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西湖学论丛杭州西湖博物馆该论丛是开展西湖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交流平台,以弘扬西湖文化、传承历史文脉为己任,旨在深入挖掘、揭示西湖丰厚的自然、历史与人文内涵,不断提升西湖学研究的学术水平,营造研究西湖学的良好学术氛围,扩大西湖学研究的影响力。主要围绕西湖文化进行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如《有美堂记》与西湖、梅花与西湖、诗僧与西湖、“一带一路”与西湖等,强调观点创新、论据科学。
-
杭州地名史林正秋 著《杭州地名史》主要讲述杭州市原城区的地名史,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又注重历史依据,不仅首先概述了杭州地名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广收典故趣事并剖析其文化内涵。
-
汉中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张显锋,周卫妮《汉中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以汉中地方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汉中地方文献编年”编制为基础,系统考察和梳理了从春秋时代至2019年年底汉中地方文献及方志文献演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对五十余部汉中珍贵地方文献,进行了多学科角度的深度解读和地方文献案例型研究;结合汉中地域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充分考虑了基于面向未来发展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创制了与之相关的文创方案十余个,解决了一系列汉中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什么?”和“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基本问题,并结合汉中地方文献与地域历史文化予以了方案性呈现,旨在地方文献学应用研究领域展开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
历史文化村镇刘奇志,李延新,朱霞编著 著本书收纳了散落在武汉山峦湖泊、乡间、野外的31个历史镇村与8个古山镇,记载着每个镇村的前世今生,描绘了镇村的自然风貌、空间格局,讲述了民居建筑的风格特色,将一个真实的村镇面貌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跟随这本书,走入历史镇村之中,了解它的历史,关注它的现在与将来,唤起徜徉心底的乡愁。
-
走读坪山熊奇侠作为客家民系重要聚居地的深圳市坪山区,曾经长期位于深圳的边缘位置,在近几年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让不知道坪山的人,开始了解坪山;让了解坪山的人,发现一个新坪山!本书通过“君从何处来”“地名探微”“滨海客家”“姓氏探源”“百年学堂”“东纵之乡”“绿水青山”“围屋撷英”等八个章节,从坪山的历史沿革讲起,带领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深圳市坪山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山水文化。本书为《我们深圳》系列丛书的一本,《我们深圳》文丛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共100个主题。从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写内容,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
-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 第一册天津自然博物馆编;张彩欣主编《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又名《十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重要的学术著作,全套6册,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14—1923年间,对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探寻考察的真实记录。《《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册》不仅有作者详细记录的所到各地风土人情、环境物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等情况,还包括多幅手绘地形地貌及部分科考途中拍摄的照片,是北疆博物院自建馆以来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对研究中国北方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河湖流域以及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民俗宗教、北疆博物院历史及藏品研究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册》即是对的是对其中地图分册前半部分的研究成果,包含原书法语手绘图77张及其翻译研究版GIS地图,以期全面展示、公布天津自然博物馆文物收藏与研究的现状。
-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李孝聪 钟翀《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主要收录由外国人测制、描绘今中国范围内城市或城镇的近代地图。同时,为了完整展现外国所绘中国城市地图演进的历史全貌,本书编者也收录了部分创作于前近代或近代早期、但未运用近代实测技术的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以及一些由荷兰、英国、日本等国人士或机构绘制的内容表现较为细致的城市鸟瞰地图或绘画地图,以便于比较研究。本书为迄今为详细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联合目录。书中编制的相关地图条目总数达2336条,涉及城市地图近2500幅,测绘者来自英、法、美、日、俄、德等20余国,地图涵盖我国各大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合计约700余座,基本囊括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测绘质量较高的各种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其中不乏测绘年代较早,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文物价值,或在地图学史、城市历史地理学、近代城市史等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的目录依照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序分别著录,同一城市的地图则按编纂年代先后排列。在著录内容上,该目录的著录项目有城市、图名、测绘信息、印制及出版、载体形态、比例尺、收藏者或出处以及附说等项。此外,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每一条目都附有相应地图的缩略图,以便读者对该地图有直观的了解。
-
水经注校笺图释·洛水流域诸篇李曉傑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爲著名的典籍。以往對水經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版本校勘和酈學史梳理兩個方面,而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基本没有解决,所繪製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五的洛水篇、伊水篇、瀍水篇、澗水篇,卷十六的穀水篇、甘水篇)作爲研究對象,在前人既有考訂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究,對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文本重做系統的校勘,還原出一個全新的版本。同時指出酈道元所引文字的出典,對酈氏文本進行了解構。并以此爲基礎,采用注釋的形式,對其中所涉及的洛水流域大小水道的分布與改道情况,逐一與今日河流做了比照;對所提及的城邑地望,也一一做了與今地的比定。研究難度甚高,工作量頗巨,堪稱迄今爲止爲全面、系統、準確的水經注洛水流域的復原研究工作,將水經注的本體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以現代學術要求編繪的大比例尺水經注洛水流域圖組,科學精準,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爲相關學者今後深入研讀水經注及探究中古時期的歷史與地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秦汉环境变迁史李文涛 著本书为《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中的一个品种。《秦汉环境变迁史》从秦汉时期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降水、海平面和湖泊的变化)、河道变迁与水利建设(黄河、淮河、济水、长江的变迁及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植被、矿产分布与利用、自然灾害(旱灾、水灾、蝗灾、冻灾、地震、疫病等)、野生动物环境、地貌与土壤、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等多角度地研究秦汉时期的环境变迁。书稿史料丰富,论证有力,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气候的变迁对农业、疫病、战争、自然灾害等都会产生影响。作者李文涛先生提出:环境变迁对经济、军事乃至政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灾害的发生会导致人口死亡、社会动荡不安,进而危及政权的存亡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
先秦环境变迁史黄尚明 著本书为《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中的一个品种。书稿从先秦时期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黄河、淮河、济水、长江、湖泊的变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变迁,水利工程建设)、植被环境、动物环境(分布与变迁)、土壤环境、矿产分布与利用、自然灾害(旱灾、水灾、风灾、霜灾、雪灾、雹灾、生物灾、冻灾、震灾、疫病等)、环境与文化、生态思想与环境保护等多视角地研究先秦时期的环境变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以期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提供借鉴和帮助。黄尚明先生借助考古科学和考古报告(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土壤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对远古的史前史部分进行了深入探索,让我们对于远古的环境状况有了更多了解,把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尚明先生不仅研究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有文字记载的时段,还将环境史研究推进到史前时期。我们知道史前史是指基本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没有现成资料可寻,所以研究起来相当艰难,但黄尚明先生借助zui xin考古科学和考古报告(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土壤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对远古的史前史部分进行了深入探索,让我们对于远古的环境状况有了更多了解,把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