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中国土系志·广西卷张甘霖卢瑛,韦翔华 著《中国土系志·广西卷》在对广西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鉴定和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广西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广西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和代表性单个土体以及相应的理化性质。书后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
湖泊的故事薛滨,李玲玲 著本书系《湖泊科普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为科普性读物,选取了诸多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对湖泊的形成发展、地理分布、自然生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多点叙述与展示,不仅可增进读者对于湖泊的认识,也可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促使其进一步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本书对湖泊的形成、在优选的分布、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特点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另外对一些世界上的奇异湖泊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很后提及当前湖泊面临的面积锐减、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介绍了当今在湖泊治理方面的一些措施,并呼吁大众参与环保,绿色健康生活。
-
呼伦贝尔山河巴树桓 编本书是一本介绍、研究山河地理和自然资源的专著。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十九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精神为目的,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资料性、实用性、科学性记述呼伦贝尔的山脉、河流、草原、平原、湿地、湖泊、火山、气候等自然状况以及各类自然资源。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求证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引导读者遵循自然规律来规范社会的自然环境行为,达到与自然和谐共进。
-
中国天山典型内陆河流域径流组分特征及水汽来源研究陈海燕 著本书内容共8章。第1章为概述,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章为研究区概况,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概况。第3章为数据与方法,阐述了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数据来源等。第4章为水环境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分析了降水、河水与地下水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第5章为降水水汽来源,解析了天山地区水汽来源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第6章为蒸发对水体同位素的影响,揭示了天山地区不同水体同位素受蒸发分馏的影响程度。第7章为径流组分特征,精细刻画了中国天山南、北坡典型流域的径流组分特征和时空变化,探究了冰冻圈对流域径流的贡献。第8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走进广东湿地许广玲 编广东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省湿地有五大类20多型,自然景观优美。本书从广东省典型的湿地植物、湿地鸟类和其他湿地资源入手,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小学科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小学生科学地认识人类与湿地的关系,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种子。
-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朱悦梅 著《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主要包括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文献三部分内容。 首先,《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从历史自然地理角度入手,对历史时期沙漠变迁、海岸线变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论述。其次,《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切入,对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与民族分布、政区变迁、军事地理、城市与都城、农业区变迁、经济区域及其变迁、交通变迁、人口变迁、区域文化地理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新的学术贡献
-
鄱阳湖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演变胡振鹏 著《鄱阳湖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演变》以近30年来鄱阳湖考察和调查积累的基本资料为依据,研究了鄱阳湖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产生的水文生态效应,揭示了鄱阳湖水文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综合运用水文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鄱阳湖浮游生物、湿地植被、底栖动物、鱼类和越冬候鸟等生物种群的分布、结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整合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和反馈机制,提出了鄱阳湖枯水期较低生态需水过程和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若干具体建议。
-
黄河札记日历书系列孙冬宁 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黄河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其流域辐射多省,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亦不胜枚举。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这套“黄河札记日历书”从此次讲话精神中应运而生,内容以中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项目简介为主,从齐鲁文化、诗词歌赋、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以文化述黄河,以文明歌黄河。《黄河入海流 : **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卷》以齐鲁文化为主题,内容涵盖山东省唯一的**级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内容。《在河之洲 : 黄河主题诗词歌赋民谣民谚卷》精选自先秦以来黄河主题诗、词、歌、赋、民谚、民谣等,每月以一幅书法作品呈现。《大河上下 : 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大展集萃卷》涵盖中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衣食住行用、金木水火土等相关内容。
-
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夏继红 等 著《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以河岸带潜流层为研究对象,借鉴河床潜流交换理论,通过数学推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揭示了均质与非均质、有植被与无植被河岸带潜流层水动力、溶质迁移、生态学等动态机理,建立了蜿蜒河岸带坡面水压力分布方程,提出了河岸带潜流层生态修复思路、步骤和基本措施。《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从基本概念到动态机理,再到生态修复,系统地建立了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河岸带理论与潜流理论,为岸线科学保护与利用,以及河流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
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野外地质实习指南林伟 等 著大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及破坏的过程,是经典板块构造理论的盲点,也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主题。华北克拉通的陆壳物质始现于38亿年前,最终克拉通化完成于18亿年前,此后经历了十多亿年的稳定地台阶段,至中生代其东部整体经历克拉通破坏;相关地质记录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为全球十余个典型克拉通所仅见。北京北部的燕山地区,是上述地质记录保存较为集中的地区。作者在近年来野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编成这本野外实习手册,完整地介绍北京北部华北克拉通形成阶段、盖层发育阶段以及稳定陆壳破坏阶段的标志性地质记录,涉及构造地质学、矿物 - 岩石学、沉积学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