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中国地学通鉴徐冠华暂缺简介...
-
吉林省西部湿地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研究刘雁《吉林省西部湿地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研究》以吉林省西部为研究区域,以湿地格局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湿地变化产生的区域气候、水文效应及湿地格局优化。《吉林省西部湿地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介绍《吉林省西部湿地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研究》内容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吉林省西部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第二部分(第3章)揭示吉林省西部1985~2010年湿地变化过程,阐明湿地格局的变化特征;第三部分(第4章)探讨湿地变化对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与湿地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揭示湿地面积和格局变化能够调节区域气候;第四部分(第5章)研究洮儿河流域沼泽湿地变化和流域径流量减少的关系;第五部分(第6~8章)模拟2010~2020年吉林省西部湿地格局变化,评估不同情景下湿地格局在景观特征、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方面的差异性,并总结结论。《吉林省西部湿地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研究》不仅为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调控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半干旱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
中国大运河遗产姜师立2018 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4 周年,各地又掀起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热潮。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亲历者,不禁感慨万千。世界遗产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世界遗产工作者们仍在为保护与传承默默耕耘着,并且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遗产价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广泛而具有深度的成果。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除了工程技术上溯久远,流程之长无出其右,重要的,是附着其上的厚重而坚实的运河文化熠熠生辉。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条母亲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作为世界遗产,对大运河是有严格而科学的界定的,由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外界宣传不够,所以虽然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了,但外界对世遗产之一——中国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社会上需要一本对中国大运河进行科学解读的书籍。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亲历者,也是运河文化的研究者,姜师立先生在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承担了许多遗产申报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如今他将多年来积累的珍贵资料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大运河遗产》一书出版,这对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目前为止国内从世界遗产的角度介绍中国大运河的书籍,该书科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特点及保护利用要求,详细列举了中国大运河的四大类遗产:运河水工遗产、附属遗产、相关遗产及综合遗存。该书共分九章,分别是世界遗产基本概念、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国大运河遗产概述、中国大运河水工遗存(一)、中国大运河水工遗存(二)、中国大运河附属遗产、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中国大运河遗产的利用。此外,还有三个附录,分别是中国世界遗产介绍、世界水利水运遗产介绍及与中国大运河的对比分析、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大事记,让读者对中国大运河以及世界遗产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相信这无论对文化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有一定的裨益。与以前出版的关于大运河的专著相比,本书的特色,一是从纯世界遗产的角度来介绍中国大运河,不是泛文化的介绍;二是用科学严谨的专业笔法、教科书式的写法、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中国大运河,参阅了《中国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等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从世界遗产的角度介绍大运河遗产,特别是每个遗产点都配了现状图,有的还配有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方便读者了解大运河,研究大运河。关于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研究都没有休止符,研究为保护提供支撑,保护又不断地为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中国大运河遗产》一书是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成果的精华体现,同时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因此具有极强的出版价值。
-
新编世界地图暂缺作者《新编世界地图》由张超荣责任编辑
-
中国全图新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全图(专业挂图)》是四全张的政区图,南海诸岛做插图。此图很详细的表示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分布、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行政中心位置,以及各级居民点、境界、交通、水系、地理单元名称等要素,并很直观的展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位置关系,是全面了解中国不可缺少的工具图。
-
世界全图新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全图(四全 膜图)新版》包含世界地图、南极地方、北极地方三幅地图,和世界各国家地区全部的面积人口表。 世界地图重点表示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疆域范围,较详细地表示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首都(首府)、重要城市、公路、铁路、水系等主要内容。 南极地方和北极地方采用方位投影,减少两极地区的变形,详细地表示了两极地区的全新现状。 世界各国家和地方人口面积表准确地表示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面积与人口信息,方便读者查阅。
-
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地理开发条件研究杨波 著《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地理开发条件研究》首先对资源环境基础论进行系统阐述,论述资源环境本底和地理开发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要素对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影响。其次分析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认为胡焕庸线依然是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线。最后,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光、热、水、土及地形等地理开发条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测算物质能量转换的空间差异,明确了地理开发条件制约生物能量,尤其是农业物质的产出,进而影响人口空间格局这一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提出,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基础的整体稳定,特别是开发条件要素的稳定与有效提高区域物质能量供给及置换效率是国家和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神奇的土壤蔡祖聪 著《神奇的土壤》以图配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土壤在地球中的相对位置和形成过程,土壤的结构和颜色,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当前保护土壤资源和土壤质量面临的问题。希望读者通过阅读《神奇的土壤》认识土壤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从小养成热爱土壤和保护土壤的意识,充分发挥土壤在提供人类生活必需品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美] 张康聪 著,陈健飞 等 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原著第九版)》共 18 章,涵盖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操作和分析。第 1 章~第 4 章解释 GIS 概念、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第 5 章~第 8 章涵盖数据获取、编辑和管理;第 9 章和第 10 章包括数据显示和探查;第 11 章和第 12 章关于核心数据分析的概览;第 13 章~第 15 章重点阐述曲面制图和分析;第 16 章和第 17 章关于线状要素和移动;第 18 章介绍 GIS 模型和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原著第九版)》内容设计旨在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入门的教学需求, 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也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
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图出版社国家版图系列挂图:中国地形图(全开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