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加拿大文明姜芃主编文明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闪个万面,即一定地域的社会历史组合体中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加拿大文明则是生活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体和人们有目的的生活方式及一切积极成果的总和。我们之所以把加拿大文明从北美文明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论述,就是因为它与其渊源最深的英、美两大文化都有鲜明的差别,显示f它独有的特色。加拿大文明起源于原生的北美土著文化,后来衍生了法、英北美殖民地文化,建国后注重探索和发展自身特色,逐渐形成直到今天的以双语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加拿大现代文化。现代加拿大的议会制度、法律、意识形态和道德准则主要是建立在英国传统之上。不列颠民族自击败法兰西民族之后,—直是这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英语——直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也是使用人数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所以在现代加拿大文明发展过程中英国传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任何一个民族群体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加拿大不是英国,加拿大就是加拿大。
-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包亚明主编本书以后现代性与都市研究为中心进行编辑,并以专辑的形式重点介绍了福柯的后现代地理学思想,收入有福柯的“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等论文。
-
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周琪著冷战结束以来人权问题始终是引起中美之间冲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美国人权外交的研究就成为一个非常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书一本纯学术著作,其主旨不仅在于批判美国的人权政策,而且在于全面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其目的与手段、其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虽然它不直接提供我国同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斗争的方法,但是对美国人权外交的全面认识应有助于我们对它采取更有效和更有说服力的应对方法。作为一本专著,本书的考察对象是人权外交政策,它侧重于与人权有关的美国外交政策,虽然它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整体外交政策。
-
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阮宗泽著本书试图对第三条道路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特别是通过对英国工党工台以来这四年多的内外政策实践,看第三条道路在英国是如何动作的,有哪些得失,影响何在。布莱尔既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最权威诠释者、代表者,也是最直接的实践者。正是他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和灵活务实的作风感染了大多数选民,让沉郁多年的英国重新变得有生气,也使他获得空前的支持,让工党赢得了历史上的首次连任。因此,在今天的英国,新工党就是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就是新工党。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将把第三条道路作为一条线索,考察进入新世纪的英国,尝试为读者进一步了解今天的“新英国”提供一个新的有度。
-
西北考察日记顾颉刚著;达浚,张科点校本书收录了北草地旅行记,游陇丛记,河西见闻录,西北考察日记四部作品。
-
西行日记 游敦煌日记陈万里著;杨晓斌点校心道法师著本书收录了西行日记,游敦煌日记两部作品,《西行日记》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各个方面;《游敦煌日记》主要记载在各地弘法和成立佛教会的情况、讲经的主要内容等。
-
世界地图1地图暂缺简介...
-
贵州省地图王瑞平 主编贵州简称黔。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地处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北面邻川、渝,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相邻,东与湖南为界。全省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3555万人,有汉、苗、布依、铜、彝、水、回、仡佬、壮、瑶等民族。全省分设3个地区、3个自治州、3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55个县、11个自治县、3个特区。省会贵阳市。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等为省内主要城市。贵州省原有工业基础很差,六十年代以后发展速度较快。逐步建立了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力等重工业。六盘水地区的采煤、贵阳的炼铝和安顺的机械制造均有一定规模。轻工业以卷烟、纺织、造纸、皮革、丝绸为主。酿酒工业历史悠久,仁怀市的茅台酒名扬世界。传统手工业品以玉屏箫笛、岑巩的“思州石砚”、民族花边、金瓜盆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牙舟陶器等著名。农作物实行一年二熟耕作制。稻米和玉米是其主要农作物,其次是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烟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该省茶树分布、茶叶主产于遵义、湄潭、安顺等地、以绿茶较多。本省是全国四大柞蚕生产省之一,北部为主要蚕区。森林树种繁多,以产杉松为主,是全国重要杉产区之一,锦屏的杉木驰名全国。著名的林产品及药材有生漆、桐油、乌桕、栓皮、杜仲、五倍子、银耳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果品主要有黄梨、柑桔、苹果等,在南部红水河谷地有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及木薯、剑麻、香茅、咖啡等。养畜以牛、猪为主,畜产品肠衣、猪鬃为重要出口物资。面积:省域东西最长处570公里,南北最宽处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3%。人口:2000年末全省总人口352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2%。民族:全省共有49个民族,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自然资源: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全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也不高。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贵州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全省发电装机容量逐年扩大,到2002年,发电量达到547.12亿千瓦小时,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十二位,在西部地区居第二位。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0.8%,人均森林面积0.1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土从、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
西藏自治区地图王瑞平 主编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大部地区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向有“世界屋脊”之称。喜马拉雅山地极高峰相连,5座山峰海拔超过8000米,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峰,因而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另有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区。多高原湖泊,水面近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水总面积的1/3。属高原气候。藏北干旱寒冷,1月平均气温-20:10℃,7月在10℃以下,年均降水量200毫米以下;藏南、藏东谷地较温湿。拉萨1月平均气温-2℃,7月为15℃,年均降水量438毫米。察隅则分别为0℃、22℃和1000毫米℃,自然景观已近亚热带。谷地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日照充足,是大有潜力的能源。主要为藏族,其他有汉、阿巴、珞巴、回等民族。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盛产青梨、山羊、中药材,手工业和矿石、水泥、农机具等生产有较大发展。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石。西藏属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海洋气候,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数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西藏的气温较高,即使在1月份,三亚白天的气温也可达到30℃西藏省风光秀美、冬暖如春,每年10月至来年5月,皆为旅游黄金时节,游人尽可选择合适时机前往。中尼边界的世界高峰是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旅游的理想场所,征服珠穆朗玛峰尤其是登山者梦寐以求的愿望。晶莹冰峰、瑰丽的冰川地貌奇观等,以壮丽之美夺人心魄。地热活动区约600处,居全国首位,有罕见的间歇泉、水热爆炸区。地热现象颇吸引人,羊八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地热电站,游人竟相前往参观。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生活习俗与其他民族多有不同。他们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有特殊的膜拜方式,有隆重的宗教节日和“唐卡”、藏戏为代表的别具一格的宗教艺术,有以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为代表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宗教建筑和丰富的收藏品,这些都使旅游者大开眼界。其他如西藏地方政权与中国中央政权的历史关系、唐蕃古道和沿途古迹等是历史研究的好题材,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河谷地带的“板块缝合线”是研究地壳动力学的钥匙。名胜古迹: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2700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
-
重庆市地图王瑞平 主编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о17′:110о11′,北纬28о10′:32о13′之间,纵横幅度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269平方公里(土地详查数),地界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靠贵州省,西连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遂宁市,北接四川省广安地区、达川地区和陕西省。重庆目前是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最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大渡口区、双桥区、巴南区、渝北区、万州区、涪陵区等13个区;永川市、江津市、合川市、南川市等4个县级市;綦江县、长寿县、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大足县、荣昌县、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等18个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5个民族自治县,共40个区县(自治县、市),人口3072万。重庆市简称"渝",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排列顺序中,列海南省之后、四川省之前,排第22位。重庆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因水而起,因商而兴,因工而强。1891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时期大规模的迁建、扩建,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重庆在抗击外敌入侵、国防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重庆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截止1999年,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大足石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长江三峡、缙云山、钓鱼城、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大宁河小三峡、双桂山、金佛山、石柱黄水、仙女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大足宝顶石刻、大足北山石刻、巫山龙骨坡遗址、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题刻、中美合作所、红岩革命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并拥有市级风景名胜区17个,市级森林公园2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按资源的分布,全市划分为44个主要景区。其中一级景区6个,二级景区10个,三级景区16个,四级景区12个。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