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俄罗斯] B.M.科特利亚科夫 等 著,李泽红 译《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综合了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科学部第13号基础研究计划“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2012~2014年)中一些用于探索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资源的研究成果。专著表明了针对国家自然生态潜力和自然资源潜力的观点,综合评估了作为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在俄罗斯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地缘上的比较分析。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倡议编写了分析报告——《俄罗斯战略资源》(1996年)。在分析报告中从生态地理角度评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20年后,权威专家组(B.M.科特利亚科夫、В.А.鲁米扬采夫、И.И.莫霍夫、Э.А.利哈切瓦、Н.И.科龙克维奇、А.Н.佐洛托克雷林、А.А.季什科夫、Н.Н.克柳耶夫、О.Б.格列泽尔、А.В.普季奇尼科夫、М.А.瓦伊斯费利德、В.Ю.马斯利亚科夫等)再次重复了自己同行20年前的分析,并提示了保障国家经济多样性的战略资源更加重要的意义。*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在俄罗斯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在俄罗斯经济中利用好战略资源将有助于俄罗斯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银圆探秘林旭华《银圆探秘》一书通过对作者本人收藏的中国银圆实物真品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梳理、研究、考证和分析,从收藏学、文化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各种珍稀类、普品类银圆产生的历史渊源(背景)、文化典故、艺术风格、收藏特征及其收藏价值等奥秘,即包括内涵文化和外延文化在内的中国银圆文化,集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国内系统化介绍中国银圆文化的创新性专著。创新性是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它立足于大众化,摈弃了以往银圆研究晦涩难懂的“论文体”写作方式,而颇具创意地首次采用随笔的文学创作形式,融专业性和普及性于一体,以文字为证,以实物为鉴,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角度新颖,论证客观,在文风上妙趣横生,文笔上生动活泼,叙述上引人入胜,既深刻充分,又通俗易懂。本书所收录的有些新发现银圆品种,至今未被传统钱谱所记载,而有些观点又突破了传统思维,既是一部银圆收藏爱好者研究鉴赏的参考书,又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类科普读物,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全面的银圆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学价值。
-
中国地学会研究谢皆刚 著本书首先厘清中国地学会学理与体制的中、西、东学渊源,以及在古今华洋映照下的变形与变态,理解其具有远较东西及后世专门学会更为复杂的面相;其次,顺时序重现中国地学会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活动脉络,探究其组织、事业、人事和影响,根据内部的自我变更与外部因素的互动,揭示其与学界、政界及社会的联系;最后,在分析章程条文的基础上,解析中国地学会主导者的言行及学会内外的争论,了解其背后的人事与利益纠葛,探究其本意。
-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指导书陈斌,杨木壮,王蕾彬,周平德 编本教材主要针对地理科学等相关专业,把气象学、地质学、地貌学和水文学的理论部分与户外观测、野外实习、室内实验的应用部分相结合,依托广东省丰富的自然环境,结合气象观测以及地质实验,针对粤北的丹霞地貌、北江地貌水文,大宝山超大型多金属矿床,以及沿海地区的丰富海岸地貌类型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加深对气象、地质、地貌、水文的认识,强调对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学相关知识的野外应用及室内实验能力。
-
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张凌华 著稳定的河漫滩沉积中含有丰富的流域洪水事件和环境污染信息,为开展河漫滩环境沉积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江南京—镇江段地处长江下游,沿岸发育了较大面积的河漫滩。《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以长江下游为例》所记录的研究在长江南京段采集了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在镇江段采集了2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综合运用地貌与沉积学的调查和方法,结合实验室137Cs测年、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分析长江下游感潮河段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探讨河漫滩沉积记录的洪水事件,评价现代河漫滩沉积环境质量并重建长江南京段河漫滩沉积记录的重金属污染历史。研究发现,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现代河漫滩沉积物以粗细交替的含砂或者黏土的粉砂沉积为主,局部有薄砂层或者粒度较粗的层位,对应流域大洪水事件的沉积。长江下游地区的污染历史具有阶段性特征,沉积物中虽然存在部分元素的富集,但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这与长江特定的沉积环境有关。
-
先秦环境变迁史黄尚明 著本书为《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中的一个品种。书稿从先秦时期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黄河、淮河、济水、长江、湖泊的变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变迁,水利工程建设)、植被环境、动物环境(分布与变迁)、土壤环境、矿产分布与利用、自然灾害(旱灾、水灾、风灾、霜灾、雪灾、雹灾、生物灾、冻灾、震灾、疫病等)、环境与文化、生态思想与环境保护等多视角地研究先秦时期的环境变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以期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提供借鉴和帮助。黄尚明先生借助考古科学和考古报告(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土壤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对远古的史前史部分进行了深入探索,让我们对于远古的环境状况有了更多了解,把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尚明先生不仅研究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有文字记载的时段,还将环境史研究推进到史前时期。我们知道史前史是指基本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没有现成资料可寻,所以研究起来相当艰难,但黄尚明先生借助zui xin考古科学和考古报告(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土壤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对远古的史前史部分进行了深入探索,让我们对于远古的环境状况有了更多了解,把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
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李文涛 著《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荣获“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书为《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中的一个品种。《魏晋南北朝环境变迁史》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降水、海平面和湖泊的变化)、河道变迁与水利建设(黄河、淮河、济水、长江的变迁及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植被、矿产分布与利用、自然灾害(旱灾、水灾、蝗灾、冻灾、地震、疫病等)、野生动物环境、地貌与土壤、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等多角度地研究秦汉时期的环境变迁。书稿史料丰富,论证有力,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气候的变迁对农业、疫病、战争、自然灾害等都会产生影响。作者李文涛先生提出:环境变迁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军事乃至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灾害的发生会导致人口死亡、社会动荡不安,进而危及政权的存亡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
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张林波,吴丰昌 著《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四期)”成果系列丛书的第四卷。《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围绕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的院士和专家组成,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组织十余次相关领域专家咨询研讨,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地区开展调研,最终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成果。
-
世界地图地形版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暂缺简介...
-
促进地理科学的变革性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 等 著,程昌秀,高培超,宋长青 译校变革性研究能否在其提出阶段就被明确地界定出来,而不是在执行、传播或对学科的影响已经变得明显之后才被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感知?地理科学领域的历史经验可给我们怎样的回答?这便是本书编撰委员会面临的挑战及核心命题。 本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专门成立的委员会执笔,以“促进地理科学的变革性研究”为主题。变革性研究是指挑战或颠覆原有研究范式、能够创造新范式或新领域的科学研究。鉴于变革性研究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潜在的深远影响,变革性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以及科研资助机构的高度重视。 全书分为四大章节,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Chapter 1:什么是变革性研究 综述并探讨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等科研资助机构对变革性研究的定义、资助策略和评估方法。介绍了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专门成立的委员会(即本书成果的贡献者)是如何针对地理科学领域的变革性研究开展调查工作的。 Chapter 2:地理科学领域近期的变革性研究 回顾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地理科学领域的变革性研究,识别出五大典型研究案例:政治生态学、空间社会理论、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总结了这些变革性研究的特点、发展与传播过程以及经验与教训。 Chapter 3:当前背景 分析了当前美国的知识生产体系、研发经费水平、大学生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变革性研究的作用,总结出美国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四大挑战。 Chapter 4:促进变革性研究 逐一回应了美国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并从教学、研究文化、职业发展和资助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在地理科学中促进变革性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