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黑河流域模型集成程国栋 等 著《黑河流域模型集成》系统介绍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集成建模的总体设计思路、建模的方法,以及在陆面过程、上游寒区水文模型集成、中游干旱区地表地下水耦合建模及生态水文模型集成、整个流域内自然与人文过程耦合模型、流域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
辽宁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功能区划研究樊杰 著本书根据国内外海岸带可持续开发和严格保护的经验,在对辽宁海岸带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当前辽宁海岸带保护利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摸清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适宜性,科学划分三大功能类型区,合理布局六大功能板块。其中,功能区分为重点保护区、适度利用区、重点建设区三大类:重点保护区是指禁止开展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干扰活动的各类海岸生态保护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各类***和省级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也包括具有革命纪念价值、历史文物价值的人文景观保护区域。适度利用区主要包括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在保护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价值的同时,开展农产品生产、旅游等活动,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区域。重点建设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镇与乡村居民点布局、产业园区建设、港口物流仓储以及旅游休闲等设施用地配套的重点开发利用区域。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区之间与内部功能空间组合与布局,本书将三大类型区进一步划分为六大功能板块,即工业开发、城镇建设、港口物流、旅游休闲、农业渔业、生态保护等功能板块,并提出不同岸段的发展导向与空间管制。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 编《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宁夏》为宁夏卷,从宁夏地域特色出发,大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 编《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万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广西卷,从广西地域特色出发,大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 编本卷为青海卷,从香港地域特色出发,大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
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顾朝林 著本书按城市地理学科理论,明确中国城镇化研究内涵,就中国城市化空间格局、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多样的中国城镇化模式、中国城镇化动力和路径选择、中国城镇化与社会政治现代化、中国城镇化成本与债务负担、中国城镇化预测与情景模拟、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改革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政策等十一章展开研究和论述,研究内容切合中国实际,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力图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产生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 编《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西藏》为西藏卷,从西藏地域特色出发,大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与基地建设马建华 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与基地建设》是河南省九所高等学校近10年来对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系统总结。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天文、地质和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以及自然地理系统综合实习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下篇针对河南省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实际,分别对嵩山、连云港、林州太行山地、尧山、信阳鸡公山、信阳南湾等六大实习基地的自然地理概况、代表性实习路线、各个观测点实习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委会 编《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贵州》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观的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近代中国的新窗口。《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贵州》为贵州卷,精选能反映贵州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影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及相关背景信息,按“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分章节,各章节内部再按地区、类别、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
典型干旱区额济纳旗人地关系演变与政策选择徐飞 著水资源限制下的人地系统耦合演化是当今地理学研究重要的方向之一。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全球变化及其引起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二者利用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政府和相关社会部门也积极地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且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干旱地区一定时间内的水资源制约下的人地系统的动态耦合演化机制,以及社会认知与政策选择在人地系统耦合演化过程中的反馈,是实现干旱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政策选择的综合匹配这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典型干旱区额济纳旗人地关系演变与政策选择》以典型干旱区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为例,选取1962-2012年50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尺度,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模拟了典型干旱区的人地综合系统,重点探讨耕地面积、灌溉用水、水土政策和环境之间的关联和影响。通过应用“社会敏感度”这一概念,分析了社会意识对政策选择的反馈和驱动作用,为指导土地利用政策和水文政策的组合选择,实现水资源约束下的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定量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