市场……而这样的证券市场应该不是中央政府所要发展的市场。——易宪容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我认为,大盘还是好的。大家应对中国的牛市有信心。——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股市过热,正在出现泡沫化,因此中国股市未来的升值空间不是很大,这是我减持中石油的主要原因。——沃伦·巴菲特 美国“股神”我仍然看好中国股市80年,中国股市今后80年甚至100年内都将影响世界股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会一直上涨80年,波动在所难免。——吉姆·罗杰斯 全球著名投资大师我相信,中国股市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前肯定会保持平衡运行。——乔治·索罗斯 量子对冲基金创始人拥有百年基业的英国中央银行,一天之内被索罗斯以“组合拳”击倒;快速腾飞的亚洲“四小龙”,在国际游资的强大冲击下,十多年经济成果毁于一旦;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一次大跌造成世界股市连锁反应,华尔街一天蒸发掉6000多亿美元……在这些惊心动魄的较量中,谁是左右胜负的关键?金融寡头、基金经理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股市红绿相间的数字跳动之间,有无一双无形之手操纵着一切?谁真正拥有股市话语权?本书通过描述历次世界金融泡沫和重大股灾惊心动魄的故事,揭示了股市这个现代金融工具在近300年来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通过分析一些很基本的但被我们忽视的层面,化繁为简地带领读者了解股票和股灾的本质,为广大散户防御股市风险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
赢在华西刘世英、冯治《赢在华西》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年产值上亿元的村庄屈指可数,而华西村的产值却高达400亿元,这不能不说是区域经济的奇迹。即使作为企业集团,华西集团的产值也远远超过国内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样一个从农业走向现代化工业的商业奇迹,究竟如何诞生?华西村的经济传奇背后,究竟隐藏着那些秘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华西凭借什么机遇和自身条件发展至今?《赢在华西》一方面从管理、机制、人才等角度横向分析了华西村发展的内部优势,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上描写了华西村领导者和创业者如何成就这样一个乡镇经济奇迹。
-
出轨刘华、左志坚《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主要内容是娃哈哈与达能合资11年来,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这起合资事件一度被外界评价为达能跨国并购案的得意之作。然而2007年初,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却引爆了合资双方的商标所有权之争。随后,娃哈哈与达能展开眼花缭乱的攻防战,使得这桩貌似美满的“跨国婚姻”彻底破裂。在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在娃哈哈的20年企业史上,宗庆后与国资股东、政府主管部门、内部员工、经销商、达能(战略合作伙伴)、乐百氏(同业竞争对手)、各项目所在地方政府等展开了激烈搏弈,游走于规则与潜规则之间的强人企业家宗庆后,在和法国达能集团的合资企业经营之下,悄悄的布局了大量的“体外循环”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产权之争,最终导致了双方的磨擦升级,最终爆发了2007年度最受关注、最受争议的“娃哈哈?达能”争夺产权事件,《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以此事件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紧紧围绕这一事件,从事件的肇始、发端、铺展、截至目前的最新动态等,全面地描写了事件的整个过程,以及相应的鲜为人知的背后内幕。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调查和丰富的资料整理,解开了一起多年看似美满的跨国并购“婚姻”是如何最终“出轨”的。《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文字生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且有不少独家内幕,写出了一个相当精彩的商战故事。
-
股神有道高先民《股神有道》从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发,以巴菲特的创业历程、事业发展为线索,以巴菲特的对外书信、媒体采访、公开演讲为素材,全面考察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投资实践,提炼出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哲学、股票投资理念。《股神有道》旗帜鲜明地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又没有简单说教,而是详尽地收集了巴菲特投资实践的资料,向读者渗透理性投资的观念。《股神有道》更引用牛顿、丘吉尔的逸事,向那些过于自负的投资者提示风险;引用温切尔的故事讽刺股市黑嘴、并揭示市场预测的不可靠性;引用货币学派大师费雪的故事来证明,经济学家对市场的判断常常不可靠……《股神有道》以巴菲特故事为经,以《道德经》原文为纬,用中国智慧奥义提炼巴菲特投资理念和处世哲学,也是以巴菲特故事来诠释《道德经》。实际上,作者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中国道家思想一脉相承。
-
货币贵族(美国)(H.W.Brands)H·W·布兰兹 著;楚建海 译编辑推荐依据历史事实,辨析错综复杂的权力利益纠葛,解读历史真相,探究世界金融秩序的发展脉络。再现美国货币贵族为争夺货币控制权而进行的殊死博斗,还原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持续百年的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一百多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一代又一代的政客和他们的经济智囊,政党的兴旺衰败以及政客的得势没落与之命运攸关。做对了,你将得到丰厚的回报;相反,等待你的只有死亡。没有哪个问题像它一样,始终如一地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个问题就是——货币问题。印制纸币同征税相比是如此简单,一个拥有货币发行权的政府很容易滥用这种权力。 汉密尔顿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但绝没有授权国会将发行货币的权力转让给任何私人银行。 杰斐逊总统良心告诉我,杀死第二银行这个“破坏魔鬼”是正确的。我毫无畏惧……政府不可能向魔鬼屈服。 杰克逊总统一只“黑手”控制了我们的货币,它在偷美国的钱。一只“吸血蝙蝠”咬住了美国经济的动脉! 摩根 内容简介本书为你再现了美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货币贵族为了争夺货币控制权而上演的持续百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美国政府建立的那一刻起,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是一对“死冤家”。民众希望政府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还希望政府能阻止财富和权力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中;而资本家希望政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希望政府能成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银行并能在不受民众控制的环境里进行交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为,政府控制了货币的供给就掌握了国家的命运,他最终打败了亲资产阶级派系,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诞生了。围绕着美国第二银行的存亡,尼古拉斯?比德尔与总统安德鲁?杰克逊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斗争,最终第二银行不得不关门大吉。杰伊?库克内战中通过承销债券为政府融资,他那精湛的营销手段为政府筹集到了数亿美元的资金。杰伊?古尔德这名华尔街上的阴谋家在纽约市场上对黄金进行逼空操作,要不是政府的干预恐怕他的阴谋就要得逞了。J.P.摩根,这名最伟大的资本家手中的权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面临流动性危机时都不得不请他出手相救?????? 作者简介布兰兹,住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因《美国第一人: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生活和时代》而成为普里策奖候选人。作者著有20多本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安德鲁?杰克逊:他的生活和时代》、《孤独的国家:得克萨斯州独立战争史诗》、《黄金时代:加州淘金热和新美国梦》、《美国自由主义的离奇之死》、《美国第一人: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生活和时代》、《企业大亨》、《美国欠世界什么:为了外交政策的初衷而努力》等等。 目录前言 货币问题第一章 资本贵族第二章 银行之战第三章 联邦债券第四章 黄金大阴谋第五章 政府的保护神结语 回答货币问题后记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第一章 资本贵族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1exander Hamilton)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其一生颇具戏剧性。他是一个私生子,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中的尼维斯岛,由于出生的非法性,他一直想摆脱这种不好的名声。作为一名纽约商人在圣克罗伊岛开设的商店里的13岁的职员,他迫不及待地想找一个更好的职位。“我憎恨职员地位的卑微以及工作环境的恶劣,好像上帝总和我过不去,”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希望爆发一场战争。”…在商店里的生活教会了汉密尔顿关于金钱和交易的知识。他们的商船活跃在三角贸易的航线上,在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三个帝国之间做朗姆酒、鳕鱼、面包以及骡子的生意,以里弗尔。、英镑或美元定价,以黄金、白银、土地以及合约作为保证。但是,货币总是紧缺,远离宗主国使交易很难进行。他的老板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离开该岛去了纽约,他就在给他老板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很忧虑,不能完成您布置的任务,因为钱不够。”后来,汉密尔顿离开西印度群岛来到了纽约,这时货币仍然紧缺。1772年一场飓风摧毁了圣克罗伊岛,但却给汉密尔顿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他对这场飓风的精彩描述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存在。“上帝啊!真是太恐怖了,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狂风怒吼,海水咆哮,流星拖着尾巴划破长空,闪电的强光让人眩晕,房子的倒塌声、刺耳的尖叫声、悲泣的哭喊声不绝于耳,就算是天使看到了这些也会大吃一惊的。”…也许正是这栩栩如生的描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也许是他自身表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染了大家。“小人物们,你们的坚韧和决心都跑哪里去了?”他呼唤人性,“瞧瞧你们可悲无助的处境……不要太在意自身的得失,学学无私的上帝吧。”也许是他善于奉承有势力的人,“我们的将军制定了若干条有益的、人性的规定,并且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都显得很人性。”别管出于什么原因,一部分人认为汉密尔顿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人,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伟业,于是便资助他到纽约去读书深造。汉密尔顿匆匆完成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习,由于该校不同意汉密尔顿快速学习的计划,不久他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而此时乔治国王同他的美洲殖民地的居民之间有了些麻烦。汉密尔顿支持这些美洲人并声称:“美洲人天经地义地像其他国家的国民那样享有自由。”他还决定在商业方面同英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那是连接美国殖民地和英国的重要纽带。“有人认为:迄今英国仍靠自己的优势控制着两地间的贸易,所以没有了进口我们就彻底失去了财富的资源。是这样吗?答案恰恰相反,没了英国,我们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比它更先进的生产力。”汉密尔顿声称经济统治着整个世界,但也许不会马上是这种情况。美洲的英属殖民地就像是一个投资,如果这个投资被证明是没有利润的话——如出现全民抵制英货这种情况,那么英国的殖民者就会受到创伤。全民抵制英货活动不仅会让英国的商人屈服,最终也会让英国政府屈服。以经济的方式来对付殖民者有时是很难起效的;当1775年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的美国民兵和英国正规军爆发战争的时候,全面抵制英货活动就急需美国军事上的配合。大陆会议决定任命乔治·华盛顿这个最有资历的政府官员为大陆军总司令,并在波士顿阻击敌人,汉密尔顿则在曼哈顿岛与之遥相呼应。他汉密尔顿声称经济统治着整一方面谴责他亲英的同学,另一方面又 个世界。设法营救那些被英军俘获的炮兵,并组织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炮兵部队,还被任命为炮兵上尉。纽约的反击战失败了,在撤退过程中,汉密尔顿率领他的炮兵部队负责殿后,掩护主力撤退。他的英勇和能力赢得了上司的赏识,曾两次被任命为战时副官,但他拒绝了,理由是这种“人身的依附”…会损害他的名誉。事实是他已经有了更好的打算,当华盛顿邀请其做自己的副官时,他立即就答应了。这个年轻人,不是20岁就是22岁,他的生日很长时间都存在争论。一个年轻的军官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汉密尔顿的情景时说:“我看到一个小伙子,他体格瘦小甚至有些虚弱,戴着一顶竖立起来的帽子,帽檐被拉了下来遮住了眼睛。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一只手放在了身边的加农炮炮身上,还不时地轻轻地拍着,就像是在抚摸自己的战马或宠物。”汉密尔顿的雄心壮志使他在众多为华盛顿工作的属员中脱颖而出,他善于洞悉上司的想法,并能比别人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不久之后他便荣升为华盛顿将军的陆军参谋长。美国的立法委员会拒绝为大陆军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这一点让华盛顿和汉密尔顿都感到很沮丧。汉密尔顿在福吉谷的露营中用几乎冻僵的手草草地写着:“这些人愚蠢、性情反复无常、目光短浅,他们的所作所为正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对于军队的管理是极其无力的,没有决定性且缺乏远见。”军队缺衣少粮,没有统一的制服,饥饿、疾病一直困扰着士兵,使他们变得很暴躁。汉密尔顿既指责立法人员的渎职,又抨击美国的政府机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州政府的权力过大。“每个州为了提升本州政府的地位,繁荣自身的经济,都竭力遴选最优秀的人扩充自己的政府。”只有那些二流货色才会在大陆会议工作,但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将本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涉及邦联的事,地方改府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他们则表现得很有远见。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否则美国将不复存在。”整个冬天大陆军都在山谷里休整,没有什么战斗。此时汉密尔顿才得以有时间拜访朋友,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对于后者,他像往常做任何事一样,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我最看重相貌,因而她一定要年轻漂亮;知道的不一定多,但一定要通情达理;生育能力强,但不想生过多的孩子;温柔贤惠,因为我自身就是一位追求忠诚的狂热者;脾 可以说美国独立革命的核心气好,我最讨厌泼妇;持家有道,既不 问题就是“钱”的问题。贪财又不吝惜财物;她的政治信仰无所谓,我相信我有能力说服她接受我的信仰;她可以是基督教徒但绝不能是天主教徒。”汉密尔顿特别提到了涉及钱的问题,他说:“钱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对方越有钱越好……我没有很多钱,而且不善于靠财产和产业赚钱,所以她若想过奢侈的生活必须自己负担那些开销。”伊丽莎白斯凯勒是一个不错的女孩,符合汉密尔顿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她有一双棕色的眼睛,身材也不错,关键还有一个有钱的父亲,所以在1780年12月两人便结了婚。二人的结合解决了汉密尔顿的经济问题,但美国还在为“钱”的问题而苦恼。可以说美国独立革命的核心问题就是“钱”的问题,美国的殖民者先是抱怨,后来发展成为抵制英国的税收,这不是出于什么信仰而是因为他们尝到了自由交易的好处。英国政府的殖民地政策也反映了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即金银是财富的代表并且只能存放在宗主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殖民地缺少硬通货。英国的货币——纯金的基尼。是极其稀有的,较为稀有的货币有银质的英镑和先令,它们可以作为额外的通货使用,而用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银铸造的西班牙元数量很多,可以作为辅助的通货使用。尽管西班牙元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还是不能满足殖民地交易的需要,所以美国的商人又使用当地土著居民的钱(一串串的贝壳或珠子),本地货币(对于烟草、大米、其他农作物以及土地的要求权)以及殖民地政府发行的纸币进行交易。特别是对殖民地政府发行纸币,英国政府很不满意,他们认为那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于是就在18世纪60年代宣布了这种行为是非法的。没想到,英国政府的这种行为竟成了革命的导火索。英美战争爆发了。战争加剧了美国通货的紧张,因为此时英国政府不仅削减了对美国的货币供应,还抵制两国间的贸易。一些新近宣布独立的州以及大陆会议发行了纸币,但由于没有金银作为信用支持,这些纸币不仅迅速贬值了,还产生了“比大陆会议发行的纸币还不值钱”这样的带有讥讽性的说法。法国政府为了支持美国革命,向其提供了数百万面值的里弗尔——这是一种只有名义含金量的货币,这笔资金的大部分都用来在欧洲购买舰船和武器装备了,所以这些钱并不能解决美国通货短缺的问题。(正是由于资助了美国的革命,路易十六统治的法国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里弗尔无法维持与黄金的比价,最终这也起到了法国革命的“加速器”的作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深处华盛顿将军军营的基层,所以对于“钱”的问题看得很清楚,并越发不耐烦了。“最大的失误就是国会手中没权力”,汉密尔顿声称。大陆会议的权力太小,州政府手中的权力过大。因为这些州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法律而没有照顾到大陆会议的利益。州政府 大陆会议的手必须牢牢地握还会插手军队事务,这影响了整个军队 住国家的“钱袋子”。的效率。更致命的一点是,州政府拒绝交出手中的征税权,从而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汉密尔顿说:“国家没有征税权的话,大陆会议就只是个摆设罢了。因而,大陆会议的手必须牢牢地握住国家的‘钱袋子’。”汉密尔顿提议要重整美国的政府结构,按照他的想法,国会在战争、和平、贸易、财政以及外交这些方面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其中财政方面的主权尤其重要,只有国会才拥有像铸币、设立银行这些方面的特权并负责像拨款这种与一国的财政相关的事务。至于收入方面,大陆会议可以通过征收像土地税、人头税这样的税基广、征收便利的税种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再加上只有大陆会议有处理贸易和土地交易的特权,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财政的充足和政府的长久稳定。在汉密尔顿看来,建立一个中央银行迫在眉睫。事实上,不久之后他就真正成为了美国银行界的权威。尽管当时他对于银行业的了解并不多,也仅仅局限于历史的学习以及自己对于其他国家该行业管理方法的借鉴罢了。但这些知识却让他深信一点,那就是“设立中央银行,而该银行完全隶属于一个依照宪法设立的中央政府,不仅可以在国家处于良好形势时锦上添花,还会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雪中送炭”。国会通过发行债券和纸币来为战争筹资。而债券的发行情况既要受到国民爱国心驱使下的认购热情及外国人对美国战事的预期的影响,又要受到作为信用支持的资产数量的限制。否则就可能带来恶性的通货膨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会让国民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而这同发行债券的初衷是相悖的。但中央银行的设立会让上述的问题迎刃而解,它可以以金银这些资产作为信用支持的银行券的形式进行信贷业务,而这些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可以起到一国货币职能的。汉密尔顿认为银行家做事要比政客们慎重周到,尽管他并不把银行制度成败的“宝”压在这些银行家们身上。银行家一般做不出一些“过头”的事情来,因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非常注重时刻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就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利益而设立的,关系国家的未来——这也是汉密尔顿设立新银行制度所秉持的重要一点。而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不想持有中央银行就是为了这个国家的 国债,因为这些国债在他们眼皮底下贬利益而设立的-关系国家的未来。 值了。对此汉密尔顿认为:中央银行的作用就是吞进吐出这些债券,保持这些债券信用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 们尽快成为债券市场构成的全部或一部分,尽快升值,并让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分享国债带来的利益,这样就有人愿意为这些国债埋单了。显然美国没有对汉密尔顿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也包括银行方面的改革。因为整个国家都投入到战争中去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在美国取得萨拉托加战役大捷后法国政府参与了进来,但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沮丧的一件事,那就是本尼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 Arn01d)将军叛变了。当这件事被传开的时候,汉密尔顿组织了一次同阿诺德的妻子和华盛顿之间的见面,其间阿诺德的妻子也带去了她那年幼的孩子。后来汉密尔顿在写给妻子伊丽莎白-斯凯勒的信中这样描述当时的阿诺德夫人:“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悲伤的一幕,她是一位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的外表和行为使我们确信她是无辜的,对丈夫的事情事前是一无所知的。”但后来的种种事情表明阿诺德夫人在揣测别人的想法方面比汉密尔顿要厉害得多,她欺骗了所有的人,因为从一开始她就参与到了丈夫的计划之中。汉密尔顿遇到了尴尬,看来他也有看人走眼的时候,再后来他同华盛顿之间就起了一些摩擦。汉密尔顿尽管崇拜华盛顿,但不会刻意地去迎合他。这并不难以理解,因为华盛顿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冷淡的人。有件事让汉密尔顿感觉很不舒服,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名抄抄写写的文职人员,当看到别人都能立战功时这种感觉就尤其明显。1781年在给岳父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谈及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3年里,我已经不觉得同他之间有什么友谊了,尽管我从没流露出这一点。”在这封信中他还提及了自己已经不再为华盛顿做事。辞职一事显得很仓促,起因只是汉密尔顿一次开会迟到而已。“汉密尔顿上校,你让我足足等了十分钟。我必须告诉你,先生,你这样做是对我的极大不尊敬。”汉密尔顿转述华盛顿当时说的话。说实话,汉密尔顿早就不想干了,只是苦于没有理由,这次他终于找到了借口。“我没有反驳什么,只是说出了我的想法。‘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if(document.getElementById('dv_ForFind')==null){document.write("书摘与插图");}书摘与插图
-
性越多越安全(美国)史蒂文·兰兹伯格 著;蒋旭峰 译防治艾滋病或性病,单一性伴侣是最有效的方式吗?大象濒临绝种,实施禁猎对大象的保育是好消息吗?当灾害发生时,政府直接补助灾民最有成效吗?多子多孙多福气,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是否知道,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可能是愚蠢的问题,而传统智慧也可能是错的。如果常识时时用它“理所当然”的面孔蒙蔽了我们发现真相的能力,我们又能用什么办法破除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误解”?以“视角前卫、笔锋犀利”著称的经济学家兰兹伯格再一次将他诙谐与锐利的经济分析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剖析人们的理性决策到某些荒唐的非理性行为,从而教你发现每一个日常行为及社会怪诞现象背后都有其特别的原因。这部妙趣横生的作品给你带来快乐而惊奇的阅读体验,你会了解到很多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能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而很多看似合乎逻辑的行为却完全站不住脚。如果你的常识告诉你上面的问题是肯定的,那你可能需要翻翻这本书。记住,常识也曾告诉过我们:地球是平的。
-
保险不是套梁泓漪《保险不是套》以随笔形式觎读行业,以案例表达主旨,行文优美,生动好读,有助于保险从业者提升业务能力,沟通客户,同时也有助于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再认识。《保险不是套》为买、卖者之间腾出了一块清晰、独立的思考空间。
-
大泡沫(美国)丹尼尔·格罗斯 著;魏平 译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从英国的南海泡沫和英格兰铁路狂热,从美国的大萧条到纳斯达克泡沫。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泡沫现象? 没有什么事比眼看着一个朋友变富更困扰人们的头脑和判断力了。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前,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日本的街头巷尾充斥着“炼金术”之类的大众读物,“股市不败”和“地价不倒”成为盛行一时的神话。没有“疯狂”,就没有“泡沫”。当牙医也开始给你推荐股票时,股市的风险一定很大。只有当泡沫破裂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是否存在泡沫。如果投资者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泡沫,如何能切身认识到泡沫的冲击?因此,与其回避泡沫,敌视泡沫,还不如正视泡沫,分析泡沫经济运作的客观规律,泡沫,比如20世纪20年代和90年代的股市泡沫,是现代经济生活令人深恶痛绝的特征。美国的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受到快钱、新技术和过度乐观情绪的引诱而头脑发热。当泡沫破灭时,他们一次又一次证明着自己的愚蠢。因此,金融史也是一部梦想破灭和痛苦反思的悲剧史。但这是故事的全部吗?现在回顾起来,泡沫是否也有它积极的作用?这种疯狂的经济狂热是否也为机遇、增长和创新打下了基础?泡沫能成为经济的一个有利因素吗?在本书中,丹尼尔·格罗斯从大量事实中得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泡沫也有积极作用。从19世纪的电报狂潮到当今美国对于可替代能源的狂热,从铁路到房地产,格罗斯带我们回顾了这些大胆投资者和先锋所带来的旋风,分析了它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通常被认为是灾难的泡沫实际上曾经帮助人们建立了商业基础设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说,泡沫其实也是重大的科技和商业创新时代中迅速扭转经济的一种方式。身处泡沫边缘,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直面泡沫,掌握它的动作的规律,才可能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