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穿越祁连秘境探访熊猫家园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 编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所庇护的这片土地,对于甘肃省甚至全中国都有着难以替代的宝贵价值。本画册收集了来自于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各种精美自然影像,试图为世人全景展现这里壮阔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系统,独特而动人的万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态。高空鸟瞰下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雪山、冰川,红外相机镜头下的野生大熊猫、雪豹、豺,濒危的黑颈鹤、文县疣螈和各种珍稀植物,和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动植物邻居们、祁连山层次鲜明的各个不同生态系统,以及多年来艰辛而充满挑战的科研与保护工作,本画册都将为您一一呈现和解读。
-
渤海湾现代沉积特征及5000年以来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史张连杰,王鹏,林霞 著《渤海湾现代沉积特征及5000年以来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史》基于渤海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及常微量元素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现代沉积特征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控制因素,揭示了渤海湾现代沉积与物源输入、沉积动力、物质输运的关系,结合主要河流的物源属性,研究渤海湾现代沉积的物质来源和物源贡献能力的空间差异。基于渤海湾中部泥质区采集的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及常微量元素资料,以有孔虫AMS14C测年建立年代框架,分析了钻孔沉积特征的时间变化规律,通过替代性指标探索了5000年来的沉积记录与古气候的冷暖干湿、各物源贡献能力、水动力环境、海平面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迁的响应关系,重建了5000年来渤海湾沉积环境和华北黄河流域古气候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控制因素。
-
冰冻圈地理学刘时银等 著《冰冻圈地理学》以冰冻圈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过程、气候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聚落、农业、工业;资源、灾害;影响、适应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冰冻圈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高原与高山地区、极地地区的区域冰冻圈地理概况进行专门介绍。《冰冻圈地理学》由绪论,冰冻圈形成机理及与其他圈层的联系,冰冻圈类型、分布及变化,冰冻圈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高原与高山地区,以及冰冻圈地理学研究方法等章节构成。
-
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成一农 著《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修订本)》以各藏图机构和古籍中收录的清以前的全国总图为研究和整理的对象,在判定地图的成图年代的基础上,对这些全国总图按照谱系进行整理。《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修订本)》以古籍中全国总图为主要的整理对象,展示了以往被忽视了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修订本)》首次对中国古代的全国总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介绍,初版曾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出版后曾获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此次修订充实了原有内容,增加了对中国舆地图的新研究,补充了清代前期的舆地图的出处、版本。此外《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修订本)》按照谱系的方式进行整理,比以往研究更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今后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
-
支撑服务北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图集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著北海市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西部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北海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城市,自2005年起连续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7年4月19日,总书记在北海市视察时指出,北海市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现在要发挥好区位优势,建设好向海之路,打造好向海经济,建设好海洋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谱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
2021新版 世界地理地图0.87米*0.6米中国地图出版社 著本图正面(《世界地图》)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版图位置、首都、首府、主要城市、交通、水系等内容。地图四周排有世界各国的国旗,并以简表的形式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货币和主要语言等信息,以及国家和首都的地理位置索引等内容,是全面了解世界的实用地图“工具书”。 本图反面,以大幅面的“世界地形”图为中心,详细介绍了各大洲著名的河流、山脉、高原、盆地的地理分布及其概况,各大洲地理知识集锦等内容。
-
中国土系志 贵州卷张甘霖,章明奎 等《中国土系志·贵州卷》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介绍贵州省土壤的成土因素、主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研究的历史及主要土壤类型的诊断依据与标准;介绍土族和土系的鉴定与划分的方法及土系记录的规范。下篇从各土系的高级分类单元归属、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及代表性单个土体等方面,对贵州省新建立的169个土系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应用,书后以附录方式提供土壤发生层的符号表达。
-
中国土系志 山西卷张甘霖,张凤荣 等著《中国土系志·山西卷》论述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等各种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成土过程及产生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和主要土壤类型,详细描述了山西省101个土系的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代表性单个土体的剖面形态特性和理化性质、与其他土系的区别、土系的合理利用等。《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山西卷》以**的定量化的数据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山西省的土壤特性及其发生特征,对调查土壤进行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自上而下的系统分类,层级归属及与分类学上相近的土系的区分,为土地、农业、环境、生态等专业应用提供了科学翔实的数据资料。
-
2021新版 中国地理地图0.87米*0.6米中国地图出版社 著本图正面是一幅行政大地图,详细介绍了中国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地理分布,并以分区设色的形式介绍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范围,以及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和县市级居民地的分布及交通等内容。本图反面以“中国地形”图为中心,详细介绍了中国著名的河流、山脉、高原、盆地的地理分布及其概况,中国各省区的面积、人口及其排名、中国古代主要地理名称释义,以及中国地理知识集锦等内容。
-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李恒高黎贡山地区是指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分水山脉和山脉两侧的地域,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地段,由于特殊的地质历史和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本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被全球保护组织列为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Myersetal.,2000)。因其独特的地史、峻秀磅礴的山体、神秘深邃的原始森林、四季阴雨绵绵的气候以及保存完好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备受中外生物地理学家关注,视之为热点地区的关键地带。吴征镒院士一向认为这一地区“是研究中国植物区系最重要的一个区系结”。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高黎贡山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地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李恒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27年的野外调查和对16次野外考察室内标本进行鉴定,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首次完成了高黎贡山地区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准确、全面的植物物种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为研究横断山乃至东喜拉雅地区的植物区系、为高黎贡山地区的植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高黎贡山及东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深度研究和开发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首次揭示了云南高原和阿萨姆地区在植物区系上的区别和联系,为世界同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