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李素霞,陈慧蓉,龙海丽 著本书为探讨高校师范类地理专业教改研究的专著。围绕如何建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展开。本书介绍了高校地理科学实践教学的现状趋势,以及问题与教学对策研究,对本专业教改和实习改革提出了设想和思路,介绍了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及基于导学互动、项目教学、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实践改革情况,并介绍了地理师范生微格教学实践、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习等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内容完整丰富,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供相关专业研究参考。
-
鄱阳湖洲滩湿地王晓龙等 著鄱阳湖不仅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典型洪泛湖泊湿地。湖区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形成的洲滩湿地极为广袤,在水文与地貌共同作用下孕育了极具特色的沿水位梯度呈环状、弧状或斑块状分布的植被群落带,呈现亚热带地区难得的大型湖泊湖滨沼泽湿地景观。《鄱阳湖洲滩湿地》围绕鄱阳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从水文、土壤、植被及景观等方面系统阐述鄱阳湖洲滩湿地关键生态要素现状、变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
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高春香,邵敏 著,张翀 绘《“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真正做到带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套书让孩子读懂祖国,全面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 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系列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元素,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的壮美河山和悠久历史。本系列图书用细节和图片来讲故事,从故事中延伸到地理常识及相关的全学科的人文知识,以书本丈量世界,构建完整的全学科知识体系。 认识一个国家要从认识这个国家的地理标识开始,大人的世界里有《中国国家地理》,而本系列书就是要打造成孩子们喜欢的绘本版《中国国家地理》。 《大运河,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从宁波到北京,用帆影和浆声,书写大运河的命运交响曲。
-
时代变革下的空间嬗变赵寰熹 著近代北京城,无论从研究性上还是故事性上,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历史地理学的空间研究视角,关注的是历史时期的人与地、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空间的结构与属性。在思考城市变迁的时候,所关注的问题大到城市形态的演变,小到一个胡同、路口、建筑的变化,核心问题仍是人地关系与空间特征。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北京城市的地理空间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且这些变革当中酝酿着人们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认识。而这些认知又与地理空间结合在一起,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些则为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
-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美] 王敖 著,王治田 译 译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
水经注校笺图释·洛水流域诸篇李曉傑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爲著名的典籍。以往對水經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版本校勘和酈學史梳理兩個方面,而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基本没有解决,所繪製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五的洛水篇、伊水篇、瀍水篇、澗水篇,卷十六的穀水篇、甘水篇)作爲研究對象,在前人既有考訂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究,對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文本重做系統的校勘,還原出一個全新的版本。同時指出酈道元所引文字的出典,對酈氏文本進行了解構。并以此爲基礎,采用注釋的形式,對其中所涉及的洛水流域大小水道的分布與改道情况,逐一與今日河流做了比照;對所提及的城邑地望,也一一做了與今地的比定。研究難度甚高,工作量頗巨,堪稱迄今爲止爲全面、系統、準確的水經注洛水流域的復原研究工作,將水經注的本體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以現代學術要求編繪的大比例尺水經注洛水流域圖組,科學精準,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爲相關學者今後深入研讀水經注及探究中古時期的歷史與地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辽宁省都市圈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研究闫广华 著《辽宁省都市圈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研究》综合运用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辽宁省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都市圈空间结构为切入点,从经济联系的角度阐述辽宁省都市圈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理论框架,并对辽宁省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方法,以及辽宁省都市圈空间结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演化趋势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省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案。
-
地理空间异常探测理论与方法邓敏等 著地理空间异常探测是地理空间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和前沿研究方向,已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公共安全及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地理空间异常探测理论与方法》基于地理空间/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性质及隐含的不同类型异常,提出了以“空间异常→时空异常→实时异常、一元异常→二元异常→多元异常、异常探测→异常关联→异常演化”为核心的地理空间异常研究框架,并以位置、属性、时间信息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分门别类地对异常探测方法进行阐述,包括基于位置信息的空间异常探测、基于位置和属性信息的空间异常探测、时空轨迹异常探测和时空序列异常探测及地理空间异常可靠性分析。《地理空间异常探测理论与方法》注重基本概念、模型方法、应用案例相结合,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理论方法新颖。
-
天津自然保护区张征云,李莉,赵翌晨,孙艳青 编本书对天津市8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涉及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动植物概况、管理机构、特点与意义等。此外,本书还附有天津八仙山高等维管束植物名录、北大港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天津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2008年发布)、天津市分布的中国特有物种名录、天津市受威胁动植物名录及天津市自然保护地一览表等。本书基于2012—2014年天津自然保护区综合基础状况调查结果数据,结合笔者多年保护区综合管理技术支持工作的经验撰写而成。
-
祖国在我心中中国地图出版社 著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形成全社会正确使用中国地图的良好氛围、提升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号)精神,大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地图市场的监管,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不断增强。然而,社会上传播的地图产品中错绘我国国界线,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随意使用变形地图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监管,杜绝“问题地图”,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更加有效地在全社会推动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选择,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本套《祖国在我心中》国家版图教育读本。《祖国在我心中——国家版图教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国家版图知识,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