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农地权能禀赋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和路径研究李帆本书的主题是:农地权能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和路径。耗时五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入户调研,获得了详实的一手数据,找到了理论机制和经验路径。主要内容如下。内容一:重要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和农地制度演化历程。厘清土地产权禀赋的内涵、构成与表征等,提出农地权能理论,描述历次土地制度改革下农地权能的演化路径,总结现行农地制度的产权特征。内容二: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依据农地权能理论,借鉴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土地流转影响农地经营效率的理论路径(子路径)和农地产权认知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路径(主路径),提出假说,以备实证检验。内容三:土地流转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经营效率,依次检验土地流转、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关系。重点说明农户土地要素配置行为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关系。内容四:农地产权认知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依次检验土地配置、劳动力配置和土地劳动力配置影响下,农地产权认知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重点说明土地配置和劳动力配置在这条路径中起中介还是调节作用。
-
旅游业、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赵磊本书在充分回顾国内外旅游业、(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体系与文献观点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测度,然后将其作为关键的兴趣变量,与旅游业变量以及交互项同时纳入经济增长决定方程,进而构成以中国省级层面的经济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能够兼顾捕捉“静态影响、动态滞后、门限效应和空间溢出”四类特征的多种面板经济计量模型,从而希冀借助于严谨的计量经济回归技术,系统深入地考察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及交互、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
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杨海兰,石相娇在当今时代巨变的背景之下,企业变革的具体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独特价值?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对企业产生正向影响?不同性质的社会责任影响是否不同?本书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背景,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绿色环保为理念, 以推进企业实现独特价值、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绿色创新为联结点,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等多种理论,从企业及社会现实出发,系统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问题。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驱动机理研究周纪昌,张梦雨,王彦杰,刘鹏本书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数字经济、经济增长等内容进行介绍,说明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从宏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基于2015—2018年267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和门限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第五部分运用空间截面计量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第六部分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存货管理、企业财务与税收、企业价值链、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企业网络结构关系的改变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企业行为改变的影响机理;第七部分从政府参与数字经济的内在动因、内容诉求、政府与企业博弈关系的数字化改变、经济社会治理机制的数字化改变、政府参与国际行为的数字化改变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政府行为改变的影响机理;第八部分一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核心地位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新特征,另一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消费者福利、消费者个性定价、消费支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影响;第九部分分析了数字经济是如何驱动平台企业行为、电商行为发生改变的;第十部分是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
中国工伤预防管制改革研究汤梅梅,朱衡,蒋玲面对劳动安全保障不完全、企业经济负担重的双重难题,要求政府不能只强调工伤预防管制所带来职业工作环境改善的社会安全效益,而忽视企业经济发展。本研究遵循从社会管制经济学理论中探索“共赢”的工伤预防管制作用机理—在现实中寻求“共赢”管制理论存在的可能性—以中国工伤预防管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为了实现“共赢”的工伤预防管制而深化改革的逻辑思路,并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证两大核心层面展开研究。(1)理论层面。基于风险工资理论、贝克尔理论、“波特假说”理论。首先,从社会管制经济学发展脉络的视角出发,追寻政府进行工伤预防管制改革的缘由。由于信息不对称,劳动者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达到最佳安全保障。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受伤工人安全权益,政府通过工伤预防管制强制要求企业承担所有责任,保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对称的安全工作信息,以此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政府实施不适宜的管制强度使得企业对工伤预防管制措施不满,引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叠错,加重了企业经济负担。为了消除政府与企业目标的异质性,政府调整工伤预防管制力度,激发企业形成安全激励机制,并通过提升自身安全技术达到“共赢”局面。然后,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中国当下的工伤预防管制体制,从社会安全效应与经济效应两方面剖析中国管制未实现“共赢”局面的作用机理。(2)实证层面。本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发现“共赢”局面的关键是设置适宜的管制强度,引发高效率的工伤预防管制,从而激发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若管制强度设定过低,劳动者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若管制强度设定过高,企业则无法从工伤预防安排中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研究选取工伤保险费率作为政府工伤预防管制强度的代理变量,基于分步评价的思路,先评估实施工伤预防管制已取得的安全效应水平,再对企业经济绩效评估,检验现阶段中国未实现“共赢”局面的原因是否由不适当的管制强度,引起微观经济主体安全投资行为的转变,进而导致宏观安全效应的下降。
-
中国企业投资欧美市场准入政策研究马?Z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并不断向全球高端产业链移动,欧美国家开始频繁针对中企设置市场准入壁垒。从中国企业拓展欧美市场的现实经历来看,同一企业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境遇不尽相同,东道国有时会积极与企业达成合作,有时却会将其阻挡在国门之外。面对这一现实困惑,本书希望解释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欧美国家会对中国企业活动表现出不同态度?哪些因素决定了其市场准入壁垒的水平? 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书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构建起以威胁认知和议价能力为自变量,准入壁垒为因变量的解释框架。威胁认知和议价能力分别代表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跨国活动的安全和经济考量。考虑到安全利益在国家利益构成中总是优先于经济利益而存在,因此在国家决策过程中,威胁认知是约束性的力量,议价能力则发挥着调节作用。 通过考察国家电网并购葡萄牙和德国企业的案例、中广核两次投资英国核电市场的经历以及华为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境遇,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政策因威胁认知和议价能力的取值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结果。东道国的威胁认知越强,其市场准入壁垒水平越高。企业议价能力越强,越可能在威胁认知划定的国家决策范围内降低准入壁垒。 在中美欧三边互动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尽管欧美国家对华威胁认知呈强化趋势,但中国企业仍可通过提升议价能力来调节准入壁垒、管控政治风险。这一发现拓展了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研究的路径,对中国企业拓展欧美市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十国税制概览巫山本书系统梳理了税收法律体系、税收制度,讲解了税务组织架构及管理职责,精炼概括了10个 主要税种法规的要义和要点,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读者深入了解各国不同税种的特点。同时,本书还对各国特色较为鲜明的税种进行了介绍,尤其对各国数字税的立法征收情况做了讲解。总之,本书对10个 的所得税、增值税、资本利得税等占比较大的税种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是企业布局海外、个人海外投资置业的 参考书。
-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刘军,刘军胜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3)》以高远站位、广阔视野、深入调研、翔实资料为基础,回眸过去一年乃至 长时期我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发展趋势,探索推进共同富裕路径。内容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内涵诠释、收入分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治理、区域企业人工成本分析、国企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设、高管薪酬合理性研判、外卖送餐员劳动强度分析、政府薪酬调查制度建设、 工资标准 比较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既有薪酬分配理论分析,又有微观改革指导;既有居民收入差距治理,又有国企薪酬改革实践;既有总体分配格局把握,又有区域企业群体分配观照,是集宏微观、理论与实务、智库咨询和机制建设探索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报告集。
-
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案例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书为中国信通院联合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各方组织开展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案例征集活动” 成果精选。书中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紧密融合,从金融科技助力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要引擎视角,展示金融机构对前沿科技的应用经验、数字化转型成果、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等情况,旨在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科技样板项目,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参考素材,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生态健康发展。
-
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与效应研究李萌本书围绕金融资源错配这一主题,主要研究两大问题:一是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包括内在形成机理和外在形成机理;二是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分析。全书分别从行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以及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展开研究。针对行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主要探究了金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效应。针对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由于金融资源错配一方面引致产出效率高的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从而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产出效率并不高的企业却因非市场因素反而能够获得金融资源,这样一来,拥有金融资源的企业会拓宽其投资渠道,在其主营业务盈利性不高的情况下,转而投向高盈利高风险的领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承担。因此,本书进一步将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细分为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减损效应和金融资源错配的企业风险效应两个方面。 ,本书进一步提出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配合、促进征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理念、打破行政垄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建议,试图为不断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做出些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