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地图史研究王家耀,徐永清《地图史研究:理论与实践》收入国内20多位地图史和历史地理学者的论文,深入研究、探讨中外地图史以及历史地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地图史研究领域理论探索与学科建设的最新学术成果。
-
运河上的京津冀李建臣 陈喜波京津冀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因运河而繁荣,天津依运河而兴盛,河北因运河而生机勃勃,大运河是京津冀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最为频繁、最为活跃、最为持久的地带,也是京津冀地区涉及面最广、凝聚力最强、认可度最高的文化符号。本书以大运河为纽带,分别从京津冀地区的运河历史演变、运河与城乡发展、运河与城市文化、运河与民生、运河与非遗等几个个方面展现了“运河上的京津冀”,让读者充分领略大运河促成京津冀地区从“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的伟大力量。
-
滨水城市空间形态与历史文化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马学强城市历史和人文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传承城市文脉,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实力,对于城市的永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与城市形成、发展、繁荣均有着重要的关系,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上海等,均是依河而生、因河繁荣的世界大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它的发展演变关乎城市的兴衰。滨岸空间功能的变化对一座城市的性质和定位、未来发展战略有重大影响。本论集汇集来自中日两国的三十余位学者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理论、方法、视野等的研究成果,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滨水地带形态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围绕“城市滨水地带”展开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力求开拓城市史研究新的方向,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此项研究中。
-
从城西首镇到华洋之界胡端本书紧扣“城市化”主题,借助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经济史理论,对清代至民国年间上海城西法华地区(涉及今长宁、徐汇、静安等区)的城市化进程作了长时段的研究,试图打通“传统”和“近代”的学术障壁,打破学界在江南市镇研究与上海城市史研究之间的隔异。作为清代康乾年间上海城西首屈一指的棉布业巨镇与开埠后得租界扩张之先机的华洋交界区,法华地区的城市化无疑具有典型的文明演进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意义。通过研究这一地区在不同时空背景与地域格局下城市化的发育机理、动力机制、内涵特征、演化路径、时代局限等问题,本书力图揭示出明清以来江南地区以市镇型为主导的“原生型城市化”模式如何从萌发、独立、鼎盛,及至被外力推引的“近代城市化”模式所阻断、异化,并最终使城市化进程趋向于传统与近代交织、城乡二元交错的状态。
-
康乐园大型真菌图鉴邱礼鸿暂缺简介...
-
丝瓷之路IX余太山 李锦绣《丝瓷之路IX》,是有关古代陆海丝绸之路历史的专门学术刊物,目的是以区域史研究为依托,或者说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东西方交往交流的历史。本辑为第IX辑,收录文章如涉及内陆欧亚史的《亚历山大经略中亚历程述略》《公元一至三世纪的小亚细亚城市网络:基于联盟钱币的分析》,《跨文化视野下的古代珍珠修复术》,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消失的泉舶:南宋泉州市舶衰颓下的往来海商活动》《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远距离航线的开辟》《唐和波斯的航海史(英文)》,涉及学科发展史的《艰苦卓绝:北京大学早期的梵语教学史》,另有相关专题研究如《那罗延考》《吐蕃前期历史新探》等。
-
表里山河十五讲李广洁随着人类认知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不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在今天,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地理学的帮助下,人们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近年来,大众对地学知识关注度有升温的迹象,鸟瞰山西,像是飘落在大地上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山脉纵横,河流相依。表里山河是她最真实的写照!本书以地理单元为中心,从数十亿年前地壳惊天动地的变动讲起,山西大地历经多次海进海退、造山运动,造就了独立而封闭的表里山河之地形地貌。
-
云帆万里中国航海博物馆 编著本书由中国航海博物馆编写,聚焦约110件中海博珍贵与特色藏品,包括精品船模、航海罗盘、外销器物、军事用品等。每一件藏品均有专门的解读文章,并配有全新拍摄的高清彩图。全书分为五个板块,从海上贸易、舟船航行、海上战争和海洋相关文物等历史、文化、艺术视角解读中国航海文化,向公众介绍航海的意义和价值,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航海画卷,让读者跨越时空疆界,体验大航海时代的无穷魅力。
-
廣西富川石刻集江田祥,曾志輝,黎家志主编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南岭西段的都庞、萌渚两岭余脉之间,是一座有着数万年原始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建县历史的三省边城。这里是海上丝路两广段的起始点之一,是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富川石刻集》的编撰是积极响应并因地制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掘富川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广西富川石刻集》这一著作包括两大内容:一、资料篇(石刻碑文整理)在拓印专家协助之下,尽可能地予以拓碑,按照石刻碑文格式(横排或竖排)进行整理,简体,标点,注明石刻存地、长宽高、字径、书体等各种信息,有少量拓片图片。收集约150篇碑文全文,少量明代碑文,清代碑文为主,10幅拓片图片或照片,碑文多为道路建设、风雨桥、书院教育、官府修城、告示、祠堂、门楼等内容。二、历史文化篇(围绕着石刻资料按专题进行介绍研究)撰写全书导论,总体概括富川石刻保存与分布特点;选取几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富川潇贺古道、交通与社会、风雨桥、民族文化、门楼文化等,凸显富川碑刻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郑州历史地理探索郑州市文物局陈隆文《郑州历史地理探索》一书是继《郑州历史地理研究》之后,第二部探讨郑州历史地理问题的学术专著。《郑州历史地理探索》共由五部分组成,围绕郑州古代河湖水系演变、郑州古都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郑州古城的选址变迁与中国商业文明、郑州古代关隘与交通路线、郑州黄帝与黄河文化发展、郑州行政区划变迁等郑州历史地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与研究。《郑州历史地理探索》将郑州及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理问题放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与社会背景之下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为建构郑州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丰富与完善了郑州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