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要素配置视域下农户家庭多维福利研究李松泽本书从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民工非农就业层次偏低的现实背景出发,以职业分层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等为基础,深入阐释了职业分层、要素配置与农户家庭多维福利之间的关联机理;并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对上述理论逻辑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农户要素配置行为及结构对农户家庭多维福利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张伯超本书聚焦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重点研究了R&D补贴政策、重点产业支持政策与区域性试点政策对于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创新资源投入强度与利用效率,以及创新资源在行业间与城市之间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趋势把握方面,重点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数字化与内部收入分配的公平化对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案例分析方面,鉴于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上海着力打造的新型创新机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新型创新主体(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创新平台(硬核科技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例,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端和市场端的双重积极性,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结合,进而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内部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 中国制造业企业走过了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历程后,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生产技术,发展自主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书探讨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能路径,对于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研究报告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研究报告(2021—2022)》是继2019年首次出版研究报告后的第三部研究报告。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2021年数据,联合课题组在2019年3254家人工智能企业样本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代码与关键词补充样本企业、更新样本企业相关信息、剔除重复样本企业与不符合入选标准的企业,形成2020年4367家、2021年4543家人工智能企业样本库,并以此进行数据分析。《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研究报告(2021—2022)》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技术发展趋势入手,结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特色发展情况,对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概况、创新发展形势及创新创业热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报告主要包含7个部分:一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三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情况;四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五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创业热点情况;六是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创业政策建议;七是入选人工智能企业样本遴选说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研究报告(2021—2022)》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万亿级规模持续扩大,从2019年的1.6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8万亿元,增长53.8%;百亿营收企业从2019年的19家增长至2021年的33家,呈现出产业规模加速发展,企业规模以中小为主,空间分布集聚化,法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2021年,4543家企业中90.3%为中小微企业,78.7%的企业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83.5%的企业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91.4%的企业法人年龄在30~59岁,88.4%的企业法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这些人工智能企业持续加大力度汇聚优势资源、优质人才,拥有高水平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业高学历员工比例持续提升,引进外籍专家和归国留学人员数量呈较快增长趋势。高投入、高创新产出特点显著,专利、软著等成果不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突破,对区域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贡献日益突出。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产业人均成本有所上升,人均营收增速放缓,人均利润下降。2021年企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15.5%,亏损企业占比达48.7%,企业业务加快向应用层集中,仅涉及应用层的企业占比由34.9%上升至45.5%,医疗、安防领域成为热点应用场景。技术层企业占比仍较小,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领域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仍有相当比重企业无新增创新成果,创新产出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研究结果,研究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研究报告(2021—2022)》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协助、支持。在此,衷心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科技部战略规划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百度、旷视科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专家为统计监测数据收集和报告编制提供的支持、指导。
-
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职能张莹莹本书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出现反复,以及“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带来重大机遇为研究背景,基于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双视角,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职能的发展现状,总结现阶段人民币计价发展的特点,系统研究人民币充当其他国家货币锚、国际贸易计价货币和国际债券计价货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职能的立体化战略路径,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中国企业风险投资的多重网络与投资绩效的关系研究张玉洁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是科技金融的重要投入之一,是联结产业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激励创新。CVC的投融资双方均为具有非金融主营业务的市场主体,CVC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中国企业风险投资为对象,聚焦于其多重网络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企业风险投资的社会经济网络进行分析、构建和拆解,剖析基于“在位企业-CVC-合作投资者-创业企业”结构的多重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和网络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网络特征对投资绩效的影响机制。
-
老字号品牌双元性研究徐伟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创新的悖论是典型的中国本土管理问题。本书基于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互动论,阐释了老字号品牌双元性的阴阳属性和双元均衡, 构建品牌传承构型组合揭示老字号品牌传承路径,构建品牌创新构型组合揭示老字号品牌创新路径,提出和构建老字号品牌双元性概念,利用fsQCA构建品牌双元性构型探讨老字号品牌双元性实现路径,并提出不同情境下的品牌发展模式。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加强了本土哲学与西方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揭示了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双元性实现路径。
-
信用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及培养研究王正,晁玉方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需要,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国家信用管理师等级培训要求,研究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信用管理人才所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普遍适用的通用技能,探索各领域、各层级信用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和技能培养路径,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信用管理培训奠定基础,为我国信用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向社会各领域纵深推进,实现信用管理人才战略储备创造条件。
-
社会保险缴费与企业投资陈祎 著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在对投资活动的研究中,制度成本被认为是影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险缴费涉及税收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双重领域。一方面,社会保险缴费是一项以企业为征收主体的费率较高的税费,会通过“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影响企业现金流等方式对企业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的缴费-福利联系,社会保险缴费为员工提供了福利和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的提供具有“权利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增加企业的新技术投资和高风险投资。与高缴费相比,我国社会保险提供的福利不高,可能使社会保险难以发挥促进企业投资规模增长或投资结构优化的作用。因此,本书的内容将从七个章节展开,试图研究以下问题:社会保险缴费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的机制又是什么?旨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为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和社会保险缴费政策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问题研究王素芬本书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逻辑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逻辑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运行逻辑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将债务资金使用绩效区分为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明确了债务资金的投入、产出以及效果之间的因果链条,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基于“4E”原则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进行了测算。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过程绩效与结果绩效具有截然不同的变动趋势,过程绩效呈现波动式下降,而结果绩效表现为稳步上升;三是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用于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绩效问题,廓清了债务产出对结果绩效的作用路径,发现债务产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作为中介变量对结果绩效发挥作用。
-
农村低收入家庭从脱贫走向共同富裕实践研究黄娟娟本书主要从微观视角以农村低收入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实现阶段式的共同富裕路径,进行理论和微观实证的探讨。在经济理论上分析了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来源,在数学理论上分析了增收后的支出改变状况;微观层面根据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家庭数据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量化分析了各项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加效果,主要是国家的物力(财政转移支付)和人力(第一书记驻村)投入带来的增收的效应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 在最优控制方法的限制性约束条件中加入政策扶持,分析了收入增加后的消费、信贷和投资。2. 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模型评估乡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对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派驻乡村第一书记确实能有效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市派乡村第一书记对低收入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派和县(区)派乡村第一书记,帮扶主体的派出层级越高对低收入家庭的帮扶越有效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 评估了产业项目收益分配、金融信贷收益分配和保障支出对低收入家庭的稳定增收的效应。结果显示,帮扶效果非常可喜,是低收入家庭不可缺少的助力,值得继续发力。4. 低收入家庭在奔小康的发展过程中,在政策外力和自身努力下,生产生活的改善程度,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