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董小川著《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的作者是董小川,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的出版得到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的资金资助,2002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1万字。本书是董小川所主持的国家1999年度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二十世纪以来宗教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最终成果。董小川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的成员,因此,本书作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出版。该书认为,首先,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相配合、相融合、相吻合,是美国政治的突出特征,宗教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不论是公民、总统、国会还是法院,都与宗教息息相关;在20世纪这100年间发对外关系上,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有近80年是以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斗争为主体的。而在那场斗争中,宗教曾起过独特的作用。所以,美国学者认为,意识形态上的反共产主义是使美国自由主义者、温和派和保守主义者意见一致的粘合剂,特别是在精英群体里。其次,宗教是美国文化的中枢,美国文化可以称之为一种宗教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在美国政治文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二是宗教持续不断地服务于美国自由主义及其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合法化。这里,我们既可以用教会宗教在各个时期的“奋兴”作用来归纳美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可以用公民宗教在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上的作用来表述美国文化存在的基本特征。再次,宗教信仰多元化是美国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托。克林顿总统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拥有种族、宗教和政治上的丰富的多样性,这在21世纪将是天赐之福。那些能够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和锻造团结的新纽带的人们,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不论是宗教的多样性决定了政治的多元化还是政治的多样性决定了宗教的多元化,都证明是美国宗教与政治相辅相成的关系塑铸了美国民族和国家。美国作为一个历史上形成的多种族、多宗教的移民国家,没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难以体现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作为一个以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位一体的基督宗教为主流的文化体制,没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失去了美国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在美国人判断人格的价值尺度中,宗教因素具有重要地位。本书认为,从另一个侧面讲,美国又是一个从宗教历史走来的世俗国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宗教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重要。本书从总统、公民、国会、利益集团、法院和外交等多方面和领域说明: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宗教的作用非同小可;本书从竞选、道德、种族、利益、权利等多方面说明:信仰的价值不可小视。具体说来,本书主题内容及主要观点包括:1、本书认为,在20世纪以前,美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美国走过了一条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路径。因此,本书说明了美国移民始祖神权政体的兴衰过程;阐述了领导美国独立的政治精英们如何走上民主政治的的道路;介绍了立国之父政教分离制度的抉择;阐发了政治神学家在内战后南方重建中注重“道德重建”的成功。2、本书认为,美国总统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民的精神领袖,本书说明了总统作为精神领袖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价值;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派别与政党政治的关系;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道德与宗教的关系等。这中间特别强调了宗教教派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右翼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影响力的扩大,表明了美国宗教势力的发展。3、本书认为,美国的公民既是世俗民众,同时也是宗教信徒,不信教的人很少,因此,要了解美国,就必须先了解美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本书说明了美国世俗民众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与政治多元化的关系,叙述和阐述了基督新教内部的教派思想更新与纷争、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3大主流宗教地位的确立、宗教多元化的凸显、有色人种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地位以及宗教、政治与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等问题。本书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在美国历史和现实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价值。4、本书认为,美国国会是政治精英集聚的政治论坛,它不但对世俗社会问题进行立法,同时也进行宗教立法,这样,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书叙述和阐发了美国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义;说明了宗教势力对议员观点的影响及其途径;宗教立法与信仰自由的关系等问题。本书认为,在宗教信仰、立法与法制的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从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5、本书认为,美国是一个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社会,其中不乏宗教利益集团,因此,在宗教信仰至上还是政治追求为先的问题上,各个利益集团都有一个选择。本书叙述了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团的基本状况;说明了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则与政治追求;阐述了宗教利益集团参与国家政治的途径与特点。在这些问题中,本书特别注重了天主教利益集团势力的上升,专门说明了各个宗教利益集团之间的合作趋势。6、本书认为,美国法院不但是世俗事物判定的机构,还是执行道德标准与律法量衡的机构。本书首先阐述了美国法院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决问题;又专门说明了宗教在美国教育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同时,本书还论述了美国人对宗教问题的道德判断问题。本书认为,在宗教案例的判决中,美国法院是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是不容忍那些干扰国家秩序和损害人民身心健康的邪教的。7、本书认为,美国外交是其宗教民族主义与世俗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外交,在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宗教民族主义中的宗教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不能忽略的地位。本书论述了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表现、特征、本质和作用。本书认为,美国对外活动是在宗教使命感的推动之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力量的源泉;本章特别说明了美国参加世界反共十字军的问题,认为这是与美国宗教文化的输出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宗教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和探索美国宗教与政治及其相互关系是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文明的基础和钥匙,体悟和省察宗教因素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我们认识美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学术界,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著还不多见,所以,本书对于我国学术界深入探讨美国历史、宗教和政治制度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在世界历史沿文化线重构的今天,中美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应该而且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国及其社会,所以,本书对某些我国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贾应逸,祁小山著本书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研究丛书"之一.本书分为"印度和中亚篇"和"中国新疆篇"两大部分,概括论述了佛教发源地:印度到中国甘肃以西古代称为西域的广大地区的佛教艺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述深入,信息含量比较高.书前刊有彩色图版33幅,包括印度、中亚和新疆的壁画、雕塑的精品,帮助读者对本书内容的了解.该书是这一范畴里研究著作中的优秀之作,它的出版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播以及艺术特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犍陀罗和笈多佛教艺术可以说是新疆佛教艺术的源头新,新疆佛教艺术影响着中亚及中原佛教艺术的发展,早期中西佛教艺术相互交融和碰撞是在高昌中原地区的艺术通过新疆影响中亚和印度。<
-
旅游地理李笑红 主编本书分八章全面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以及世界旅游地理区分、世界自然和遗产概况等。本书可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和运输企业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本、专科师生学生。
-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在国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立和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机构与相关制度被不少国家仿效和借用。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也能看到英国议会制度的影响。所以,英国议会被称为世界议会之母是有道理的。诸多事实表明,英国人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
-
英国史阎照祥著一个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一个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一个现代化的先驱,一个“日不落”殖民帝国,一个贵族绅士的国度,一个西方文学的宝库,她的历史,值得你反复研读。我作为本书的作者,谨向读者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特点:首先,我为了缩短篇幅和激发读者的兴趣,尽量在“简明”上费了些工夫。先写了一个40余万字的初稿,再加以删减,最后保留了眼下的篇幅。其次,在体截格式上,我受到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启发,试图运用“讲故事”的办法,注重讲请时代更替、政治沿革和重大事件的原委。同时,又借鉴国外一些简明史的写法,有意补定了一些多年来常被国内有关史作忽略的社会文化史方面的内容,以图增加历史的厚度、真实感和可读性。其中的数十幅插图和地图,则有利于读者获取一些直观印象。再次,是尽量顾及本书的学术性。既注意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又尽量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英国情人(英)虹影著虹影写了一部摄人心魄的小说,写西方人的偏见,写生活的意义。其中的爱情充满神秘,因此远远超越了凡人的俗气。虹影的这部小说,她放弃了描写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没有放弃她的祖国的历史。她探讨东西方之碰撞,以此批判西方之于东方文化的偏见。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孔誉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先后被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十大女作家之首。《中国图书商报》称其为“脂粉阵里的英雄”,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年年度“最受争议的作家”。一切都怪我的心,因为我的心是空的。它那么容易与你相融,好像水倒进水里。你双臂环抱着我,我全身覆盖着你,莲?ɑ啡谱盼颐恰D闶欠椒ǎ揖褪侵腔郏晃沂撬劳觯憔褪堑度小N颐悄翘炀兔靼祝挥形颐橇秸吆弦唬拍芨桓鲆庖濉S谑俏颐窃谀骋惶欤统晌槐臼榈闹胶妥郑薹ò搿:昧耍衷谀憧梢愿嫖业纳簦盼业慕挪剑臀乙黄鸹氐绞橐忱铮丈涎劬Γ肽敲廊缣焯玫那橛场?
-
山水文心马力著五四新文化运动已是上世纪初的一幕了。思想和文化的先驱用纸笔在时代的浪潮中描摹心灵的图卷。回眺精神的空间,情感的经纬交织成生命的印痕。疾奔的身影后,炫目的花朵依旧绽放,让人诗意飞扬。马力的新著《山水文心》是对中国现代风景散文的一次赏阅,是对文学经典进行视角独异的含咀和体悟后即兴的批点。游情所向,又超越寻常的地理意义而使作品原初的内蕴获得个性化的解读,断非多加添设的文字附赘。绘写着社会生活图景的那一代作家,皆对山水有情,屐痕无所不到。“荡荡放情志”留下的作品正可透露性格中浪漫的一面。马力仿佛离五四作家很近,情感的契合使他从这些美丽抒情篇章里呼吸往昔的空气。他游走于经典与风景的相交地带,尽情享受文字,感受彼时的思情,于浮想之际还原前人描述的山水。周作人的淡朴,郁达夫的飘逸,沈从文的淳美,郭沫若的激切,徐志摩的恣肆,林语堂的灵妙,郑振铎的深湛,朱自清的雅驯,潘漠华的沉郁,废名的古拙,冰心的清丽,庐隐的凄婉,石评梅的哀艳,冯沅君的幽娴……翰墨风流,他们的艺术精神在山水世界中延存、超升。风景之树上,思想的叶片不会零落,情感的根脉永远坚韧。先天的禀赋转化为语言的呈现,表露出迥异的文学风度、精神气质和写作姿态,浮映于山水图景上的是文学大师心灵的潜象。马力临其境,领其情,远去的先人做了身边的游侣,彼此谈笑着,轻移闲缓的脚步浏览起山阴道上的景物,随风的繁枝缀满散文的果实。始信好的写景篇章都是如画的,山水途中入胜游。京师的遗韵还在纸上存留,马力随郑振铎穿入厂甸,去寻店藏的旧笺;跟钱歌川走近天桥,去看杂聚的百艺;同朱湘荡舟北海,去听诗坛的争讼。都门之外的佳景更迷人眼。黄山云雾、西湖烟波、姑苏风月、敦煌梵境……疏淡而清远,又不断闪映新鲜的景象。在审美视野里,移动的风景无不动情。点点笔墨,让精神的羽翼归憩,又催动新的远翔。身披烟霞余影,马力循着前代学人的文化印迹行走,领受着山之生命、水之性灵,在峰岚江波的映衬下完成对于风景的文学体验。
-
漫话韩国(韩)李元馥著;(韩)朴惠园译韩国狂销400万册!一部令人忍俊不禁的漫画历史。台湾出了个蔡志忠,韩国出了个李元馥,一套适合0-99岁阅读的漫画书。文化有趣了,历史易懂了,文字精练了,教育轻松了。李元馥,1946年出生于韩国忠南大田。汉城大学工科学院建筑学系毕业后,李元馥走上了漫画家和设计师的独特职业生涯之路。1975年,他到德国明斯特大学留学主修设计专业,获设计专业学位,并获校长奖。他曾在德国举办个人展览,现任德成女子大学产业美术系教授。著有《教育漫画韩国史》、《漫画走向21世纪》等多部漫画著作,其作品主要通过既通俗又有趣的语言介绍世界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等。他对韩国漫画文化的贡献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并在1993年获得第九届韩国大田国际奖。让我们步入历史深处,去了解木槿花的国度、跆拳道的发祥地。你知道古代韩国对中国奉行“事大主义”政策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韩国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吗?你知道日本原来的首相伊藤博文是如何被韩国人暗杀的吗?你知道为什么几乎每个韩国年轻人都染发吗?你知道韩国人为什么吃得那么辣吗?你知道韩国人如何用“寸”来计算亲戚关系吗?你知道为什么韩国的年轻人喜欢玩网络游戏,而日本的年轻人却更喜欢玩单机游戏吗?你知道韩国人为什么不到30岁就有35%的国民信仰了基督教吗?……本书不仅有答案,还将引领你进行一次妙趣横生的人文畅游。
-
瑞典火柴小雨康桥著''''本书是本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情感小说,令无数网友潸然泪下。恋爱中的少男少女,该怎样了解婚姻的真相?重负下的中年男女,该如何保卫他们的婚姻?从爱情到婚姻,从婚姻到婚外情,又隔着多少欢乐与哀伤?《瑞典火柴》是一部描写都市婚恋生活的长篇小说,通过男主人公岳子行和妻子冯筝、情人谭璐之间的感情纠葛及精神挣扎,揭示了婚姻和婚外情悲剧的一面,鼓吹人在生存和情欲的双重重压之下往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煽动在漫长无聊的婚姻生活中消耗生命的人们勇敢地燃烧自己,哪怕象一根火柴,短暂的燃烧之后就是毁灭。《瑞典火柴》故事真实感人,叙事诙谐幽默,思想性和可读性都处在言情小说的较高层次。瑞典火柴的宣传口号是:1)你想结婚吗?请看瑞典火柴,你想离婚吗?请看瑞典火柴。2)如果我爱你,就和你结婚,听说婚姻是乐土;如果我恨你,就和你结婚,听说婚姻是坟墓。''''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边震遐著编辑推荐:中国优待俘虏的真实纪录,中国人道主义的本色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是正义与仁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这场震惊世界的反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靠的是正义之气、仁义之道。本书记述的就是志愿军官兵以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品质,以真心、真情、真爱,平等和谐地与4000多名美英战俘化干戈为玉帛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没有皮鞭,没有刺刀,没有警犬,没有铁丝网;这里是一所学校,胜利者与失败者一起在这里认识战争,寻找真理。战场上他们曾是敌人,这里他们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