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中国地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暂缺简介...
-
人文主义地理学[美] 段义孚 著,宋秀葵,陈金凤,张盼盼 译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高成就。”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经历的一切的见证,书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现。
-
大兴安岭湿地研究刘国强 著《大兴安岭湿地研究》是全球环境基金“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部分成果的总结,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项目示范点概况、湿地价值评估、湿地碳吸收能力研究、冻土及其退化对湿地的影响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保护信息系统及大兴安岭的蝴蝶本底资料等。
-
中国省市区地理刘敏,王静爱 编《重庆地理/中国省市区地理》力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地理事实展现重庆地理特色。《重庆地理/中国省市区地理》分为十一章,在体例结构上,按丛书的统一要求,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个部分。前四章为总论,从总体上介绍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行政区划及其演化历程、城市聚落形成与变迁以及重庆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重庆市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重庆市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包括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以及城镇体系等内容。
-
两京与两京之间历史地理研究李久昌 著《两京与两京之间历史地理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洛阳长安两京历史地理及两京之间交通地理的论著,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建筑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洛阳长安两京选址建都的实践与理论、都城制度与建置、两京制的形成和发展、两京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规律等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戴光全 等 著《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2)《强调质性微观尺度分析的事件空间理论与节事空间的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结集。全书聚焦微观事件和节事微空间在中观社会和宏观文化中的发生与演化机制,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用多案例、多元质性的混合微观尺度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理论探索,对节事空间进行实证分析。《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从文化表演性与认同、身份与符号、游客互动、意义建构、“租值消散”等方面,对事件的基础理论进行探索;第二部分包括后5章,从节事场景、空间政治、空间冲突、城市 群展览业竞合、广交会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等方面,对节事空间进行实证分析。《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对地方和企业节事会展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有明显的参考作用,对节庆、节事与展览的实践操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学术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适合会展节事、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阅读和广大读者研修参考。
-
火焰锋、浅水波与传输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方法张俊,安静 著《火焰锋、浅水波与传输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方法》针对火焰锋、浅水波与传输特征问题,在介绍谱方法预备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求解这三类问题的数值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格式的构造、稳定性分析、基函数的构造、误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将数值结果与相关文献和理论的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火焰锋、浅水波与传输特征值问题的数值方法》讨论的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和稳 定性。
-
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刘金涛,韩小乐,陈喜 著《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介绍关键带科学的新研究进展,阐述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产流过程的相互关系,报道作者在山坡水文实验、产汇流规律、山坡水文连通及山坡结构特征的解析等方面积累的科学数据及成果。根据各章节内容的内部联系,《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可分为关键带结构的探测与水文过程的观测、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如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及预测方法、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和水文响应关系的理论解析三大部分。《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报道了作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如建立了基于地貌动力学理论的山坡土壤厚度模型及其理论体系,解析了山坡结构与水文响应的定量关系等。
-
鄱阳湖湿地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水文响应机制万荣荣,戴雪,王鹏 著通江湖泊湿地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是生态水文学的关键科学问题。《鄱阳湖湿地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水文响应机制》以高水位变幅驱动鄱阳湖洲滩湿地为对象,系统分析了近30年鄱阳湖不同时间尺度水位波动变化规律,重建了洲滩湿地植被景观带、湿地植被群落地表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揭示了驱动湿地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的关键水情因子,探讨了通江湖泊特殊的水文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鄱阳湖湿地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水文响应机制》可供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以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和规划人员参考阅读。
-
土壤多样性及地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实践张学雷,任圆圆,李笑莹 著《土壤多样性及地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实践》以地表水体、土壤等要素为主体,以中国中部河南省和东部江苏省的典型样区为例,继承并发展了土壤多样性的理论和测度方法,刻画土壤、地表水体、地形地貌、母质、耕地等要素与空间分布多样性的关系,以期实现由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的多样性跨越及方法的递进。《土壤多样性及地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实践》尝试从本质上改变传统土壤学和土壤多样性的研究模式,向更广的研究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