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美国任学安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0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 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 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
股史风云话投资(美)席格尔(Siegel,J.J.) 著,何亮宇,杨海峰 译该书自1994年第1版以来就成为美国股票投资方面的权威参考书。本书对股市20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股市与经济环境的关系作了精辟论断,并介绍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工具和技术。这对于成长中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大家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宏观环境的分析来决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工具和技术。 本书适合金融从业人员、股民、投资者、财务管理人员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
-
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尊敬的殿下,作为天主教的虔诚信徒,您热爱并乐于传播我们神圣的信仰,并坚定地反对偶像崇拜和其他异端邪说,因此,您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诸邦,去见识那里的王公贵族、臣民百姓,去领略那里的山川人文、民俗民情,以便找到能够让他们皈依我们的神圣信仰的恰当方式;您还要求我不要按照惯常的方式从陆路到达东方,而要我选择迄今尚无人经由的西行路线。——摘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的航海日志从来没有人这样在高尔夫球场上给我指示方向:“对准微软或IBM。”我正站在印度南部班加罗尔(Bangalore)城市中心KGA高尔夫球场的第一杆的位置。我的搭档告诉我要对准微软或IBM的时候,他指的是远处第一洞之后的两栋熠熠生辉的玻璃钢材建筑。当时,高盛公司的大楼还没有完工,否则他肯定还会以它为标识为我指示方向。惠普和得州仪器公司的写字楼位于后九洞的方向,顺着第十洞的方向。有趣的还不止这些。开球区的记分员来自爱普生公司,我们的一个球童戴的是美国3M公司的帽子。球场外的交通标识是得州仪器公司赞助的,而路边必胜客的广告牌上印着热气腾拷的比萨饼,大标题是:“无比美味!”这里不是美国的堪萨斯州,但也不像是在印度。这是新世界、旧世界,还是下个世界?我曾经像哥伦布探险一样来到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为了寻找到达印度的捷径,哥伦布没有像当时的葡萄牙探险者那样朝东南方向绕过非洲,而是率领着他的尼娜号(Nina)、平塔号(Pinta)和圣玛丽亚号(santa Maria)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穿越一片未知的海域,最终到达他认为的东印度群岛。当时,印度和香料群岛一直以盛产黄金、珍珠、宝石和丝绸著称,那里有着无法相信的财富。当时的伊斯兰国家隔断了从东方到达印度的陆上交通,如果能找到到达印度的海上捷径,无疑将会让哥伦布和支持他的西班牙君主迅速积累起财富和权力。哥伦布在起程的时候显然已经相信地球是圆形的,因此他确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不过,他算错了距离,他以为地球要小得多。他也没有料到在他到达东印度群岛之前会遇到一大片陆地。他把在新世界里遇到的土著人称作“印第安人”。不过,即便是他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他也可以对支持他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说,他已经证实“地球确实是圆的”。为了到达印度,我从美国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乘坐在汉莎航空公司的公务舱中,从座位扶手弹出来的屏幕上通过GPS定位地图让我……
-
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陈火金 主编本书以中国新股民为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人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炒股的知识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新股民入市准备、怎样从交易市场买卖股票、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中国新股民如何学会看盘、中国新股民买卖股票技巧、中国新股民如何避免惨重损失、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的比较。《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是为刚刚成为股民的读者朋友所写的一本炒股专用书。该书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人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炒股的知识和技巧,以指导和帮助新股民朋友炒股。 本书自1997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中国广大新股民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经再版了六次,发行面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为了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同时也为了适应炒股的新趋势,作者对原书各部分的次序及差错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使其实用性更高。 作者简介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代管理与公共关系”辅修专业负责人,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策划专业委员会代理理事长兼秘书长。 书摘书摘严某原是杭州邮电系统的一名临时工,后辞职到海南在一家代办处供职,由于干得不错,便掌握了一点财权,当他看到了不少人炒股赚了很多的钱,便利用手中的职权,偷偷挪用公款进行个人炒股,开始尝到了一点甜头。1992年下半年,他买进大量的行情看跌的“苏三山”,指望来年狠赚一把。可是当他以高价位买进后,“苏三山”则一跌再跌,显然他已被高价套牢。一直到1993年初,“苏三山”也不见攀升的势头,可正在这时,他供职单位又要查账,为了不使自己的行为败露,又能达到狠赚一把的目的,一个罪恶的计划出台了。他大量买进“苏三山”,很多人见“苏三山”已无望回升,于是纷纷抛出。随后他潜回杭州,利用曾在邮电系统工作过的便利,借用一台传真机向《海南证券报》报社发了一台假消息:据香港新闻界称,李嘉诚要收购一家大陆的大中型公司,其目标就是“苏三山”。当日《海南证券报》报社收到该消息后,在没有做任何证实真假与否的情况下,决定将此消息排在次日(3月24日)该报的头版。结果使“苏三山”在若干个交易日内均跳空收盘,涨停收市。此后,严某潜回海南,把手上所有的“苏三山”全部抛出,平了单位的账,赚了许多的钱。但是当“苏三山”的有关负责人在了解到行市后,马上向新闻界透露绝无此消息,接着李嘉诚也表示绝无此事,于是,“苏三山”狂跌不止,股民手中的“苏三山”几乎不值钱了,购买“苏三山”的股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P208-209
-
大碰撞马国川吴敬琏先生把2004年以来的争论称为中国改革的“第三次大争论”。而马国川在这本书的开头说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揭开第三次改革大争论的序幕”并不十分准确,实际上大幕早已拉开,争论从未间断。只能说,“科龙事件”的极端例子把国企改革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层面,从而把改革争论推向了大众,推向了网络,使得这场爆发已久的争论最终“落地”了。 从这个意义上,把2004年以来的争论叫“第三次大争论”也可以成立。 本书作者以起年轻人的大胆和敏感,从新闻视角和大众视角评述在这场 “第三次大争论”中的一些政治、经济现象,反思改革成果。该书写得很热闹,很好看,具有一定的政治深度,值得一读。
-
沸腾的岁月(美)约翰·布鲁克斯 著;万丹 译《财富》推荐的商务人士必读的75本商业图书之一。推荐语为:其自信的商业写作手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br>作者的文笔极佳,相当完美传神地描述了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暴富与堕落并存的10年;<br>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隆重作序推荐!<br>这本关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市的经典著作,为今天的投资者讲述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驱使股票价格上涨、把许多人变成百万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场因素和时代趋势的令人警醒的故事——直到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盘。<br>本书讲述了美国金融史上一个关键时代的故事。那是属于年轻人革命、增长和绩效理念、投资快枪手和共同基金的10年,见证了新股风潮、创造性会计、投资明星层出不穷以及联合企业的10年。关于20世纪60年代有许多著作,但很少有作品能抓住这个关键时代在华尔街真正发生的事情。<br>获奖作者约翰·布鲁克斯(JohnBrooks)把永远改变了股市的人物、地点及其非常背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包括:<br>·亨利·罗斯·佩罗一天之内损失4.5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五大慈善资金以外所有慈善资金的总和。<br>·索尔·斯坦伯格收购化学银行的庞大企图,那段沸腾的岁月似乎没有什么不可能。<br>·美国“最后的盖茨比”埃迪·吉尔伯特(EddieGilbert)自我毁灭性的失败。<br>诚如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在序言中所写:“《沸腾的岁月》是一本不应该以阅读其他华尔街经典著作的方式阅读的书。你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寻找当前在过去的影子。你读它是因为它对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事物进行了精彩的描述。”<br>但许多今天的投资者仍然受到贪婪和快钱的驱使。他们回顾更早时候的失败者,想知道好运能够持续多久。《沸腾的岁月》深刻剖析了股市中什么改变了,而人性中又有哪些永不改变。<br>
-
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 译当学者们讨论世界这20年发展的历史,并把目光聚集在2000年到2004年 3月这一段时间时,他们将说些什么?9·11恐怖袭击还是伊拉克战争?或者,他们将讨论:科技的汇集与传播使得印度、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这个世界是否变得如此之小、变化如此之快,从而使我们的政治体系无法调整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结构? 在他这本充满智慧的新书里,三度普利策奖得主,《凌志车与橄榄树》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他解释到,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与社会要做出而且必须做出怎样的调整以应付这种趋势《世界是平的》及时地就全球化中的这些问题——全球化取得的成功和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弗里德曼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他趋势大师的地位。他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美国。他在《纽约时报》每周三、五见报的国际事务专栏,透过其供稿系统,固定被全世界七百多种报纸转载。转载之频之广,无人能出其右。他太常得奖,如今已是普利策奖的终身评审。他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有五所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新闻工作之余,他也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导 语: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又一力作!《纽约时报》《商务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国“FT/高盛”财经书大奖得主。这是比尔·盖茨推荐的一本书,他说,这是一本所有决策者、企业员工都必须读的一本书。在本书中,作者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 前 言:经常有国内的企业界朋友,和我一起探讨关于“发展”的问题。这些商界精英所关注的领域,常常超出他们目前的经营范围而将眼光放到周边乃至世界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去。在讨论中,我曾建议他们读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当时这本书还只有英文版可以看——我相信弗雷德曼先生的观点会为他们的战略思考带来一些新的参考和启发。这次中文版正式在中国发行,我很高兴,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弗里德曼先生的观点并从中获得启发。 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顸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书中写到的许多现象新鲜但不陌生,更有一些是我们工作中接触过甚至直接参与的商业行为。但是当弗里德曼把所有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 ——全球化的趋势。它正随着那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些动力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轰鸣和噪音,而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并且让我们感受到它们近在咫尺的威力。 全球化的这一新趋势无疑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巨大影响,也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我正是从IBM自身的发展中,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如何在变平的世界中成长的:从一个国际化企业,到一个跨国企业,再到一个全球整合的企业。在国际化阶段,企业立足本土,以在国际竞争市场中获利为首要目标;到了跨国企业阶段,企业的成功是由一个个机构完整、业务独立,但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实现;而当我们迈进全球化企业阶段时,各地区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成为全球统一构架的实体,不同国家和区域将承担整个工作的某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了一个最佳的优化组合,那就是以最适合的成本,将最适合的工作放到最适合的地方。即所谓的“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IBM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而“创新”一直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源。从实施“电子商务”,到“随需应变”,再到今天把“ 创新为要”列为核心的价值观,IBM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审视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变平的世界将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在变平的世界中,无论业务规模是大是小,成功者将是那些将“创新”深植于其DNA中的企业,是那些不断重新审视正在发生的变化、创新的意义以及运营业务方式的企业。 我们相信,所有这一切能够引发中国读者更加深刻的思考:中国企业要怎样“创新”,才能超越其在世界格局中“制造者”的角色,向着更高、更多元的价值链上提升,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他们如何又能够在日益变平的世界中成长壮大成为领导者,从而去乘载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思考,一起探寻吧。 后 记: 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 何帆 托马斯·弗里德曼可能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1981年他加入《纽约时报》,先后在贝鲁特和耶路撒冷做记者,后来曾担任负责报道白宫事务的首席记者。1995年之后他成为《纽约时报》的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每周三、周五见报的专栏文章被全球七百多种报纸转载。他的书风格独树一帜,而且每本书都能成为畅销书:《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获得1989年非小说类国家图书奖,《凌志车和橄榄树》获得2000年海外出版俱乐部的最佳图书奖。他曾经三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现在已经成为普利策奖的终身评委。 弗里德曼的新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最早在2005年4月出版。此书刚刚问世便大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仅仅半年时间,该书的销售量就已经突破一百万册,名列《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书店等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商业巨头比尔·盖茨极力推崇此书。《商业周刊》说,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据说美国的国会议员、州长也都在读此书。2006年,此书因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提出了“现代商业课题中最令人瞩目和引人入胜的真知灼见”而荣获首届《金融时报》与高盛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我们这次翻译的是此书经过修订之后的第二版。其实,在中文版尚未问世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内的企业家和学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荐这本书了。 弗里德曼称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3.0”时期。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如柏林墙的倒塌,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如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过程和创新模式的革命。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3.0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这就是“世界是平的” 的含义。在一个平坦的世界中,弱小的大卫能够胜过巨人。个人和小公司不但能够参与全球合作,也能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世界的主角。原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随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崛起,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非西方、非白人的个人群体拥有越来越大的能力与影响力。弗里德曼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个人化的表述方式让我们感觉到很亲切。我们仿佛能够和他一起周游世界,时而到印度,时而到中东,时而在中国,时而在美国,感受到科技和全球经济就在最近几年内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 作为此书的译者之一,我得承认,阅读此书是一个令人愉快和激动的经历。和学者相比,记者的见识要广得多,而且反应非常敏锐。但是从学者的角度来看,记者往往凭借一些轶闻趣事就判断天下走势,在立论上也会故作惊人之语。在敬佩作者见解之犀利、阅历之广泛的同时,对此书的一些基本观点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 历史的演变是缓慢的,尽管技术的进步可以是呈指数型增长,但是决定历史变迁的仍然是海面下的潜流。制度在短期内是难以变动的,思想和信仰的成长会跨越很长的历史时期。调整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人与技术的关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我们不可能像从一扇门跨进另一扇门那样,从一个历史时期直接跨越到另一个历史时期。弗里德曼出于对技术的痴迷,在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些相对不变、可能从新闻的角度来看也相对乏味的因素。这使得他的有些结论过于乐观,而有的结论则多少显得天真。 尽管印度和中国在最近几年经济增长迅猛,但是这两个国家仍然属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你没有到过印度和中国,而只是读过弗里德曼的书,你会觉得,这两个国家很快就会超过美国。但是,如果你到过印度和中国的农村和一些偏僻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有多么虚幻。况且,即使有一天中国真的超过了美国,也并不是像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只要中国搭上全球化的列车,学会利用网络技术创造的条件就行。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复杂而艰难的系统改革,这些改革中最艰难的部分不是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而是改革过去的体制,克服既有的利益和阻力,寻找各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如果说弗里德曼对中国和印度的看法只是过于乐观,那么他对穆斯林世界的看法就显得有些天真。在谈论为什么西方世界优于穆斯林世界的时候,他评判的标准是西方世界创造了更多的技术和经济增长。在谈到为什么阿拉伯世界会落后、偏执的时候,他认为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里电脑、网络等技术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意识形态的对立,霸权国家的干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遗留的历史问题,石油资源的争夺,所有这些因素似乎在弗里德曼的视野中都被蒸发掉了。当弗里德曼振振有词地说,穆斯林极端分子的错误在于不愿意正视开放给西方带来的优势和先进时,那种根深蒂固的西方人的傲慢和偏见跃然纸上。在谈到战争和冲突的时候,弗理德曼创造了 “戴尔冲突防范理论”,并且以台海危机为例。他认为,由于像戴尔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台湾海峡两边都有投资,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加入了全球生产链条,因此在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他显然低估了民族统一对中国人的意义,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或误解都有可能触发更大的冲突。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跨国公司和网络技术上面,这种论断是令人担忧的。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呈指数型递增,但是这能够保证全球化的进程越走越顺吗?从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全球化是有起伏跌宕的。在全球化潮涨潮落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不是经济,而是人们的反应和行为。当全球化的速度过快、相应的调节制度没有到位、赢家和输家越来越对立的时候,全球化会减速,甚至也会倒退。 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是,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与其感叹与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机会,不如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题目。
-
走出神话安德森 著,余江 等译中国已经改写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中国正在带来全球资本和商品市场的动荡,中国即将挑战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br>中国的国有企业和银行还在大量失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举世无双,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潜伏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一触即发……<br>关于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充满了大量的“神话”。<br>本书是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正面回答。一方面,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面临的诸多难题,包括政经关系、人口老化、银行坏账、社会矛盾、增长模式以及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在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针对各种夸大其辞的论调,作者还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指出中国尽管是新崛起的亚洲巨龙,却并非人类从未见过的物种。从宏观经济的各种表现来看,它都将沿着东亚文化圈的既定模式发展,在未来二十年逐渐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同时,在七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br>对于“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挑战”这一全球性话题而言,本书可谓最冷静客观、最有深度和最独辟蹊径的力作。
-
郎咸平真相吴丁杰 著2001年到2002年间,郎咸平担任大鹏证券综合研究所顾问期间,和作者是上下级关系。本书以亲身经历,以及自费去美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接触郎咸平时朋友、同事、美国老题和同学、香港中文大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以及一些企业家,向人们展开郎咸平鲜为人知的一面:儿时多病,缺少关爱,养成了他什么样的性格?他先后4次离婚,在台湾又是如何找不到工作?郎咸平为何在美国晃来晃去,最终被赶出美国?他在大鹏证券做了些什么,闹得鸡犬不宁?他批评德隆又是如何去任职的?郎顾曾是密友,他是如何报复好友顾维军的?剽窃别人文章后,他又是如何辩解的?郎(咸平)项(兵)又是如何变恶的?……本书以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第一手的资料,揭开郎咸平的真面目。书的下半部分,从郎的理论、方法、治学态度、财务工具等方面进行了驳斥,同时还对郎咸平现象和代表的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作者3年磨一剑,20易其稿,集国内1000多位经济学家对郎的批判观点于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体全面批判郎咸平的书,值得一读。
-
五星饭店影视小说版海岩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潘玉龙家境贫困,母亲重病令他不得不休学打工赚取学费,在邻居兼女友汤豆豆的资助下重新回到了学校。毕业后,潘玉龙考入五星级万乘大酒店,邂逅了酒店的实习女律师杨悦。本想循序进步的他,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但是一个偶然的场合,他被指定为韩国某大财团继承人金志爱的贴身管家,从而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亡命之逃,而远隔一方的汤豆豆和杨悦也陷入了一段涉及身世之谜的危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